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肄鍵博士主講

龍門石窟與北魏孝文帝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蔡茂仁休斯頓報導】由臧武雲老師主持的「文化座談會」9月份聚會于9月25日在僑教中心舉行﹐邀請胡肄鍵博士主講「龍門石窟與北魏孝文帝」。胡肄鍵博士是一位退休的化學工程師﹐現旅居休斯頓。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南部﹐伊水之濱﹐與山西大同的雲岡山﹐及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合稱為中國三大佛教石窟。龍門石窟由北魏孝文帝始鑿﹐北魏王朝為了緩和民族及階級的矛盾﹐提倡佛教信仰。孝文帝遷都洛陽﹐在洛陽興建佛寺及佛像石窟﹐是為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到唐朝更為發揚光大﹐尤其是唐高宗及武則天時代為歷代之首.經400年之經營﹐現存窟龕二千三百多﹐造像十幾萬尊﹐碑刻題詞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約三分之一的文物為北魏作品﹐三分之二為唐朝作品。龍門石窟最有名的洞穴包括賓陽洞、古楊洞、萬佛洞、及奉先寺。藥方洞存石刻藥方﹐為唐朝神醫孫思邈的千金藥方。「龍門二十品」為魏碑的精華。賓陽洞是北魏的作品﹐秀骨清像﹐佛像造型魁梧睿智。奉先寺裡的仳廬舍那大佛是唐朝傑作﹐體態豐滿﹐端莊華麗﹐據說就是依照武則天的容貌彫刻而成。

東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鮮卑族拓拔部落消滅了「五胡十六國」﹐建立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到孝文帝﹐為與南朝爭正統地位﹐遷都洛陽﹐推行漢化及改革。改革的幕後是文明皇太后馮氏﹐馮太后是漢人﹐孝文帝從小接受祖母的漢人文化教育﹐就位後推行漢化﹐要求鮮卑人講漢語﹐穿漢服﹐姓名改為單字﹐鼓勵與漢人通婚。政治改革包括均田制﹐三長制﹐實施農業改革﹐增加稅收。魏晉以來﹐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內遷﹐經北魏漢化改革﹐各民族逐漸融合。孝文帝時代﹐文化發達﹐出版了許多著作。孝文帝五歲登基﹐33歲就去世。

以後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而北齊與北周分別消滅了東魏與西魏。楊堅助北周消滅北齊﹐進而消滅北周﹐為隋文帝。楊堅南討南朝陳國﹐統一中國。北魏孝文帝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為隋唐統一﹐政治安定﹐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迎著風的感覺真好
休斯頓獨立電影節
中文犯罪預防手冊完成
台美公民協會休斯頓分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