什麼是瀕死體驗?為何專家說它很重要?

人氣 758

【大紀元2024年0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報導)你應該有聽說過,有人因為心跳驟停而被宣告死亡,但隨後被搶救過來,而且記得他或她在「死亡」期間的經歷,如同看了一場栩栩如生的電影。有專家解釋了這種瀕死體驗,而且說明為什麼它很重要。

什麼是瀕死體驗?

加拿大心理治療師謝爾沃克(Mark Shelvock)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上撰文說,曼多基(Monika Mandoki)是一名專門研究有關瀕死體驗的哲學問題的哲學家,她也在大學教授心理學。據她表示,瀕死體驗並沒有人們一致同意的定義。

曼多基指出,瀕死體驗可以描述為不尋常、很逼真和栩栩如生的體驗,它發生於人們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接近死亡時。

就生理上而言,當事人可能突然心臟病發作、受重傷或遭遇威脅生命的事件。就心理上而言,當事人可能接近死亡,而且相信死亡已經逼近。這種情況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登山客意外從高處墜落地面。

瀕死體驗通常包括靈魂離開身體的情況,當事人會看到自己的身體,進入漆黑的空間,穿越一條隧道,看到另外空間的生命或已故的親人,或進入另外的世界。

瀕死體驗
這是隧道的示意圖。(Shutterstock)

為什麼瀕死體驗很重要?

曼多基說,瀕死體驗不光是令人著迷,它們也會改變當事人的人生。在經歷瀕死體驗之後,很多人會換工作或採行新的生活方式,他們會對生與死有全新的領悟。

一開始,他們會有複雜的情感。他們可能會因為有這樣的經驗而感到興奮、欣喜若狂和謙卑,但也會因為必須回到人世間而感到憤怒、失望和沮喪。

就長期而言,他們經常忘記對死亡的恐懼,相信死後有來生,渴望獲得更多知識,而且比較會感謝大自然和其他人。這些改變人生的經驗不應該被忽略,應該有人去進行研究。

儘管有人說,瀕死體驗只是當事人的幻覺或想像,但曼多基相信,人在死後仍有意識存在。她在她的博士論文中為瀕死體驗的真實性與死後有來生的觀點進行答辯。

一名女子靈魂出竅的示意圖。(Fotolia)

美國醫生創立瀕死體驗研究基金會

美國肯塔基州醫生隆恩(Jeffrey Long)在1998年創立了瀕死體驗研究基金會(Near-Death Experience Research Foundation)。他說,在研究過大約5,000個瀕死體驗的案例後,他相信了人在死後有來生,而這些研究也能讓他更好地幫助病患對抗癌症。

這位腫瘤學家告訴「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說,在他研究過的眾多案例中,每個案例都不一樣,但他看到一種具有一致性的模式。

他說,在經歷瀕死體驗的人中,有大約45%的人說,他們曾經靈魂離體。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他們的意識與肉身分離,通常是飄浮在身體上方,而且能看到和聽到周遭的事情。

而在靈魂出竅之後,人們通常會進入另外的空間。很多人會穿越隧道,並看到明亮的光。接著,他們會與已經往生的親人相遇,包括寵物。大多數人說,他們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愛與祥和。他們覺得那裡才是他們真正的家園。

他提到,他對瀕死體驗的研究讓他成為比較有同情心和愛心的醫生,能幫助他的病患勇於面對癌症的死亡威脅。他堅信,如果他們過世,他們會走得很安詳。

臨終病患的示意圖。(Shutterstock)

瀕死體驗的案例

瀕死體驗研究基金會在其網站上收錄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瀕死體驗案例,其中包括台灣和韓國等亞洲國家的民眾所經歷的瀕死體驗,人們從中可以看到不同類型與不同文化背景的案例。

舉例來說,一名自稱姓卞(Byun)的韓國男子在該網站分享了他年輕時因為在工地發生事故而經歷的瀕死體驗。他不但靈魂出竅並四處飛行,隨後還出現了他心通等特異功能。

卞姓男子說,他年輕時在一處工地搬運磚塊以維持家計,有一次不慎從工地建築的四樓摔落地面,他的靈魂隨即離開身體。他看到自己的身體躺在床上,妹妹在一旁慟哭著。

他接著飛到天空中,看到了首爾市(舊稱漢城),也看到遠處有一架飛機正準備在機場降落。他還看到法國的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等世界著名景點,也看到了香港的一些地區。

突然之間,他看到了他一生中做過的每件事像放映電影般出現在他眼前。當他看到他做過的錯事時,他感到深深地後悔。

他說,當他遊歷另外空間時,他有非常祥和的感覺,而且能藉由心靈感應與一個他看不見的生命進行對話。他知道遠處有一個生命,但他看不見。

他後來在太平間醒過來,經送醫治療後出院。當他在家裡休養時,他出現了特異功能。他能知道別人心裡在想什麼,也知道他們有哪些痛苦。

他說,他已經退休。他到處演講談論生與死的問題,並致力於敦促社會大眾討論來世與善終的意義。◇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在工地發生事故瀕死 韓國男子出現特異功能
台灣男子瀕死體驗:在銅鏡中看到一生回顧
研究5000例瀕死體驗 美國醫生相信人有輪迴
澳洲作家披露 人臨終前最大遺憾是什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