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髖關節保養不當 又要挨刀再置換

人氣 115

【大紀元2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約五到六千人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但醫師提醒,手術也非一勞永逸,十年內需要再置換的比率平均一到二成,部分甚至高達二到三成,儘管隨手術方式與醫材推陳出新漸有改善,不過避免危險因子,及早發現治療,才是正確保健之道。

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主任陳天雄表示,早年人工髖關節因為設計、材質較差,容易鬆動、磨損,其中又以磨損的問題最棘手,嚴重者會磨破髖關節,此時必須進行再置換手術,但手術步驟較為複雜,難度也高,必須將骨頭破損部位以異體骨移植填補後,才能安裝新的人工髖關節,手術的時間約三小時,是一般的三倍,由於傷口大,併發症等風險也相對提高。

陳天雄表示,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十年內的再置換率平均約一到兩成,不過近年來手術方式朝小傷口發展、人工關節設計與材質推陳出新,已改善了磨損的問題,讓患者的預後更好,關節也更耐用,不過若由經驗不足的醫師執刀,再置換率仍可能高達二到三成。

他指出,傳統手術傷口長達十二至十五公分,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恢復期,而現行的小傷口手術,傷口縮短到六至八公分,對組織損傷小,術後兩週後即可行走。

儘管人工髖關節的材質逐年改進,但是尺寸問題仍未完全解決。陳天雄說,目前台灣使用的人工髖關節以進口為主,多是針對西方人的尺寸設計,儘管有小尺寸者,但不同人種的尺寸仍有差異,若能有專為國人設計的產品問世,將更令人期待。

台北榮總骨折創傷科主任陳威明表示,髖關節缺血性壞死與退化性關節炎是置換人工髖關節的兩大原因,建議民眾平時就應避免肥胖、酗酒、外傷、濫用含類固醇藥物等危險因子,高危險群若發現髖部疼痛,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免病情惡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人工髖關節技術進步  傷口小且質材更耐用
榮總:改良式人工髖關節 復原僅需一週
【一簞食】鑄鐵鍋脆皮比司吉
無麵粉香蕉巧克力迷你鬆餅 早餐或點心兩相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