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銀評估 中國升息機率不高

標籤:

【大紀元5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美惠台北報導〕中國宏觀調控引發全球關注,日前媒體報導,中國官方極可能在勞動節長假結束後,啟動升息抑制授信,但根據外商銀行內部評估顯示,中國採取升息的機率不高,且中國官方在經濟硬著陸風險未除的前提下,不太可能再讓貨幣出現負面衝擊。

 匯豐銀行中國區資深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80年代起,南韓固定投資金額佔GDP比重,一路攀升至90年代初的37%,隨後逐年下滑;泰國也在1996年達到40%的高峰後開始下降;但是中國從80年代起至去年,持續維持增長態勢,去年更達到47%,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資泡沫。

 以土地開發為例,屈宏斌說,中國地方政府急著將農地開發為工業用地,將近4千個工業園區正在興建,面積折合約3.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5倍中國現有都市區域,或說有60個新加坡那麼大,土地開發也直接帶動鋼鐵、水泥、鋁等材料價格飆漲。

 中國這股投資熱潮,由地方政府殷勤驅動,去年SARS疫情控制後,中央政府也意識到不得不採取對策。

 屈宏斌指出,即使去年下半年起緊縮銀行信貸,但到今年3月份為止,中國銀行貸款的成長仍維持在20%,離目標區16~17%有段距離。

 因此,匯豐銀行內部評估,升息對中國現況恐起不了作用。

 屈宏斌解釋,中國不是完全遵循市場自由機制的國家,加上地方政府卯足全力招商,貸款成本對投資者根本不是問題,升息對中國式的熱病完全失靈。

 屈宏斌認為,中國可能再調升銀行存款準備率,目前為7.5%,可能再上調至8.5~9.5%區間。而在經濟有硬著陸隱憂下,北京當局也不會再讓貨幣出現負面衝擊,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機率基本上不存在。

 屈宏斌也說,中國經濟雖然已歷經20年改革,但似乎仍只有「機關槍」及「錢」管用;中國政府必須正視地方政府過度干預的問題,短期的緊縮政策或許有效,但中國經濟的根本之道還是「改革」,未來北京高層的操作,將會是一項高難度的「藝術」。

 另一方面,根據花旗集團內部評估,這次中國降溫主要是針對房地產、鋼鐵、鋁業緊縮信用,一旦中國採取升息,衝擊層面恐會擴及所有產業,這是中國官方最擔心的關鍵所在。

 花旗集團分析,中國官方升息與否,可以通膨及投資成長是否趨緩做為觀察指標,假如一連串的降溫措施可有效抑制投資成長,物價水平也沒有因為原物料高漲而走高,研判中國政府升息的機會將大大降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人民銀行 勞動節假後可能升息
中國經濟降溫台股市應聲大跌
美元看貶  Fed明天可望仍維持利率不變
中國降溫 無損亞股投資魅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