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看中國 第64集

標籤:

【大紀元5月24日訊】

連接收聽
在十七天內就有三位香港時事評論主持人相繼辭職,這令國際社會擔心香港言論自由及民主出現倒退,多家西方媒體報道了三位主播封嘴事件,聯合國也首次指示人權委員會屬下的捍人權組織特別報告員進行調查,并會直接向中國政府提出質詢。

5月4日商業電台「風波里的茶杯」節目主持人鄭經翰辭職,他一向言論大膽,政治立場鮮明,他說香港的政治气氛“令人窒息” 。

13日該電台「政事有心人」節目主持人黃毓民也宣布辭職。他在3天前剛和商業電台簽下兩年的合同。他表示香港的親北京勢力企圖堵住他的嘴,不讓他批評大陸政府。

19日,接替鄭經翰僅十几天的主持人李鵬飛再宣布退出節目。他因在節目中批評人大釋法的言論引起某些親北京人士不滿。

美國之音報道他辭去主持人職務的原因是不能暢所欲言。李鵬飛說,他有的時候說不出口,他無法暢所欲言,覺得不能享受作節目。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覺得不用硬著來。

与此同時李鵬飛也宣布計划辭去港區人大代表的職務。美國之音報道了他辭職的原因是他感到作為人大代表發揮不了協助港人的責任。貢獻有限。他認為現在香港的政治環境气候已經改變,香港社會的分化、社會的言論是他1978年參政以來所面對的最嚴峻的情況。

紐約時報為此發表文章說香港三名電台節目主持人离職是受到來自北京政治壓力。該報重點報道了李鵬飛辭職,因為他是人大代表,更是親北京政党自由党的創党主席,一向与北京高層有良好關系,但自去年中高調支持香港民主化便与中央 關系惡化。

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說三名主持离職,一致表示說政治干預言論自由,顯示香港言論自由受危害。文章引述評論員的話說,李鵬飛辭職顯示今后香港的言論自由會受到更多限制,香港的電視和報紙可能是未來被針對的目標。
中國官方英文日報以《李鵬飛的言論違背人大角色》為題,批評李鵬飛在《風波里的茶杯》的時事評論現場和听眾對話節目時批評人大釋法和否決雙普選是完全不适當以及極不尊重人大。

分析人士指出三位主持人的相繼辭職,使很多人對香港回歸后的新聞自由提出質疑,這很可能与江澤民今年中國新年南下廣東、直接插手香港事務有密切關系。

5月14日英國衛報以新聞消息試圖突破到中國為題發表文章,文章寫到“由政府經營的報紙,也就是在中國的所有主要出版物,都是拘泥于陳舊而又古板的作風,表面上有內容,但太多時候留給讀者的卻是對新鮮事物的渴望。”文章例舉了官方媒體是如何報道新聞的。就以這周頭條為例,全國的各大報紙對總理溫家寶的歐洲之行刊登了几乎完全相同的報導,只在報導的位置和篇幅上有細微差异。北京青年報以頭版大篇幅處理溫這次訪問,而廣州日報則在報紙內版适當報道,但兩份報紙的內容卻相同。文章主要是對貿易往來和合作協議給予了報導,但這都是些枯燥乏味和預料中的東西。唯一預料之外的是溫先生透露中國將有可能為統一台灣而制定一條新法規

文章評論說:這种缺少獨立創新的新聞報導并不令人感到吃惊,事實上几乎每家出版社都在用同樣的消息來源:新華社。很多報紙沒有能力建立常駐國外的記者网。但在中國,問題并不在于資源而是審查制度。雖然很多報紙可以取得國際新聞資料,例如路透社或美聯社,但他們只被允許在一些事件上引用這些新聞來源。

例如,北京青年報和中國日報可以用國外的新聞來源頭版報導這周的伊拉克囚徒丑聞,但沒有一家中國大陸的出版社打算引用同家新聞社對中國政府在阻止香港民主改革或在溫訪問倫敦時西藏人士提出的問題等一系列報導。

關于美軍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耶魯全球化研究中心」的刊物耶魯全球有一篇文章評論說:伊拉克囚犯遭虐待的逼真圖像招致几乎全球各地對美國的譴責。中國官方媒體作出類似反應亦在預料之中。作為一個因其踐踏人權而常遭美國批評的國家,虐囚的曝光顯然是一次「回敬」的机會。然而,令人惊訝的是,許多中國网民已將阿布格萊布(AbuGhraib)監獄丑聞當作關于新聞自由和政府責權制价值的一堂課。美國體制中的這兩大特點恰是中國所缺少的。

衛報繼續以本周的頭條國內新聞偽劣奶粉事件為例指出官方媒體在報道中只報表面避開實質。文章報道說:包括京華時報在內的多家報紙報導了24名有關責任人因涉嫌銷售這种危險的不合標准產品而被拘捕的消息。為了使社會上相信當權者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的源頭,文章并沒有側重報導那些參与偽劣奶粉事件的相關公司和官員,卻都是報道一個由相關市領導,執法人員和商業代表參加的大會。几乎每家報紙都刊登了被認可的合格嚶儿奶產品列表和最新的調查進展情況。

文章報道說:絕大多數諸如此類的國內新聞在中國新聞記者看起來卻很乏味,他們私下表示希望能報導一些更有意思的事件。這樣做有出於商業的動机因為媒體市場的競爭意識越來越強。就連中共的喉舌 “人民日報”都意識到使讀者接受他們的宣傳是有限度的。這周,人民日報宣布將取消被地方官員用作提升個人形象或是吹捧當地大好形勢的社區宣傳版。

文章最后評論說:然而,媒體想具有獨立創新的能力似乎變得比以前更難。在今年初,三名南方都市報的記者因揭露官方對薩斯疫情的掩蓋和警察的暴行而被逮捕。其中兩名記者后來被監禁。由此不難看出,當權者已表明他們不喜歡在新華社出產的乏味食物中偶爾加放調料的記者。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秦鵬直播】大S和汪小菲離婚 網友為何吵翻?
【熱點互動】疑雲罩三峽 大壩安全嗎?
中共出白皮書 美方反擊 到底誰「出爾反爾」
美中女主播電視辯論 誰能更勝一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