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物的染料爭議

人氣 20
標籤: ,

【大紀元11月24日訊】古時候,人類要從大自然中取得紫色顏料非常不易,紫色因此十分昂貴,也引發出史書上記載的「齊桓公衣紫」一事。古希臘、羅馬人染色或繪畫時,以茜草素製造紫色,但顏色偏紅;古義大利、印度和波斯人以混合紅藍的調和色取得紫色。直到一九五○年後,人類才開始使用化學方法合成紫色。一九八○年代,科學家在研究超導體材料時,偶然間獲得一個副產品——矽酸銅鋇(BaCuSi2O6)並稱它為「漢紫」,這種物質在自然界中從未被發現過,即使透過現代人工合成技術,也很難取得。

奇妙的是,曾在中國研究彩繪秦兵馬俑保護工作的德國巴伐利亞文物保護局專家,一九九七年於台灣參加文物保存維護研討會時說:「研究發現,漢藍色(Han Blue,BaCuSi4O)與漢紫色(Han Purple,BaCuSi2O6)是在敦煌石窟壁畫、彩塑以及秦俑身上已被普遍使用的彩色染料。」

這項訊息令專家非常驚訝,因為古代交通及資訊不發達,顏料應多為就地取材;更何況,矽酸銅鋇的人工合成技術是近年來才問世的科學發現。

這種當代才發展出來的人工染料竟出現於古代文物,美國也有個例子,目前仍然爭論不休,那就是文蘭島地圖(vinland map)真偽之爭。這張繪有美洲大陸的文蘭島地圖,據稱是在哥倫布發現美洲的六十年前所製。

一九五七年,這張長四十公分、寬二十八公分的羊皮紙地圖,於瑞士日內瓦的一間書鋪中現身,沒人知道在此之前它歸屬於何人。地圖上在歐洲、非洲及遠東地區的西邊,註記著「極為豐饒,甚至生長著葡萄(vine)的新大陸」。

美國馬里蘭州史密森尼材料研究及教育中心的歐林(Jacquelin Olin)等人,於二○○二年發表這張羊皮紙的碳14定年結果,顯示此羊皮紙的年份為公元一四三四年的前後十一年。顯示它確實存在於十五世紀,而哥倫布極可能已對這張地圖略知一二。

打從發現這張地圖開始,批評人士便稱其為冒牌貨,最大的反對理由就是:「繪製地圖的染料需人工合成技術,而中世紀歐洲並不具備這種技術。」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布朗(Katherine Brown)與克拉克(Robin Clark)指出,這張地圖的墨水是一九二三年以後的產品。因為墨水中含有銳鈦礦(anatase; TiO2),一種自然界中罕見的含鈦礦物,僅見於二十世紀後的染料中。

歐林為證實她的假設,便用中世紀的方法製作中古歐洲使用的鞣酸鐵墨水(iron gall ink),發現其中確實含有銳鈦礦。

但地質學家陶威(Kenneth Towe)說:「用鞣酸鐵墨水所繪成的地圖上理應含鐵,但這張地圖上幾乎沒有。」歐林回應,鐵可能由於墨水變質而消失,但認為應對其他許多含鈦的墨水做更深入的研究。並進一步指出,這張地圖的墨水中含有銅、鋅、鋁與金,也與許多中世紀製品吻合。但又立即受到其他人駁斥。

相對於命運多舛的文蘭島地圖,中國的漢藍與漢紫染料之爭可說是風平浪靜多了,因為它是直接從秦始皇的陪葬坑採樣,所以毫無爭議。假使染料是從某北京古董商的古玩中採集的,必然會被指為現代的偽製品。──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科學家首次發現銀河系外具強大磁場的恆星
為何iPhone從飛機掉落完好 從檯面摔下會壞
英特爾季財報展望令人失望 盤後大跌逾8%
哈勃望遠鏡拍壯觀小啞鈴星雲 賀升空34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