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中國漁村懷舊

標籤:

【大紀元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天宇編譯報道)加拿大圣-麥特愛日報五月報道﹐並不是所有早期移民北美的中國人都是當勞工或鐵路工人,他們中的一些人身怀在中國學會的技能。很大一部分廣東人是漁民。社會壓力和法律原因使他們無法同白人競爭,建立象白人那樣的漁業加工厂,于是他們搞了一些可以維持生計的小作坊。

華裔用家制的魚网和土法子捕撈,很快他們就占領了蝦的市場。他們聚集在海邊的中國作坊和碼頭。早在1869年,在靠近今天紅杉市(Redwood City)的紅杉溝(Redwood Slough)就有一個中國漁市。中國作坊對漁民的海產品進行簡單的煮、烘干、儲存等加工。漁村臭气薰天,環境惡劣。

中國人自己造船或舢板出海,他們的船都是平底的,這利于在淺水駕駛,這种船靠帆和漿推動。一般一條船3到5個水手,華人慣用圓錐型的网,网的一邊墜鉛砣,另一邊系浮漂,這樣的网撒的開,覆蓋的面積大。每條船撒30网或更多。撒网時网撒向海潮,蝦是不會逆流游水的,所以一個也逃不脫這种魚网。

捕撈到的蝦一半被煮后送往舊金山,余下的煮后烘干、壓碎,并進行吹揚后使蝦、殼蝦肉分离。蝦殼和蝦仁(蝦肉)都出口到中國,蝦仁食用,蝦殼做肥料。

所有的魚作坊都由舊金山的中國城經營,公司付給漁民錢,并指導他們操作。有些作坊有他們自己的公司, 其他的則向公司租用漁船和捕撈工具。

1892年圣-麥特愛有200名漁民,48艘漁船和328條魚网。根据美國的人口普查那是捕蝦華裔漁民最多的年份。因為華裔不愿意給政府提供更多的信息,這僅是一個保守數字。

那時這個地區的各類海產品產量逐漸下降。种族主義者指責華裔,說他們的捕撈方式損害了小魚生長,破坏了沿海的食物鏈。但是白人的過量捕撈和沿海的污染加重卻沒有人提及。一條約束華裔采用傳統捕撈方式的法案被通過,捕蝦者成為替罪羊﹐袋型网于1910年最終被禁用,華裔的蝦產業也就結束了。

1900年人口普查顯示圣-麥特愛僅有28名華裔漁民。圣-布魯諾的魚作坊也僅剩3個。所有的沿海工業都消減了。限制華裔蝦業并沒有增加魚的數量。1915年袋型网限用政策解禁,但是捕蝦業再也沒有回到圣-麥特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宜蘭頭城外海膠筏翻覆 二人死亡
被菲扣留最後兩名台灣漁民搭機返台
出海去看魚飛翔 墾丁飛魚季
泰國漁民馬國海域被綁 下落不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