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湧:窮鄉鎮也建「天安門」

傅國湧

標籤:

【大紀元1月13日訊】歲末年初,國內報紙紛紛轉載了《重慶時報》的一條新聞:在重慶市忠縣的黃金鎮,一個年收入僅6、70萬的窮鄉鎮,竟耗資500萬元建造了仿天安門城樓的豪華辦公樓。整個建築依山而建,紅牆黃瓦,白色護欄,所有屋脊上都有巨龍盤旋。記者走了100多級台階,才來到「天安門」前。國徽下是一排氣派的拱門。「天安門」兩邊還有6幢紅柱白牆的辦公樓,有120間房子,而且都是套間。遠遠望去,這個鎮政府衙門真是威武有加,足以震懾黎民百姓,令人望而卻步,心生畏懼。

當地老百姓抱怨鎮政府有錢建如此奢華的辦公樓,卻無錢修通往鄉村中學的馬路,讓它至今還是泥巴、石子路。不遠處的街道也是破舊不堪、坑坑窪窪。不少人住的是泥坯房子。建築商抱怨還拖欠了160多萬造樓款。甚至連村民的徵地補償款也沒有到位。不管民生疾苦、不顧經濟條件,大興土木,建造奢華辦公區──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這是善良的人們難以想像的。但對一個「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鎮官來說,這是多麼地平常。他們只不過把黃金鎮當作了稱「寡」道「朕」之地,晝思夜想無非是「普鎮之下,莫非王土」,這片小小的土地就是他們的囊中之物,想怎麼幹就怎麼幹。這是帝王心態經意或不經意間的流露,是把自己的「主子」身分物化為建築,讓小民、外人可以看得見、摸得著。有人這樣告訴記者:由鎮黨委書記親自設計的這個辦公區是個「王」字型,「天安門」就是「王」字上的一個點,正好構成「主」字。一個「王」字不足還要加一點的「主」子夢,就這樣通過建築佈局巧妙地寫在了大地上,而且屋脊上還有那麼多的龍來護衛、裝飾。

可嘆的是,普天之下做著相同的「天安門」之夢的大小官吏不乏其人,黃金鎮的鬧劇並不孤立,有些只是沒有機會把「天安門」建在地上,而是建在心中,要說區別也只是無形與有形之別罷了。更可怕的是,這些以建「天安門」意淫來自我滿足的人,在面對比他弱勢的老百姓時是「主子」,可以表現出不可一世、頤指氣使的一面,然而在面對可以決定他官運、前程的上司時,卻往往免不了露出一副奴才的嘴臉。「主」、「奴」只是他們臉孔的兩面,對上為「奴」、對下為「主」。這是中國官場的病根所在,也是中國這個以官為本的社會長期徘徊在前現代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個小小的鎮官之所以敢如此張狂,不惜舉債、欠債建起如此豪華而且瀰漫著帝王氣的辦公樓,顯然是有恃無恐。他的底氣從何而來?大凡對中國官場有一分瞭解的人們都知道,官場是個大染缸,幾乎人人身上都不乾淨,牽一髮而動全身。要害尤其在於:每個大小官吏背後一定有後台,只要他所依賴、攀附的後台不倒,他的榮華富貴總是能保證的。《紅樓夢》說的裡的「護官符」,「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就是如此。

由於政治制度的缺陷,沒有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和無作非為。在經歷了「文革」的無數苦難之後,鄧小平也曾無比感慨地說:「斯大林嚴重破壞社會主義法制,毛澤東同志就說過,這樣的事件在英、法、美這樣的西方國家不可能發生。他雖然認識到這一點,但是由於沒有在實際上解決領導制度問題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又是20幾年過去了,可惜我們還沒有在制度上解決問題。權力沒有約束,以人為治,官就是法,甚至高於法,註定了淩駕在社會和普通大眾身上。小小的一個窮鄉鎮要建一個耗資巨大的辦公區,不需要接受老百姓的監督,也沒有相應的機構可以約束,更無新聞自由的陽光,芝麻都算不上的鎮官作為一方之「主」,自然是「王」字都嫌不夠了。

這次帶「天安門」的「主」字型建築被曝光,如果真的能亡羊補牢,也並不算晚。但在實質性的政治改革啟動之前,在「人民」真正成為這個國家的主人之前,在形形色色的官吏、強者、聰明人依然站在「人民」頭上作「主」、稱「王」之前,恐怕我們什麼都不敢奢望。那些以「王」、「主」自居的大小權力者,將繼續在各處營造自己的「天安門」,無論有形還是無形的。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傅國湧 :行政許可法能告別全能政府嗎
傅國湧:趙紫陽軟禁中的反思
【專欄】傅國湧:離「醞釀協商」的終點還有多遠?
傅國湧:「歷史應在自由這一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