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際人道救援 台外交新途徑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郭怡君、李文儀╱專題報導)國際人道救援所形成的「新外交途徑」,已逐漸改變以往由政府主宰議題現象,成為廿一世紀外交新動力。

台灣從事國際救援事務的非營利組織認為,政府如果給予非營利組織適當支持,將可讓台灣走入國際,國際也走入台灣,使台灣的柔性國力在國際間發光發熱。

不過這些非營利組織成員也表示,政府眼光要放遠,過度干預非營利組織,是非營利組織最忌諱的事,如果政府以為出錢,就可以對這些非營利組織予取予求,甚至要求非營利組織配合政府政策演出,最後會使非營利組織失去最可貴的服務特質,不再受到民眾信任,同時政府也會失去最寶貴的外交資產。

具有二十多年援外經驗的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 )表示,十幾年前,台灣與柬埔寨還有外交情誼,TOPS在外交部贊助下,首次進入柬埔寨推動難民營教育與醫療援助工作,但後來台灣官方與柬國交惡,外交部撤出官方駐柬機構,柬國政府卻還是熱誠邀請TOPS留在當地。

TOPS海外專案召集人丁文卿強調,非營利組織團體對於民間直接提供援助,較容易超越政治干預,可以和各國民間團體直接建立合作交流機制。

但對於政府的協助,非營利組織團體也呼籲,希望政府尊重非營利組織所具有獨特的服務特性,不要給予過多的政治目的或期盼,以免弄巧成拙,美意盡失;知風草文教協會理事長楊蔚齡指出,民間體系的救援工作純粹是為了「人道」,沒有政治立場,也不應該有其他的動機,與政府的外交考量有別,政府要尊重非營利組織的特性。

中華至善社會服務協會秘書長洪智杰表示,政府目前對於非營利組織的補助,多著重在經濟發展議題或用於政治性團體,和民間團體從服務角度出發的思維不同,政府能調整方向,對於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應會有所幫助。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