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仁:多方位重審林彪罪案

春仁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0月1日訊】一本書和一場會

在大陸,文革研究至今仍是禁區或半禁區。在海外華人圈中,文革則是一個長盛不衰的話題。近幾年來,美國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舉辦了三場大型文革研討會:一場是在2001年,主題是紀念文革三十五週年;一場是在2003年,主題是高文謙寫的《晚年周恩來》;今年8月14日又舉行了一場,主題是丁凱文主編的《重審林彪罪案》。

和前兩場會議一樣,這場重審林彪罪案研討會引起華人極大興趣,偌大會場再現水洩不通的盛況,許多人晚來幾分鐘就因滿座而無法入內。研討會有兩位主講人,一位是《重審林彪罪案》一書主編丁凱文,另一位是佛吉尼亞州Old Dominion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吳法憲的女兒金秋。

今年8月1日,香港明鏡出版社推出《重審林彪罪案》。《重審林彪罪案》分上下兩冊,共計一千頁。由丁凱文先生主編。這無疑是迄今為止有關林彪案件的最有份量的一部學術著作。

《重審林彪罪案》全書分為七章,分別是:林彪事件的再認識,關於林副主席一號令問題,關於設國家主席及林彪篡黨奪權問題,關於林彪陰謀政變殺毛問題,關於林彪叛國投敵問題,文革中林彪事件的一些思考和林彪事件的影響。可以說涉及到林彪事件的方方面面。作者陣容十分強大,包括國內著名文革專家王年一、金春明、何蜀,原林彪秘書張雲生,吳法憲的女兒金秋教授,澳大利亞莫那什大學教授孫萬國,著名獨立撰稿人陳小雅以及《北京之春》主編胡平,等等。主編丁凱文先生畢業於北大,本科讀的是歷史系,研究生讀的是國政系,他為本書提供了八篇文章,還撰寫了前言、後記和每一章的按語。

林彪事件是文革期間最具爆炸性的事件,也是文革最大之謎。林彪案件也是文革時代最具爭議性的案件。凡是經歷過文革的人,都不會忘記林彪事件造成的強烈震撼。許多人都說,是林彪事件促使他們開始了對文革的懷疑,對毛澤東的懷疑。長期以來,中共官方一直壟斷著對林彪事件的解釋權,把林彪定性為「野心家、陰謀家、反革命兩面派」,指控林彪「陰謀政變,殺害偉大領袖毛主席,陰謀未遂,倉皇出逃,投敵叛國,自取滅亡」。在文革中就把林彪集團定為「反黨集團」,文革後又再次定為「反革命集團」。這是在中共宣佈徹底否定文革後唯一保留文革中定性的大案。此後,中共官方對林彪事件的解釋始終未變,並且嚴格限制人們對這一事件的研究與探討。《重審林彪罪案》一書收錄了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對中共官方的說法進行了嚴肅的挑戰。

林彪事件真相探究

主講人之一金秋教授,由於她的特殊身份,格外令聽眾關注。金秋教授表示,儘管林彪問題與「文革」問題密不可分,我們所說的「林彪事件」這一概念就其廣義而言,就是林彪在「文革」中權力膨脹又垮臺的過程(而狹義「林彪事件」則指1971年9月13日淩晨林彪出走墜機事件),但是她一直致力的是開拓從歷史的角度來研究林彪問題。

「歷史不是案。」金秋認為,現在一談到「林彪事件」,就有人爭辯「立案」「定案」和「翻案」,這些都是從政治、法律角度來看這一事件。然而,她作為歷史學者有另一種思考。中國傳統有「正史」「野史」之分,「正史」是官方對於某個事件的標準化認定,除此以外一律視作「野史」。而以當今的學術眼光來看,至少有如下層次:有官方認定、並大力灌輸的一套記錄和解釋;有事件參與者、知情者的個人記憶;這兩者之間,還有大眾的共同記憶,有學者的研究闡述。對同一個歷史事件,這種種層次的看法不可能也不應該強求一致,而應該允許各抒己見,經受時間的考驗。

眾所周知,金秋的父親吳法憲,當年被視作林彪集團的重要成員,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解放軍空軍司令員,在「九一三」事件後下獄審查,「文革」結束後被特別法庭公審後判處十七年徒刑,後保外就醫。於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畢業又獲得碩士學位的金秋坦承:「我在國內時並不是研究歷史的,但是對我父親他們那一批人的命運的關注,使我決定出國改學歷史,來研究這一課題。」她於1995年在夏威夷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9年在斯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其博士論文《權力的文化──文化革命中的林彪事件》。她透露,打算將這部英文著作加以充實和修改,介紹給中文讀者。

另一位主講人丁凱文介紹說:自從1976年「文革」結束以來,不少學者對林彪之死真相進行了研究,《重審林彪罪案》一書,收入了二十來個作者的文章,都是嚴肅的學術研究而非野史戲說之作,各有不同的研究內容和角度,觀點也不盡相同。他說,去年他在這個會場聽高文謙先生講《晚年周恩來》的寫作緣起,腦中湧起一串疑問:為什麼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都有很多人研究,唯獨人們對林彪保持沉默?為什麼林彪事件這一中共建政後上最大一次政治危機沒有研究成果?中共為何對林彪事件嚴密壓制?他表示:編輯出版《重審林彪罪案》這本上下兩冊文集的目的,是想為讀者提供新的視角,喚起讀者對林彪事件的新一波
關注。

金秋和丁凱文關於從歷史角度研究林彪事件的簡要介紹,並未使聽眾滿足。聽眾踴躍提問,希望演講者解答關於「林彪對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應該承擔何種責任」「毛澤東與林彪究竟為何反目成仇」「五七一工程紀要真偽」「林彪是否策劃暗害毛澤東」「林彪是否預謀要外逃蘇聯」「林彪飛機究竟為何墜毀」「林彪、吳法憲等人參與迫害應該如何評價」「林彪集團成員近況如何」等大量他們困惑已久的問題。兩位主講人一一闡述了他們掌握的情況和對這些問題的理解。

會議結束後,意猶未盡的聽眾團團圍住兩位主講人,紛紛繼續提問,索要名片,並與他們分別合影。有的聽眾向他們講述自己的「文革」遭遇和他們關於林彪事件的看法,場面十分熱烈。

在「文革」中曾拍攝有大量照片保存下珍貴鏡頭的攝影家李振盛,林彪兒子林立果當年的未婚妻、曾撰有《塵劫》一書回憶在林彪事件中的遭遇的張寧與夫婿,也都參加研討會聆聽。這次活動,是由皇后區公共圖書館國際資訊中心主辦的。明鏡出版社總編輯何頻在會上簡短介紹了之所以出版發行《重審林彪罪案》的想法。

重審林彪罪案的幾種角度

依筆者之見,大體上說,所謂林彪事件涉及到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事實真相,林彪事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中共官方對林彪的指控到底有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二是林彪事件的影響,三是我們應當如何評價林彪事件,四是我們可以從林彪事件中吸取哪些歷史教訓。

在以上四個方面,《重審林彪罪案》一書都給出了新的材料、新的分析和新的評價。

譬如說,林彪在文革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王年一、何蜀和陳昭認為,林彪是文化大革命中特殊的觀潮派、逍遙派。這一論斷很大膽,乍一看去幾乎不可思議,但細細想來卻不無道理。

文革過來人想必都記得,從1966年6月文革爆發直到1971年9月林彪爆炸,林彪雖然貴為第二號人物,但是和毛澤東、周恩來、江青、康生、陳伯達等相比,林彪確實不夠活躍,他既不像毛澤東那樣君臨天下,也不像周恩來那樣忙裡忙外,又不像中央文革小組的人那樣上竄下跳。文革前擔任新華社社長和人民日報總編輯的吳冷西有資格列席政治局常委會,然而從1957年到1966年整整十年,吳冷西竟然從來沒見到林彪出席過一次政治局常委會議;可見他早就不熱衷政事。按照《晚年周恩來》的作者高文謙的說法,在文革中,毛澤東的很多決策,事先林彪都毫不知情,只是在事後才打了招呼。楊成武也說:「林彪雖是副統帥,但常委碰頭會、軍委、國務院;國防、外交、經貿等等,都是周恩來管,具體事沒給林彪權。」應該說,這些描述和我們在文革中的印象是吻合的。

王年一等分析說,林彪之所以在文革中採取消極態度,一來是因為他身體不好,病得很重;二來是因為他對接班人的地位深感恐懼,「接班人」不是他想當的,不是他爭取來的,是毛澤東強加給他的,林彪深知毛的猜忌心很重,伴君如伴虎,所以才採取消極態度,以求明哲保身。我敢說,任何一個文革過來人,在讀到這些文章之後,不論他對作者的觀點還有多少保留,他都會發現他對林彪的印象有所改變。

關於913林彪一夥乘三叉戟飛機墜落在蒙古的溫都爾汗這件事,真相究竟如何?林彪和那個《五七一工程紀要》到底是什麼關係?林彪本人究竟是否參與了《五七一計劃》?《重審林彪罪案》一書對這些問題既提供了一些罕為人知的事實,又給出了自己的獨到的分析。按照王年一等人的文章,九一三事件是毛澤東逼出來的。毛雖選定林彪為接班人,但實際上並不信任,始用之,終棄之,直到南巡,親自出馬點名批判副統帥,把林彪逼上絕路。

那麼,所謂林彪集團圖謀武裝政變一事是否屬實?看來大有疑問。不久前,吳法憲夫人接受媒體訪問說,「四大金剛」(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都不知道林彪反毛的計劃,否則,以他們的力量,歷史一定改寫。此言一出,頗為震撼。我們知道,多年以來,林彪之女林豆豆也多方奔走為父鳴冤,說林彪和五七一工程紀要並無關聯。據瞭解,中共高層其實對黃、吳、李、邱等人並未涉入武裝政變一事是清楚的,但是為了維護毛的形象,仍然堅持原來給他們定下的罪名。照這樣講,黃、吳、李、丘等人(甚至加上林彪自己)要被中共恢復名譽,重新封為「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正像胡平文章所說,如果林彪集團圖謀武裝政變一事並非事實,那麼,「林彪的悲劇性便是雙重的。中共當局捏造事實,給林彪定上策劃政變,謀害領袖等十惡不赦的罪名,一筆抹煞其出生入死打江山立下的頭號戰功,並株連其親友和眾多部屬蒙受不白之冤長達三十餘年,固然可悲可歎。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中共當局的評判標準。在我輩看來,林彪的那些革命戰功委實不足稱道——如果不算罪過的話,而他敢於策劃政變謀殺獨夫才真正是空前壯舉。我相信,贊成我們這種看法的人會越來越多。然而就在這種看法要占主流,歷史正準備給林彪獻上遲到的敬意時,人們卻被告知,其實林彪並不曾有過那樣的壯舉。嗚呼!」

文化大革命是一出官場現形記,它把中共權力鬥爭的血腥殘忍暴露無遺。不錯,文革災難已經成為過去,但是中共的專制性格卻並無真正改變。單單是趙紫陽被軟禁十五年這件事就足以提醒我們,今天的中共依然是一個反文明的團體。

--轉載自《北京之春》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春仁:南非槍擊案——誰是真凶?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