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監院調查報告 軍方誤判共軍飛彈發展錯失先機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20日訊】台灣監察院日前針對國軍防空能力完成調查,對於在共軍短程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發展初期,國防部竟誤判共軍飛彈發展對象與台灣無關提出嚴厲批評,調查報告指責國防部竟然「以不變應萬變」,等到敵人實力增強才匆忙應付,錯失先機。

 據自由時報1月20日報導調查還指出,國軍雖部署愛國者飛彈,但同時接戰多枚彈頭的能力不足,扣除有限的攔截率,使得現有的反飛彈能力「心理作用成分居多」,應積極建構主動攻擊能力。

 國防部軍事發言人黃穗生表示,國防部至今尚未看到這項報告,一旦收到後相關單位會向監察委員說明。

 共軍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能力是台灣至今面臨的最大威脅,監委調閱歷年軍方對這項重大威脅的因應政策相關報告後,意外發現共軍自一九八○年代開始積極發展精準打擊武器的最初十年間,軍方居然以為這項發展針對的「不是台灣」,且「防禦需求不高」,誤判安全並未受到威脅,僅以密切掌握因應。

 調查報告顯示,在波灣戰爭結束,九六年台海危機爆發,顯示出共軍第二砲兵部隊對台灣的威脅遠超過任何一個兵種後,國防部才匆忙應付,買了愛國者飛彈應急,但中科院自力研發的「低層反飛彈系統」從提出作戰需求,到八十九年同意建案研發,時間上又耽誤了近三年。

 報告指出,陸軍已部署的愛國者飛彈僅具部分反飛彈能力,共軍飛彈性能又已高過波灣戰爭的飛毛腿飛彈,加以三個愛國者飛彈連同時接戰能力有限,也沒有軍事衛星等長程預警能力,如再把不高的攔截率計算進去,我國反飛彈能力僅具社會心理作用。

 此外,報告也直指共軍正加速發展攻陸巡弋飛彈,已部署的有短程「長風一、二號」飛彈,八百公里的「紅鳥一號」亦已研發完成,雖然共軍的巡弋飛彈精準度不如美軍,但已能精確打擊機庫等目標,偵測不易且成本低,超低空進襲的巡弋飛彈比彈道飛彈更難反制。

 監委指出,這種狀況並非僅發生在我國,而是世界上籌建反飛彈系統的各國都要面對的問題,由此可知,我國對於這類威脅僅採純粹防禦的成本太高,建議國防部應發展主動攻擊的能力,期能壓制敵軍。

 此外,目前愛國者飛彈所提供有限的飛彈防禦傘僅侷限在北部地區,中南部各地的政軍經要地如果面對飽和彈道飛彈第一波攻擊,完全無還手餘地,如此將重創我海空軍戰力,監委要求軍方應儘速因應。

 據指出,共軍二砲部隊現部署M9與M11兩種短程彈道飛彈,射程分別為六百與三百公里,從發射到命中目標區時間僅五到七分鐘,M9部署在江西樂平地區,前進陣地在江西與福建,目前這兩型飛彈的數量四百多枚,仍持續增加中,預計到二○○五年數量應會超過六百枚。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