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豈是運力不足的問題

評大陸中央電視臺關于春運的報道

梁京

標籤:

【大紀元1月27日訊】十幾年來,中國大陸新年前後的鐵路春運,為世界僅見的奇觀。以今年為例,據大陸官方預測,40天的春運,總客運量將達到19億人次。其中,搭乘火車的長途旅客,超過一億人次,給大陸已經過載的鐵路系統,帶來不堪承受的負荷。本月18、19兩日,大陸的中央電視臺在26個小時內,對鐵路春運進行了長達十幾個小時的直播。在主持人的編排下,節目讓觀眾看到的,是乘客一張張滿意的臉。雖然車廂有時十分擁擠,但是,一切秩序井然。乘客們能夠實現回家過年的心願,也根本不在意各種不便的困擾。在節目的最後,主持人把這樣一個包含深刻社會問題的報道,淺化為一個由於中國人重親情的傳統而引發的運力不足問題,而這個問題隨著大陸鐵路的發展,將得到圓滿的解決。

眾所周知,大陸春運長途旅客的主體,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大陸鐵路部門估計,春運鐵路旅客中,”“民工”的比例超過百分之六十。正是由於大陸新領導人對農民問題的特別關注,今年大陸的官方媒體,才對鐵路春運給予了空前突出的報道。那麽,為什麽大陸直播鐵路春運的主持人,要回避春運背後的社會問題呢?很顯然,這並不是因為他們認識的淺薄,而是因為他們非常清楚春運包含的社會問題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如不小心回避,就要給自己帶來麻煩。

一些地方性的媒體,則相對要大膽一些。如貴陽就有報紙報道,新年前,僅一列長途火車到達後,就發現有十幾個民工在途中已經精神失常。讀者都清楚,導致這些民工發瘋的,絕不僅僅是購票的艱難和長途的擁擠,而是難以述說的遭遇和辛酸。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不敢正視的一個簡單事實是,許多人多年在春運擁擠的人流中掙紮,完全不是出於什麽”“中華民族注重親情的傳統””,而是求生的無奈。導致大陸新年前後客流量暴增的主要原因,是有太多的人不得不單身在外謀生。他們無法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安居樂業,而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新年,回鄉村去盡一點家庭的義務,然後再去大城市和沿海求職。雖然不少人已經在同一地方打工多年,但是,仍不能指望和家人一道被當地接納。
正因為如此,不少人在網上表達了對民工遭遇的同情,也對如何解決春運所暴露出來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有人明確地把春運緊張的根源,歸結為限制農民進城落戶,認為只要徹底消滅戶口制度,大陸一年一度的春運災難就可以被根除。也有人認為,是大陸的鐵路客運定價政策出了問題。如果把鐵路票價大幅度提高,自然就不會出現整個系統的嚴重超載。

這些議論和大陸官方媒體強調運力不足的論調一樣,顯然都沒有擊中春運背後的要害問題。春運客流的極度擁擠,是當今大陸經濟發展嚴重失衡的結果。大陸經濟發展的失衡不僅導致就業機會嚴重不足,而且導致就業機會在城鄉和東西部之間高度分配不均。
那種以為廢除戶口制度,就可以根除春運災難的看法之所以不正確,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現在不是戶口制度,而是過低的工資在妨礙著農村人口舉家進城。以現在民工的工資水平,多數民工無法在城市維持一個家庭的正常生活之需。但是,如果把民工的工資提高到能夠在城市養家糊口的水平,就不可能有那麽多的就業崗位了。因此,民工相互激烈競爭的結果,導致了無法在城市定居的低工資。

在這樣的情況下,用提高新年前後車票價格來實現客運市場的供求平衡,就成為一件非常不公平的事情。在政治上,無異于逼民工造反。那麽,增加鐵路的運力,是否就是解決春運災難的正確途徑呢?這個思路,意味著要長期維系大批農村勞動力單身在外的不正常、不人道的社會狀態,實際上代表了大陸二元化經濟的既得利益。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來解決春運問題,中國的農民將永遠處在二等公民的地位。在城市和發達地區需要他們的時候,就讓他們來打工,不需要的時候就一腳踢開。最好的就是有一個運力充足的鐵路系統,可以快捷地把他們送回老家去。哀哉,中國農民!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黃曆新年台商小三通返鄉  發現首例入境高燒旅客
北京今年開春至今已有九十一人死於車禍
春運嚴重超載 四川5天致死88人
中國法律規定 火車撞死人賠糧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