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將軍葛敦華︰添購潛艦 可增加嚇阻力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面對中國積極建立海軍武力,台海軍事平衡將出現失衡情形,海軍大老、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葛敦華將軍透過國防部發表專文指出,我國購置八艘潛艦後,固然不能直接削弱中共的潛艦威脅,但卻能將「對付潛艦」的難題同樣加諸於中共海軍身上,增加嚇阻效能。

葛敦華將軍為海軍老將,戡亂時期加入海軍,畢業於英國潛水艇學校一○一期,一九四三年6月6日曾參與盟軍諾曼第登陸作戰,在擔任海軍總部計畫署署長期間,曾負責海獅及海豹兩艘茄比級潛艦的籌獲,曾擔任國防大學戰爭學院院長。

葛敦華認為,確保局部制空、制海權之獲得與維持,對我台澎防衛作戰將是存續的關鍵。他表示,台灣海峽平均寬度約九○浬,在敵我彼此觀通涵蓋之下,戰場透明度較高,而東海及南海海域,則均在我觀通及岸置火力之外。基於未來我台澎防衛作戰所需,考量中共在衛星科技上的優勢,以及我岸基觀通與武力戰場存活率較低,預判未來無論是攻勢或守勢作戰,我艦隊都將暴露於敵方三度空間威脅下,遂行各類型作戰,因此若以潛艦兵力協同水面艦艇執行反制與防衛作戰任務,可獲較大之成功公算。

葛敦華強調,長久以來中共在潛艦數量上的優勢與我國海上交通線的脆弱性,構成台灣在防禦上的難題,也讓企業界憂心海上安全,然而水文與科技條件,使得我海軍即令大幅強化反潛作戰能力,也只能局部解決此一難題。

我國購置八艘潛艦後,能將「對付潛艦」的難題同樣加諸於中共海軍身上,增加中共使用武力或威脅時的成本風險與不確定性,除了增加嚇阻效能外,也能消除企業界對海上安全的疑慮。

他說,潛艦兵力是我台澎防衛作戰中的較佳利器,考量未來我戰略環境與敵情威脅,潛艦兵力無論在戰略或戰術上的運用,都能支持我最佳戰略構想。

在未來潛艦兵力運用構想上,葛敦華指出,潛艦就其特性與運用而言,最具有戰略嚇阻的功能,未來我台澎防衛作戰戰略態勢,極不利我對戰場狀況的掌握,若此,將危及我「掌握主動」與「機動用兵」原則,而潛艦兵力卻可在無海、空優勢,甚至敵方控制水域遂行監偵作戰,獲取敵方兵力集結、部署、運動等重大情資,提供我戰略決策與兵力部署之用,例如海上疏泊、截擊作戰發起時機等。

在戰術上,獲取之情資亦有利我增加戰場透明度,明確掌握戰機,適時攻擊、防禦或迴避,遂行積極的主動防禦。

對於我方未來獲得潛艦後的戰略作為及運用,葛敦華表示,我潛艦兵力對敵方之牽制措施,包括預防性部署、遠距封鎖攻擊大型作戰艦(潛艦 )、破壞海上交通線、發起對陸攻擊等,若再考量作戰海域特性,結合天候因素(颱風、東北季風等 ),可達到牽制敵方作戰行動之目的,爭取戰略空間。

葛敦華也表示,潛艦兵力在護航作戰中的戰術運用,是於敵方高威脅軸向建立巡邏線,一方面可擔任監偵兵力,另方面可攔阻敵方水面及水下封鎖兵力,增加我護航作戰成功公算。

同時,潛艦兵力在反登陸截擊作戰中的戰術運用,主要在填補我作戰之用兵限制,包括截擊發起時機之掌握、敵方兵力集結、部署與動態,並阻絕敵方後續增援兵力。

葛將軍認為,近數年來我國防預算編列逐年降低,共軍積極實施現代化的擴張軍備,對我國家安全的威脅,已經由傳統的地面作戰,轉向朝水下、海上、空中、太空、電磁及網路等高科技作戰佈局發展,使台海軍事平衡逐漸傾向中共,對我國防的壓力與危害更勝於從前。

未來潛艦順利獲得成軍後,依據國軍聯合制海作戰兵棋推演驗證結果,海軍監偵預警的範圍將增加五倍,而機動打擊的能力也將提升近百倍以上。

配合被喻為「潛艦殺手」的P-3C型反潛機廣大作戰面積及精良電偵設備,將大大地提升國軍空中、水面與水下三度空間聯合截擊的制海作戰戰力,有效反制中共對我實施海上封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