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在大陸經營台商半數賺錢半數賠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韋娓3月12日報導) 中國官員最近表示,在大陸做生意的台灣商人中有百分之八十賺錢。台灣陸委會的有關官員卻不以為然,認為在大陸的台商中只有四、五成是賺錢的。

《商業周刊》所做的調查顯示,台商在大陸取得成功的比率約在四、五成。致遠會計事務所的會計師呂旭明最近對在上海的台商進行調查發現,近九成的創業者如果有機會再次選擇,仍然會選擇到上海投資,有58.7%的人認為在大陸創業成功的機會高。在上海創業的人有94%打算繼續投資,其中66%的人是因為賺錢機會多。

上海台商協會副會長廖永叢說:“台商成功的例子多,因為同文同種,這是有利因素。”廖永叢以“康師傅”品牌食品作為台商在大陸經營成功的一個案例。他說,“康師傅”這三個字本身對中國廣大消費者具有親和力,因為它不是不中不西的洋名音譯,同文同種起了作用,同時公司還滿足了成功的先決條件,即:資本到、市場到、技術到和人到。

* 地方保護主義 *

同是食品業的泰山企業雖然也具有這些優勢,但是在漳州的發展卻有截然相反的結果,碰到許多無形的困難,商標權也遭到侵犯。福建當地的企業打著“泰山”的旗號以相同產品問世,嚴重影響了“泰山”的企業權益。“泰山”最後狀告法院,最終雖然在北京最高法院勝訴,但是市場業績已經大受影響。大陸搖晃的司法制度讓這類侵權行為有機可乘,令台商深感無奈。而大陸某些地方政府對本地企業施以優惠稅務政策,這種地方性保護主義更增加了台商的競爭壓力。

在大陸經營摩托車組合輪胎生意的廖永叢在把輪胎生產線移往大陸的初期,產品銷售很好,但是好景不長,質量低劣的仿效產品四處叢生,以低價位搶佔市場,尤其是低消費的農村市場。廖永叢的摩托車組合輪胎由於價位高,在大陸市場失去了競爭力,只得轉向國外銷售。但是廖先生認為總體看來台商企業在大陸獲利的多。

* 一半台商虧損 *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說,85%台商在大陸虧損,台灣行政院的統計認為台商有60%虧損,一些投資失敗者甚至說在大陸投資的台商虧損率在95%以上。台商協會會長葉惠德先生說:“前總統李登輝是反對台商的,所以他一定會把虧損講得很嚴重。有人因為在這邊吃了虧,他也會把大陸作醜化。行政院的統計應該是比較接近於事實。不過確實有些台商在這邊做兩免三減半的稅務規劃,所以會有技巧性地作一些虧損。根據我在台商協會中了解的具體情況,在上海賺錢的台商佔百分之六、七十、當然上海的台商素質較高競爭力較強,而對整個中國大陸作估計五十比五十是比較客觀的數字。”

台商在大陸經商也遇到很多問題。台商協會會長葉惠德先生說:“第一,法令法規不夠完善,有的過於嚴苛,不利於市場的正常發展。第二,政府執行法令法規沒有一定標準,尤其存在一些地方保護主義,讓台商碰到一些無所遵循的問題。第三,大陸市場目前雖大但是購買力並不強,因此台商生產的某些高價位、高品質產品不能順利在大陸市場推展。第四,市場秩序還沒建立,亂收費、信用不好這些問題也會造成不少困擾。第五,增值稅17%使得有些廠商偷漏稅,會形成不公平競爭。最後,有些法規改變太快,因而增加的成本一時無法調適。”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