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設備產業陷瓶頸 技術及資金是主因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9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何易霖新竹二十日電)台灣半導體業在製造設計舉世聞名,不過在設備機台的產出上,卻出現極大的缺口,不僅無法搶佔每年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市場商機,連自給比例都不及10%。深究其因,技術以及資金的掌握度不足,是讓台灣半導體設備製造業一蹶不振的主因。

據中央社9月20日報導,放眼現階段市場,就廣義的半導體設備定義而言,台灣其實早就自行發展半導體設備製造業,不過多半是針對機台零組件、自動化設備(例如機械手臂)等產值小、技術層次較低的元件發展;而在狹義的半導體設備定義上,就整套大型機組生產設備而言,僅能做比較低階的機台,這部分以後段封裝機組為主,前段晶圓生產設備發展上則遭遇較大的瓶頸。

問題之一,來自於國內在設備研發的起步太晚,導 致相關技術專利已落在外人手上,就算台灣要急起直追恐怕也難望其項背。加上包括應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 Inc.)、ASM Lithography Holding NV、TokyoElectron Ltd.、Nikon Corp.、Advantest Corp.等歐、美、日等半導體設備生產大廠壟斷市場已久所造成的排擠效應,讓國內業者很難打入市場,因此只能在機台零組件或是較低階的機台等設備製造邊緣遊走,自然而然地,市場也就依循著「大者恆大」的定律在運作著。

而就算排除萬難,取得專利授權或避過大廠專利而研發出新機台,後續資金的供應將是另一個接踵而來的問題。

在國內從事半導體設備機台代理數十年的蔚華科技 董事長許宗賢表示,一台新式的半導體設備從研發到量 產,保守估計最少需要4年以上的時間,其中包括研發 過程2年,原型機製造驗證1年,以及量產時程1年。在這段期間對設備製造商而言都只有支出而沒有收益,動輒就要花上新台幣數億元的資金。而在驗證過程當中,廠商不但要提供機器免費讓客戶使用,除了負擔折舊之外,一旦無法通過客戶驗證,一切心血將回到原點。

以台灣的狀況而言,台灣設備廠商過去市佔率不高 ,要客戶接受新廠牌機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投資 未必能如預期回收的情況下,這些支出對廠商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許多廠商也因為承受不了長期的虧損而退出。此外,一部機台售價動輒上百萬的售價固然誘人,不過也就是因為單價高,售後服務以及行銷通路也更形重要,而要有強大的售後服務以及行銷通路,沒有雄厚資金做後盾也不易做得到。

由於半導體製程日新月異,未來前段12吋晶圓廠的製程製造及後段覆晶式封裝技術將成為主流,在製程演進的驅動下,業者砸下20、30億美元的資金興建12吋晶圓廠,其中有7成以上的花費將落在設備支出上,市場商機龐大,更讓全世界設備商相當重視,不過以目前台灣的層次而言,要搶食這塊大餅實在是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第二季全球矽晶圓出貨總面積較第一季增8%
半導體產業遲至明年才可能全面復甦
雙星產業加通訊 三產業創造 3兆元產值
保稅倉庫不得從事晶圓測試業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