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勝利:中國9億農民沒有「國民待遇」

鞏勝利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11月3日訊】中國進入WTO,需要履行WTO的條款。而其基本的一條是同等的“國民待遇”。因此,中國需要廢除所有歧視壓迫農民的不合理法規和政策,讓農民平等地享有公民權利。

“國民待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與國際性問題。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第17條、《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第3條、《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3條及《關於金融服務承諾諒解》C條等都專門對“國民待遇”作了清楚的規定:即一國家之內所有人擁有同等的權利與地位。WTO闡釋為:“每一個成員國給予其他成員國國民的待遇不得低於本國國民”(《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第3條)。那麼,當中國度過了與WTO組織簽定的保護期之後(最高為八年,最終不超過12年),中國給予其他WTO成員國的“國民待遇”,是以中國“農業人口”為標準,還是“非農業人口”為標準?50多年來,中國一直實施雙重“國民待遇”。

1、“國民待遇”是一個國家的生態環境
“透明度”和“國民待遇”是WTO《最後檔》對其成員國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其中“國民待遇”尤其重要,是指所有人、企業、國家參與國際經濟、貿易競爭,需要一致的公平準則。沒有公正的“待遇” 準則,就沒有自由競爭,一些國家的經濟和資源就將被某些“特權”壟斷。而要保證“國民待遇”的行使,那就必須有“透明度”。沒有“透明度”,“國民待遇”的平等公正就不能保證。

新中國創國之初,說是剷除不平等,但同時卻制定了人類社會最不公正的制度:戶籍制。到21世紀,中國現今依然對之沿襲。“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城鎮人口和非城鎮人口”,一個國家無端製造出兩級分裂和對立。這種不平等不公正,幾十年給中國絕大多數人,特別是數億農民帶來了,帶來了悲慘命運。現在中國進入了WTO,如不改革,這種不平等不公正的雙軌待遇也將給世界秩序帶來災難。中國對所有國民是實行同一待遇;還是雙重待遇? 二者必擇其一。中國必須取消雙重國民待遇,才能正面納入國際社會,否則將是對世界秩序的破壞。

2、“戶籍制”中國國民的災難
中國實施了50多年不公平的 “非農”和“農業” 的戶籍制度,給中國超過80%以上的農民帶來了長久的災難。“農民權益保護”根本所在,首先是國家需要取消此歧視壓迫農民的戶籍制度。2003年2月21日,四川省宣佈: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區別,建立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這一新制度的實施,是中國進入WTO的重要舉措。

2002年12月1日新華網電:“從12月1日起,分佈在北京市石景山區50個自然村的所有農業人口戶籍,一次性變更為城鎮居民。”有社會學家說,這是中國實施統一“國民待遇”的試點,在今後幾年內,中國將取消“農業戶口”與“城鎮戶口”的區別,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加入WTO所承諾的“國民待遇”問題。據知江蘇、浙江、廣東等省都在加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解決中國國民待遇不公平的問題。

WTO成員國公民來中國進行經濟貿易,要求有與中國公民有一樣的“國民待遇”;而中國公民去美國、歐洲等地進行經濟貿易,能有美國人、歐盟公民同樣的“國民待遇”嗎?在WTO規則的理論上,中國人、美國人與歐盟人應該享有完全同等的“國民待遇”。但事實上並不可能,僅“免簽證”一項,就讓中國人進入世界如同翻越“三座大山”。而現今9億農民,甚至還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樣,在同樣的規定下,合理地得到他們的護照。中國百姓走向世界路途遙遠,難於登天!

3、什麼是“三農”的根本問題
據資料顯示:中國吃財政飯的政府官員有800萬(鄉級以下的村官不在此數字之內,有數字預計,中國此類村官超過3000萬),另外還有政府和各級事業公務員2500萬人要供養。按13億人口計算,中國平均26個公民負擔1位政府官員。這3000多萬官吏,寄生在民族肌體上,吸取精血,他們是農民貧困的主要原因。而尚若不再供養他們,他們就可能將中國置於新的混亂和災難。

要解決中國農民50多年遺留的歷史問題:(1)、取消歧視限制農民的法規政策。使農民享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國民待遇”,實現公民權利平等;(2)、“免除農民所有稅費”,特別是各級地方攤派的苛捐雜稅,讓農民真正有50年一遇的“修養生息”的環境和機會;三、減少中國政府的構架層次,剔除鄉、鎮以下“村官”階層,使農民的血汗回歸農民。此三條是解決中國三農問題之根本。

有此三條中國的農民問題方能解決,他們才能走向富裕。若中國9億農民富裕了、壯大了,中國加入WTO就將成功。倘若中國農民的生存得不到根本改善,那麼中國的未來就危在旦夕。

4、中國農民所受不公正的“待遇”
(1)、農業戶口。國家實施的《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和《社會福利法》等法律,卻不包括這9億多農民, 因為他們是農業戶口。此致使農民沒有任何由經濟、社會支援的生存保障,自生自滅。他們沒有任何社會福利:沒有醫療保險,沒有失業救濟,沒有退休,不能貸款,連孩子讀書都要收“教育附加費”。(2)不合理稅收。農民要交“三提五統”:“三提”為公積金、公益金和行管金;“五統”為教育費附加、計劃生育費、民兵建設訓練費、鄉村道路建設費和優撫費。此外還要交公糧、農業稅、土地稅、特產稅、屠宰稅等等,而各種攤派更是名目繁多。而所有這些稅費,“非農業人口”都不用承付。農民是中國最貧苦階級,卻也是賦稅最沉重的階級。經濟學家計算,中國每一“農業人口”,每年比“非農業人口”至少要額外多付出500元“法律”之外的各種稅費,而中國農業人口有9億多。三、限制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城市。中國各省、市政府實行的“暫住證”制,用以限制農民進入城市。但“暫住證”根本即違背憲法。許多地區,如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身份證”可以不要,而沒有“暫住證”卻要遭處罰。此導致國家法律、行政混亂,國家統一性喪失,國中有國。而各地方政府,借“暫住證”亂收費,敲詐農民。如廣州每人年“暫住證”260多元、深圳高達320元。若按每人年300元計算,深圳政府每年由外來農民身上收取1000多萬。此外,農民進城尚有無數雜費要交,比如:城市增容費、公益建設費、人口管理費、就業管理費、計劃生育費等等,五花八門;而孩子上學更是要額外收費。而農民在城市沒有“暫住證”,即被作為遊民,被驅趕、遣送回鄉,甚至遭毆打、拘捕。孫志剛事件是例證。

5、中國農民的政治與社會權利
中國第八、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數據統計公佈:中國農民9億多人口,佔全國人口80%以上,但全國人大代表中農民代表只佔8.2%。即使不說這些代表是官方指派的,僅這微小的比率也表明,在中國農民沒有政治和社會權利。9億多農民在中國幾乎沒有他們的聲音。兩位安徽作家寫了《中國農民調查》,之所以震驚社會,因為50多年來,中國從來就沒有農民的聲音。中國農民不是今天才這樣生活,50年來他們從來如此,甚至更悲慘,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被關注。因為他們被劃於社會之外。對中國農民尚不是國民權利、待遇平不平等的問題,而是在中國他們有沒有人的基本權利,他們屬於不屬於社會,是不是國民?50多年來,中國指的“失業人口”、“居民消費”、“社會福利”等等,都是中國9億多農民(人口80%以上!)之外的事。中國只有3億左右“非農業人口”享有社會福利和保護。困難的“非農業人口”尚有交通補助、副食補貼、社會救濟、最低收入標準等等,但這些與農民從來無關。實質而言,50年來農民在中國不過是農奴而矣。

結束語:
在全球的市場經濟法制社會,“國民待遇”體現國家、社會的公義程度和法律秩序水準。中國9億多農民,50年來得到公正的“國民待遇”;其說明中國落後之程度。誠然,20年來中國的經濟有了飛躍發展,但經濟發展的目的是什麼?帶來的是什麼?是不是使農民的處境更低下?城鄉更對立?農民更無依靠,更被排斥在社會之外?20年“改革”以來,“特區”和“沿海開放”政策,實際是把中國9億多農民徹底“邊緣化”了。

中國加入WTO,是一個契機。在中國的土政策之外,WTO為世界建立了具有法律地位的“國際規則”。中國通過納入“國際規則”而改變自身社會的不合理不公正。在WTO所建立的“國際規則”中,平等的“國民待遇”是最基本的一條,它是一個超乎種族、國家、宗教、文化差異的普世人權標準。其是世界和個國家經濟、法律、社會秩序的基礎。中國進入WTO,首先需要接受、履行平等“國民待遇”的條款;而這就意味中國首先需要廢除種種歧視壓迫農民的法規和政策,給9億農民公正平等的“國民待遇”,使他們堂堂正正地做人,享有中國公民的所有合法權益。

--轉自《人與人權》2004年1 1月27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