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湯圓 溫馨回味

惠文

人氣 3
標籤:

一大早,全家大小都圍在大篩子旁邊,等著母親把糯米糰捏成玻璃珠大小,大家爭先恐後的搓起湯圓來,還比賽看誰搓得比較圓、比較快……

在透著微微的寒意,又有著溫暖陽光的季節裡,冬至這個節日對我來說,總是不自覺地浮上一絲絲鄉愁。每年我也喜歡照著母親的配方煮鹹湯圓,可是煮出來的味道總不及小時候從母親手中接過來的那一碗的好吃,到底是自己的手藝不到家,還是母親煮的永遠是最好吃的呢?

全家動員 糯米變湯圓

記憶中最清晰的那一幕是在我八、九歲的時候,天未亮,我就被一大堆忙碌的聲音吵醒,強睜著一雙尚未清醒過來的睡眼,看著母親早已忙進忙出的。

母親先把一大袋糯米洗好,用水浸泡,一直泡到吃過午飯後,把米撈起來,然後叫大哥、大姊幫忙推石磨,把糯米磨成漿,米漿慢慢地流在綿布袋裡,磨了老半天才磨好。接下來把袋口紮緊,放在長板凳上,在兩端與壓在袋上的扁擔用繩子綁好壓緊,一直壓到不會滲出水來為止。

母親把壓好的糯米糰拿到圓的大竹篩上,按出幾塊巴掌大小,放到滾燙的水裡煮,煮熟後撈起來,和已搓揉成小塊的乾糯米搓揉成糰。接著她把一半糯米糰染成象徵金的紅色,一半染成象徵銀的白色。這時全家大小都圍在大篩子旁邊,等著母親把糯米糰捏成玻璃珠大小,大家爭先恐後的搓起湯圓來,還比賽看誰搓得比較圓、比較快。

母親另搓雞蛋大小的「圓仔母」金、銀各六粒,內包糖料、花生粉末等。父親也幫忙捏一些動物:有雞、鴨、兔、狗、魚、蝦、瓜果各種造型,染著各種顏色很漂亮。按傳統說法,家有幼童則要捏出各種動物、瓜果等小玩意兒,討個吉利,俗稱「雞母狗仔」。

添歲感恩 溫馨可回味

其後,父親開始講冬至的由來。冬至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它和曆法有直接關係。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指的就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相反的,陽氣則從此開始萌生。冬至過後,白日漸長、黑夜漸短,所以這天的黑夜最長。

民間常以冬至在月令之前後,來占測過年的天氣,如:「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亦無霜。」「乾冬至,濕過年。」吃了冬至的湯圓,大家又長了一歲,謂之添歲。

搓好了湯圓之後,母親開始在大灶裡生火,要煮鹹湯圓給我們吃,大姊也幫忙準備新鮮美味的配料,有蝦米、香菇、蔥蒜花、瘦肉、同蒿等等,吃起來香頤可口,感覺真是幸福極了。

第二天也就是冬至當天,一大早母親起來煮甜湯圓,又稱清圓,用來祭拜神明、祖先。另外用一紅一白的冬至湯圓粘貼在門扉、窗戶、桌椅等處,以感念上天賜予一家人的福氣。據說,這些冬節湯圓乾燥後弄給孩子吃,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

隨著工商業迅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轉變,夫妻倆均在外工作的情況極為普遍,而湯圓在外面的大賣場都有得買,也不用大費周章地自己做。不過從前的習俗,讓人有一種溫馨的回味。──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龍年趣談 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生肖變蝸牛
鹽水蜂炮名列全球10大慶典 起源竟跟瘟疫有關
恆春古城中元搶孤 「雨」神同行
端午節不立蛋 屏東佳冬立大西瓜祈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