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9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國防安全研究院12日主辦「2024台北安全對話」,聚焦討論台海安全議題。國防院董事長、一級上將霍守業致詞時表示,中共不斷襲擾,雖嚇阻能力建構有其代價風險,但戰爭浩劫與威權勢力主導國際秩序可能帶來的衝擊,將遠大於嚇阻建構的成本。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在台北君悅飯店舉辦「2024台北安全對話」 ,本次共邀請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法國、捷克等9國20位專家學者,與國內專家學者進行深入對談,聚焦中國對全球威脅及台海安全。
霍守業說,國際局勢目前正處於動盪時代,俄烏戰爭從2022年迄今尚未結束;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及伊朗介入,讓中東戰火持續擴大;北韓試射飛彈讓朝鮮半島的危險加劇,也造成區域與全球的不穩定。
他表示,這些衝突與不穩定的背後,都可以看到威權國家的擴張。隨著中共在台灣海峽、南海與東海等灰色地帶持續不斷的襲擾,混和式威脅與軍演,各界也擔心印太區域與全球經貿、科技、供應鏈與安全秩序將面臨另一場衝突。
霍守業說,非常期待印太及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共同強化嚇阻能力與韌性,深化相互協調機制來維持和平,穩定與繁榮,及以規則為基礎法治的國際秩序,抵擋威權的擴張,避免印太區域及全球陷入戰爭浩劫。
他表示,雖然嚇阻能力的建構有其代價與風險,但戰爭浩劫與威權勢力主導國際秩序可能帶來的衝擊,將遠大於嚇阻建構的成本,這也是這場安全對話目的所在。
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幕僚長武居智久則表示,台灣的地緣政治價值對日本來說非常高,而台灣是易守難攻的島國,台灣若遭到入侵,美國確實會幫助,但可能不是一開始就幫助,因此台灣要有打消耗戰的能,直到美國、日本前來協助,這就是台灣所需要的「韌性」。
他以俄烏戰爭為例,擁有韌性並非一蹴可就,但「韌性」就是一個國家的安全脈絡,是在緊急事件當下得以維繫政府運作的能力,就如同烏克蘭在俄羅斯侵略期間仍能夠讓民眾如常生活。
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科特聘研究員加藤洋一(Yoichi Kato)也表示,日本在區域情勢下可以做出「一個戰略信念,四個行動做法」,戰略信念是指確信強大的台灣符合日本戰略利益。
至於四個行動做法,加藤洋一說,分別為保證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確保台灣不會被拋棄;賦予台灣生存能力,並強化全社會「韌性」;強化日本的策略必要性;加強美日聯盟應對台灣緊急狀況能力,制定新區域戰略及策略。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