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戲曲漫談:京劇早期的老生(五)

張二奎

京劇早期老三傑之一。河北衡水人。清道光時任都水司經承,因酷愛京劇,被上司撤職。24歲開始下海,創立了奎派。張二奎唱以京音為主,嗓音高亢激越,樸實無華,大開大合,大氣磅礡;扮相雍容端肅,擅演王帽戲。代表劇目有:《金水橋》、《打金磚》、《回籠鴿》、《取滎陽》、《五雷陣》及《四郎探母》等。

  

張二奎先搭和春班,後入四喜班。曾自組雙奎班,兼演武生戲,以《彭公案》、《施公案》、《永慶昇平》中的短打戲最佳。俞菊笙、楊月樓均曾受其教益。張二奎與程長庚、余三勝齊名,一時聲名在程、余之上,只惜舞台生命不長,卒時僅46歲。

  

王九齡

  

王九齡幼入北京小九成科班學藝,先學刀馬旦,後改武生、老生。道光末年搭余三勝主持的春台班;咸豐初年,改搭張二奎主持的四喜班,以王榮齋名掛二牌。張二奎故後,以王九齡名為該班頭牌老生。王九齡文武全材,戲路寬廣,唱做均佳。他的嗓音清脆圓潤,字音準確,唱法乾淨,多取余三勝之長,也吸收「奎派」實大聲洪的特點。他擅演的劇目有:《定軍山》、《戰太平》、《陽平關》、《戰蒲關》、《除三害》、《上天台》、《罵王朝》、《十道本》、《小桃園》、《金蘭會》、《隴上麥》等。他還主持排演了連台本戲《德政坊》、《五彩輿》等。王九齡成名較「老三傑」略晚,但藝術上頗有獨到之處,故當時社會上有將他與「老三傑」並列,稱為「老四派」者。

  

學王九齡者以王玉芳為最似。孫菊仙、時慧寶亦有宗王之處。譚鑫培也吸取了王九齡的某些長處。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