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也引起營養不良

人氣 2
標籤:

對營養不良症,人們往往容易從攝入的營養物質不足等飲食上尋找原因,卻常常忽視藥物性營養不良的因素。其實,用藥不慎也是引起營養不良的重要因素,因而長期大量使用某种藥物的病人,若出現明顯的營養不良症狀,應該積極從藥物上追根溯源。

阿斯匹林促進維C排泄

有些藥物作用于腸道,阻礙食物消化吸收而導致脂肪性腹瀉、水鹽代謝紊亂等。如新霉素、氨基水楊酸鈉等可引起維生素 B12吸收不良,從而導致巨細胞性貧血,新霉素還可使腸道內的脂肪和鉀、鈉、鈣、磷等元素的排除增加;四環素、阿斯匹林等可使維生素 C從尿中排泄加速;長期服用磺胺藥及某些廣譜抗生素會抑制腸道內正常菌群的生長,而導致維生素 K和 B族維生素缺乏。

利血平等可能引發胃出血

某些藥物長期使用可刺激胃腸壁上皮細胞,導致胃腸粘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及出血,出現缺鐵性貧血及維生素 C、葉酸吸收障礙。如消炎痛,保泰松等解熱鎮痛藥可引起胃腸粘膜糜爛、淺表潰瘍而致出血;長期大量使用強的松等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促使胃酸及胃蛋白脢分泌,引起胃腸道出血或使原患潰瘍症加重或出血;利血平、氯化鉀、胍乙啶等均可使胃酸及胃蛋白脢分泌增多而發生胃潰瘍及出血。

一些藥物可損害肝細胞,阻礙肝臟代謝、合成、轉化等功能,影響營養物質在體內的代謝和利用,產生代謝性營養不良。如長期使用洋地黃容易導致肝臟積蓄藥物殘毒而慢性中毒;抗癲癇藥苯妥英鈉或苯巴比妥可破坏維生素 D的生存代謝,干擾鈣的吸收利用而引起佝僂病或骨軟化症;四環素、腎上腺素及某些抗腫瘤藥物可抑制肝臟合成蛋白質的功能而引起脂肪肝。

切忌擅自延長用藥時間

防范藥物性營養不良的根本措施在于合理用藥、安全用藥。有病一定要遵照醫囑,在使用某些藥的同時,适當補充相應的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物質。還應密切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必要時可減少、調換或停服藥物,切忌擅自加大用藥劑量和延長用藥時間。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錦賽雙料冠軍懷特  藥檢呈陽性  金牌可能取消
服抗憂鬱藥 可能萌生自殺念頭
日一公司研發出有治療作用隱形眼鏡
台疾管局籲民眾至瘧疾流行區應注意防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