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烹調方法和食品營養衛生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2日訊】烹調方法和食品衛生,是保證飲食質量的重要環節,值得引起高度重視。有了好的原料,不等於就能吃好;把菜米洗淨,也不是食品衛生的全部,其關鍵是,對食品本身的特性要了解,烹飪方法要得法。

烹調可以達到消滅病菌的目的。一般說,生的原料不論多麼新鮮,都不可避免地區性帶有微生物、寄生蟲卵或有毒的蛋白質。這些對人體健康不利的物質都是有蛋白質構成,蛋白質加熱後變性,失去其生物活性,因此烹調可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但不同的細菌對高溫抵抗力也有差別。一般腸道病菌需要80度—100度,甚至更高的溫度才能被殺死。故烹調方法要根據食物品種和衛生程度來選擇。

烹調方法的選擇應根據菜餚的屬性要求及原料質地等特點。在烹調過程中菜餚原料的變化極為復雜,按性質可分為有利變化和無利變化兩種,只有透徹地了解這兩種變化,才能在烹調中選擇正確的烹調方法,促進有利變化,減少不利變化。菜餚原料在烹調過程中發生的不利變化主要是:一部份水溶性維生素受熱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一部份無機鹽和維生素在洗、切、浸、燙、泡等初加工中流失於水中,一部份原料經過燒、烤、油炸等高溫烹制,維生素B族受到損失。當油溫超過180度時,高溫易產生過氧化脂,易致癌。在烹調菜餚過程中,應盡量減少不利變化,增加有利變化,使菜餚美味適口,並有利於人體健康。

在烹調以前,各種原料的滋味都是獨立存在的,互不融和的,選擇最佳的烹調方法,幾種原料方在一起加熱,隨著溫度的升高,各種食物中的分子運動就激烈起來,這一原料中的分子就會運動到另一種原料內部,尤其是通過鍋中沸熱的水和油的作用,能使用各種原料中的分子易於互相滲透,形成復合的美味,通常說的大火急炒是個好辦法,保存著蔬菜原有的綠色,不僅口味好,而且維生素C也少受損失。有的食物需要大火燒,充分把各種營養成份提取出來,同時也能提高了消化吸收率。實驗證明:不同的條件對於食物營養價值的保存很不相同,因此,選擇一種以提高口味而較少破壞營養素的烹調方法是最理想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華特產與風味小吃:清蒸和樂蟹
元宵湯圓 傳統與新式口味煮法各具風味
烹調技巧 :熱油炒法
烹調知識:炒菜別等油冒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