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PPI逾十年多輪負增長 專家析危機

人氣 5034

【大紀元2024年0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採訪報導)中國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0.2%,較5月年增率下滑0.1個百分點。更令人關注的是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下降0.8%。專家表示,事實上PPI此前經歷多輪負增長,十多年來大多數時間處於負增長狀態,反映中國進入通縮期,經濟陷入困境。

CPI低迷、PPI長期負增長 專家:經濟下行未到底部

根據中共統計局7月10日公布的數據,中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0.2%,為三個月來最低。5月CPI同比上漲0.3%。6月食品價格下降2.1%,但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8.1%。

CPI環比下降0.2%,5月為下降0.1%。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7月11日對大紀元分析說,把其中豬肉的比重拿掉,中國CPI就不僅是低迷了,明顯有一定的通縮,證明居民消費能力不斷下降,以及經濟活動和社會盈利能力的下降。

6月份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較去年同期下降0.8%,降幅小於5月1.4%的降幅。從環比看,PPI由上月上漲0.2%轉為下降0.2%。

PPI降幅雖為17個月來最小,但路透社分析,這是因為去年基數較低。《華爾街日報》則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已是連續21個月負增長。

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這證明了企業接訂大量減少,盈利能力在下降,整體經濟的下行還在繼續。「現在還沒有找尋到經濟下行的底部,更加不用談復甦。」

黃大衛還說,需要留意,工業的PPI的指數連續21個月的下降,背景是北京對所謂新三樣,就是電池、電動車和風力發電這些產業的補助增加,被歐洲和美國指責產能過剩和對外傾銷。而在增加補助支持產業之下,PPI還在下降,說明沒有改變出口不佳的現狀。

「一方面是國內的消費力嚴重萎縮,導致國內訂單的減少。另一方面,哪怕在對外傾銷、大量出口情況下,PPI仍然降低,意味著高附加值的訂單不斷的減少,整體的出口規模其實都縮小。」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7月11日對大紀元表示,PPI是生產廠家的出廠價格,負增長就說明企業因為東西賣得便宜,利潤不多,就沒有再投資意願,吸收就業也沒有力量;因為利潤少,企業所得稅也就會少。這反映出經濟不振。他認為中共官方本身許多數據可能還有修飾的成分,但無法查證。

王赫說,現在中共政府還在一直降利息,給各種優惠,要企業擴充產能。但是很多企業因為賺不了錢,還欠了銀行一大筆債,根本不願再投資。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投資動力非常薄弱。「從2018年之後,民營投資增幅幾乎都停滯了,加上整個政治氣候不好,民營企業都跑掉了。」

過去十多年PPI大多數時期負增長 分析:經濟陷入通縮期

多家媒體都提到PPI持續21個月內的負增長。專家表示,其實過去十幾年大部分時間,PPI是負增長。

王赫表示,這輪PPI負增長還會持續,可以比照中國PPI之前就有5輪5次長時間的負增長。比如2012年習近平上台那一年,PPI的負增長持續了54個月,現在是習上台之後的第三輪負增長。

「就是說從習近平上台開始,中國經濟就已經百病纏身。整個中國製造業利潤就非常有限了。」

王赫進一步分析說,習近平一度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方案,說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結果只是說說而已。到了十九大的時候,整個政策就開始向左轉,所謂改革開放基本上就是停滯了。

據經濟觀察報6月13日報導介紹,此前三十年,中國PPI已出現過5輪長時間同比負增長。第1輪下跌為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持續31個月),第2輪下跌為2001年4月至2002年11月(持續20個月),第3輪下跌為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持續12個月),第4輪下跌為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持續54個月),第5輪下跌為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持續18個月,2020年1月短暫同比正增長)。

最新一輪PPI負增長也已達21個月。

2024年6月21日宏觀經濟信息網發表經濟學家余永定的《中國經濟是否陷入了通縮期?》一文,認為回看十幾年,中國的CPI和PPI反映出的是中國經濟陷入通縮期。

文章說,衡量經濟是否進入通貨收縮狀態,一般應看CPI同比是否持續負增長。除2020年11月一度負增長外,在過去十餘年來CPI同比始終維持低水平的正增長。但PPI同比連續負增長,確實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信號。在過去十多年中,中國PPI在大多數時期處於負增長狀態。

作者說,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跌,大多年份CPI增速低於發達國家的2%通脹目標,PPI長期負增長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呼籲關注通縮是完全正確的。

2022年12月8日中共政府調整清零政策後,市場普遍預期中國經濟在2023年初會出現明顯反彈。但結果沒有。中共將2023年GDP增長目標設在5%左右,創史上增速目標最低紀錄。2024年也一樣。這一目標仍被外界專家認為是浮誇。

王赫表示,從2011年開始,一直到了2019年,中國經濟GDP增長率官方數據持續下滑,經過三年疫情,PPI持續負增長,說明廠家生存很艱難,加上CPI也低迷,中國經濟已具備通貨緊縮的特徵。

「老百姓不願消費,整個社會的需求很低。中國的產能過剩就更加嚴重,只能向國外進行傾銷,低價賣出去,但又導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世界各國就和中國打起關稅戰。所以PPI和CPI的狀況都反映出整個中國的經濟困境。」他說。

責任編輯:方曉#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中國7月CPI現負增長 經濟被指步入通縮
大陸豬肉價格同比下降40% 加劇中國通縮
通縮壓力加劇 中共擬再度買進豬肉儲備
中國經濟下滑產能過剩 或向世界輸出通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