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城:中國“兩會”又開場

BBC 魏城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4日訊】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會季又到了。政協先揭幕,人大后開場,中國官方傳媒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的网站也都提前推出了”兩會”特別報道專題网站。

無人關注的例會?

但今年中國的”兩會”和官方傳媒的專題网站究竟會引來多大的關注呢? 先看國際。國際媒體的關注焦點如今集中在海灣戰火是否會點燃上,似乎不會把太大的注意力放在被它們認為是中國”橡皮圖章”的”兩會”的議程上。

再看中國國內。除了中國官方傳媒將會”全方位報道會議盛況”(”新華网”語)之外,大多數民眾恐怕還是會”全方位”關注自己的生計問題。四個月前”隆重召開”的中共十六大在中國國內引起的反響尚且是官熱民冷,更何況是”全面落實”早在十六大前就已确定的”人事方案”的”兩會”了。

“兩會”召開前,海外中文傳媒已經言之鑿鑿地刊登出了中國高層各類机构的”梁山伯英雄排座次”名單,而早在我去年十一月正式開始采訪中共十六大之前,就有中國國內的消息靈通人士在傳閱這份名單,而且人名基本相同。 難怪人們對這次走形式的”兩會”不感興趣了。

中央推荐人選被地方否決

但話又說回來,這次”兩會”的議程又不僅僅限于公布人們早已知道的重大人事安排名單,這畢竟是一次換屆的人大、政協會議,新的政府工作報告、財政預算報告、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的工作報告等許多文件,可能會預示今后五年中國政治、經濟、法制等方面的走向,較低一層的國務院各部委的人事組成,也許會為關心中國未來權力构成的觀察家們解讀中國政治迷宮提供新的線索,人大代表言不由衷的表態之外偶爾吐露的真言、政協委員的較少拘束的牢騷和清談、以及各類傳媒的官樣文章中字里行間蘊藏的含義,大概也會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中國世態民情的變化。 而且,”兩會”召開前出現的一些事情,也多多少少反映了中國政治的微妙變化。在中國總體政治運作方式維持不變的情況下,這些微妙變化也許是細枝末節的變化,但仍然是頗為耐人尋味的變化,或者也有可能是預示著中國未來政治走向的變化。

据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在中共十六大后山東省政府的換屆中,中共中央組織部原本要推荐一名副省長為省長候選人,但在民意測評中,此人始終落后于省委副書記韓寓群。中共中央堅持山東進行第二次測評,仍無法改變民意,最終只好尊重了山東的民意。

《聯合早報》分析說,雖然此前中國也有地市一級的領導人人選被地方人大否決,雖然山東的這場風波仍然沒有經過選舉競爭,但中共中央在省一級的提名也會遭到地方的否決,這种情況在中國還是第一次發生。 該報引述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國政治學者的話說:”中國共產党從革命党向執政党轉化,已經是不可避免的過程,執政党是要求自下而上的,不是自上而下,選舉地震就反映這种變化已經開始萌芽。”

粵報談論人大制度改革

另外,据中國頗有改革色彩的報紙《南方周末》報道,第十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新增20名左右的”特別成員” ,新成員或者來自中央國家机關,其中基本上都是司局級官員,或者來自學界,他們一般40多歲,与原來大多是退居二線的70多歲的人大常委委員不同,而且他們大都具有法律、經濟等專業知識。

《南方周末》說,中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一般共有130余名委員,因此,20名”特別常委”所占比例其實不低,有可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再看傳媒、學術界對這類變化的反應。

以往,中國的全國人大常委常常被人們譏諷為”政治養老院”,被當成安排退居二線的党政官員的地方,如今中共打算增加其中年富力強的專業人士的比例,這自然是一种積極的變化。但過去中國官方傳媒或御用學者對這种變化往往過分渲染、拔高其積極意義,說成是什么”民主建設的重大步驟”或”政治體制改革的影響深遠的舉措”。

這次《南方周末》雖然也借專家的話指出這是”意義深遠”和”歷史性”的變化,但同時也指出,這個改革早在十三大的政治報告中就已提出,”到了十四大和十五大就沒有再提這一問題,事隔兩屆党代會,這一議題才再次提到前台。”

另一家中國報紙《21世紀環球報道》則引述專家的話說,這個改革還不夠,還應該擴大到人大代表中。該報采訪了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杜剛建,杜剛建認為,人大代表也應該專職化,在目前近三千名全國人大代表中,至少應該有五分之一的代表是專職代表,而該報采訪的中國人民大學行政學系主任毛壽龍更進一步地為提高人大代表議政能力提出了兩個方法:一、人大代表專職化,二、讓人大代表制度通過競爭、選舉來獲得。

毛壽龍甚至認為,應該把人大制度改革作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即使連中國官方稱贊的私營企業家當選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的現象,《21世紀環球報道》都提出了質疑。該報引述中國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研究員康曉光的話說,”目前還看不出民營企業家的加入對人大民主的推動作用有多大。從世界范圍來看,資本主義的發展并不能推動民主化,因為經濟精英的身份決定了他們對利潤最大化的根本追求。他們首要關心的是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以及經濟自由,所以法治是他們最需要的。”

該報還引述一位人大代表的話說,”不少老總也許很會做生意,但卻未必有很高的參政議政能力。甚至有一些業務繁忙的老總在開人大會議時,常常离開會場接電話,參政態度不夠認真。而且也不排除某些人參加人大是為了擴大些個人影響或者是為了幫助業務發展,打通各种人脈關系。”

党報也借网民之口談改革

如果說《南方周末》和《21世紀環球報道》都是中國改革開放窗口廣東省的頗受歡迎的報紙的話,那么,作為中共机關報的《人民日報》,最近也在其网站上罕見地刊登了网民的評論,批評中國傳媒沒有及時報道重大事故的真相。

一位署名”楊仕智”的网民從最近廣州流行的非典型肺炎談起,認為對重大事故的報道方面,中國官方媒體的職能嚴重缺失,”這次因媒體失職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恐慌和損失告訴我們,新聞媒體已經到了’非改革不行’的地步了。”

《人民日報》還刊登另外一名网友”CYC”的网貼說:”國家大事是全國人民群眾的事情,每一個公民都有發言權;另外,一些情況和建議,可以不受干擾的迅速到達,有利于打破對中央的壟斷權,也有利于當前正在進行的政治改革,更有利于人民群眾對各級干部的有效監督,把我們國家各方面的事情搞得更好。”

人大制度改革和新聞改革在”六四”以后都是非常敏感的話題,這次中國官方傳媒卻在”兩會”召開前夕討論這兩個敏感的話題,這是否預示著什么新的東西呢?

不過,人們也似乎沒有理由過于樂觀。”六四”以后,中國政治生活中也曾經有過几次表面看上去寬松的時候,有一次還被過于樂觀的知識分子稱之為”小陽春”,但最后都無疾而終,甚至隨后緊跟著的是又一場整肅運動。

這一次是否又是這樣呢?

──轉自《BBC》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兩會前夕北大清華兩校爆炸案震驚中共高層
中國大陸民眾寄望兩會解決失業腐敗等問題
胡錦濤面臨貪污腐敗失業下崗貧富差距挑戰
許惠祐:三月下旬才會明確是否有辜汪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