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傅國湧:工具化教育幾時才是盡頭?

【大紀元6月30日訊】官方新華社報道,鑒於過重的課業負擔不利於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教育部又一次提出以“再減負”爲目標的五個“不准”,包括“不准把升學率作爲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唯一指標”、“不准小學、初中招生舉行選拔考試”、“不准按考試成績排隊”等,幾乎將矛頭都指向了考試。然而,只要年複一年的高考、中考依然是中國人的盛大節日,什麽“素質教育”無非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罷了。學校除了把升學率作爲唯一的衡量指標還能有別的選擇嗎?何況,即使實施了全面的“素質教育”也不會觸動現行教育體制的根本,無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當今的教育,簡單言之,就是工具化教育,也就是奴才教育、党化教育、機器教育。掌握政權的集團要通過這樣的教育把每一個人變成俯首帖耳的工具,最起碼也是沒有反抗能力,或者欲反抗而不敢的精神廢物,一句話,就是把天性活潑、生命力自然舒展的人,變成世故圓滑、聽話老實的機器。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把人變成非人的過程。而這一切都是通過考試、課程設置、課本內容以及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去完成的。其中,考試是主要的一環。考什麽?怎麽考?這些都在本質上決定了多數人的價值取向。

儲安平在批評國民黨時說過一句精闢的話:“黨化教育的做法是收羅奴才,放任浪才,殺害人才。”收羅奴才是工具化教育的首要目標。一個奴才滿地走的社會,可以想見還能是健康的社會嗎?奴才只知道考試、做官、發財,其人生目標整個都是“豬欄裏的理想”,哪怕在某個專業領域有成就,也改變不了其深入骨髓的奴性。他對社會的是非不會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因爲,他從來都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一能力早在奴化教育的過程中,被閹割掉了。

浪才是指只知享樂、百事不管的青年。放任浪才是工具化教育必然導向的惡果之一。特別是象現在這樣一個信仰真空、道德失範的時代,老實說,學校中那一套意識形態灌輸,對學生早已越來越不管用。人們什麽也不相信,只相信吃喝玩樂這一套。玩遊戲就是他們的最大樂趣。什麽正義感、上進心都沒有。人類文明中積累起來的最基本的一些品質,在他們身上越來越稀見。

那些基本是非感沒有喪失、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很難找到存身之地。從老師到學生,政權最害怕的就是頭上長角、身上長刺的人,總是千方百計地要將你的棱角磨平。抹殺個性、扼殺創造力,就是工具化教育的拿手好戲。這樣的教育注定了是個逆淘汰的機制:越是優秀的因數越容易出局,最後民族的精華都被工具化教育這把篩子篩掉了,剩下的是一些乖順、可惡的奴才和庸俗不堪的浪才。

許多有識之士對教育的癥結早就有清醒的認識。教育改革的口號曾幾何時也在媒體上屢見不鮮,可總是只見樓梯下、不見人下來。爲什麽?心中有鬼!要是真的實行教育改革,實施全面的人的教育,每個人都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哪里還會有這麽多人以做奴才爲榮?哪裏還有這麽多什麽也不管的浪才?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平等的等級制度、特權制度還能繼續下去嗎?工具化教育正是維護這個制度的支柱之一。只要政治改革不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教育改革也是不可能的。這是多少個“不准”都改變不了的。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