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腦部監測 降低嚴重頭部外傷加護照顧死亡率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怡君台北十七日電)頭部重創接受手術後,病患要先渡過加護觀察期,為減少腦部可能產顱內壓升高、腦灌流壓降低、腦水腫等二度傷害機率,搶得治療黃金時期,腦部監測系統的採用逐漸普遍,台大醫院自民國八十六年開始使用腦部監測於加護照顧後,嚴重頭部外傷死亡率已降低一半。

台大醫院今天下午將召開「嚴重頭部外傷治療的最新趨勢」記者會,介紹院內所使用的腦部監測系統:顱內壓監測以及顱杜卜勒超音波腦血流監測。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醫師黃勝堅表示,腦部監測器最常用在頭部外傷、出血性腦中風病患,一九七零年後即有此儀器,但近二年才被接受而普遍使用,此監測器放在腦顱內硬膜內,侵襲性較低,費用約二至三萬元,健保並未給付。

黃勝堅說,傳統的加護照顧以嚴密觀察昏迷指數的變化、瞳孔反應、神經學檢查等為主,如果合併顱內壓監測或其他腦部監測使用,可以降低二度腦部傷害。

他指出,顱杜卜勒超音波為非傾襲性檢查,當頭部外傷病人昏迷指數小於等於八分,且腦斷層顯示不正常時應植入顱內壓監測器,植入監測器猶如十八號針頭大小(比鋼珠筆針頭小),接上細線可以將腦部壓力傳導出來。台大醫院已有一百二十餘位病患接受腦部監測,其中五十多個案例是腦出血患者,自民國八十六年年使用腦部監測後,嚴重頭部外傷死亡率從百分之三十六點八九(民國八十一至八十五年),下降為百分之十五點五 (民國八十六至九十二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