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面面觀

李素幸  牙醫師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7日訊】林小姐,今年芳齡四十,未婚。但因牙周病疏於治療,造成一些牙齒過早脫落,剩下的牙齒情況似乎也不太妙!除了接受牙周病的完整治療外,其他缺牙怎麼重建?張先生,年已近古稀,口袋內放了好幾副假牙,但戴了都不舒服,經常牙齦腫脹、發炎,吃東西很不方便,冤枉錢也花了不少,到底如何才能解決牙齒的問題?

每當面對這類病人時,就會讓我想到,人類替自己發明的第三副牙齒——植牙。今天想和大家談談的是由瑞典牙科醫師Dr.Branemark成功引進牙醫界的先進技術「人工植牙」,四十年來在歐、美等國持續的研究與臨床實用中,累積了很多經驗和成果,為嚴重缺牙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人工植牙主要分為自體植牙和異體植牙兩部份。所謂自體植牙就是將自己較少用或不用的牙如智慧齒,或因做矯正而拔除的小臼齒移植至自己的缺牙部位,但大部分選擇做人工植牙的人是沒有牙可以自體移植的,所以選擇另一種異體植牙,就像裝人工關節,或人工膝蓋一樣。

植牙二步驟

目前牙醫師所使用的是與骨頭結合良好的純鈦金屬,純鈦和人體組織相容性很高,只要手術過程沒問題,一般植入後不會有疼痛或不適感。

將經過電腦精密設計製造外形及功能均類似牙根的長柱體,經由手術植入牙床骨內,一般上顎須等六個月,下顎須等至少四個月,齒槽骨與人工植體才會緊密結合,這時牙床上還看不到東西。

待四至六個月後進行第二步手術,將人工植體的頭露出來,最後再與假牙的「牙根連結體」縫合後即完成,此時在牙床上就可看到東西了,再等一至二個月後牙齦癒合完整,再在上邊重建假牙。

術前術後注意事項

要注意的是人工植牙是較精密的手術,每次手術過程都必須在無菌的環境下進行,最好由受過較好口腔外科訓練的醫師進行手術,以避免植體污染及傷口的感染等不良併發症。

人工牙根、義齒完成之後,長期的評估及回程複檢很重要,一般二至三個月就要回程一次做複檢清潔及調整義齒的工作,回診最重要的是清除人工植體表面的牙結石及牙菌斑,否則長期牙齦發炎,植體容易脫落導致失敗的結果。病人必須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遵照醫師教導的方式勤做保養,保持人工植牙的健康並延長其使用年限。

人工植牙的優點是不必磨牙,減少對真牙的破壞,使您有接近真牙的外觀,穩定度及咀嚼功能都不錯,吃東西時感覺很自然,又可以解決活動假牙容易脫落和不舒適等問題,成功率也很高(約九成),似乎是缺牙患者的好選擇。

不適合做植牙的情況

植牙的成功率決定於患者骨質的密度,齒槽骨的高度、寬度(最好在6mm以上),還有病人健康情況,以下幾種情況都不適合做植牙:

第一、沒有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愛滋病、中風、狹心症病人、嚴重高血壓病人、腎臟病、重度骨質疏鬆症、精神病患以及孕婦。

第二、大量放射線治療的病人須在放射線治療後兩年才能開始做植牙。十八歲以下青少年骨質尚未固定也不適合太早做。

第三、不良口腔癖好者,如夜間磨牙白天咬牙,過大的咬合力都會加速人工植牙的滅亡。

第四、嚼檳榔會增加口腔癌的罹患率,長期經常性咀嚼連真牙都受不了,更別提人工牙根了。

所以十八歲以上,無重大疾病者大都可以做植牙。在台灣植一顆牙大約要四萬至八萬不等,費用很高,健保並不給付。人工植牙在等待植體與骨組織緊密結合的時間很長,若成功率要高,有些甚至得等九個月至一年人工牙根才會穩固,才能接受假牙製作,是個因人而異的醫療過程,加上花費昂貴,若不能達到100%成功,醫療糾紛也是時有所聞的,更有許多手術成功,卻因病人不注重衛生以及保養而造成失敗的案例。

要維護一副美麗又耐用的假牙是需付出相當金錢和心力的,想做人工植牙的朋友一定得有心理準備喔!

《牙醫師隨筆》 系列文章
──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學者:豬牙胚幹細胞有分化為牙齒組織潛力
華裔李雪銘榮任全美牙周植牙科學院院士
一小時人工植牙新技術 減輕牙痛爭取時間
【廚娘香Q秀】五更腸旺、香辣土豆絲和拌川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