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災後兒童待照顧 長期關注未來才有希望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19日報導】斯里蘭卡海嘯災後重建目擊系列之七(兒童希望篇)(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斯里蘭卡特稿)斯里蘭卡在這次海嘯災難中,百分之四十喪生者是兒童。災情最嚴重的安帕拉地區,也發生爭奪災後倖存男嬰的事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此常駐,長期關懷內戰的孤兒。海嘯災後孤兒,成為新一波被照顧的族群。

斯里蘭卡安帕拉(AMPARA)地區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設在阿卡拉帕圖鎮的辦公室,是當地眾多非政府組織之一。海嘯災後,也扮演賑災資源整合與協調的角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初步調查,斯里蘭卡至少有大約一千名兒童成為孤兒,三千兩百名兒童失去雙親之一。基金會擔心他們成為人口販子覬覦的目標,甚至被反對軍「塔米爾解放之虎(LTTE)」招募為娃娃兵。

戰爭,讓兒童成為無辜的受害者。一位身材瘦小的媽媽,海嘯災後背著寶貝兒子來卡魯凡奇谷地難民營的醫療站看病,台灣路竹會醫師王鳳土都嚇呆了。

十四歲的男孩班強,有著一雙彎曲的畸形腳,因為居住環境衛生不佳,腳底也已經糜爛腐臭。媽媽向和平醫院急診室主任張裕泰解釋,孩子在一歲多時都還好好的,因為老虎軍與政府軍打仗,在逃難過程中,不知為何班強的腳開始變形,根本無法走路。

媽媽的腳,就是阿強的腳。他所有的行動都要靠媽媽背著、抱著。更糟糕的是,他的體質只能喝牛奶。逃過戰爭的班強,又遇到海嘯。可是,難民營的義診醫療團也只能協助初步處理。護理師周尚怡看著班強臨「走」的背影,不禁濕了眼眶。

在難民營出現許多媽媽、奶奶單獨照顧小孩的鏡頭。瓦樂崎難民營一位滿臉鬍渣的爸爸,不好意思的向葉國基醫師索討巧克力,希望給抱著的女兒嚐嚐甜滋味。

深夜後,災民一家人守在在屋簷下入睡,兩個女兒安詳的擠在爸爸旁邊,奶瓶仍有殘餘牛奶。小孩的世界可能還不曉得大人才經歷過一場世紀大災難,昏黃燈光的畫面,讓醫療團的藥師吳明慧心酸。

在阿卡拉帕圖鎮,戰爭的孤兒被收容在一處孤兒院(SVICH),院童對外來的救援團體,客氣有禮貌的請教地址與郵電信箱,希望與外界接觸的心情表露無遺。

其實,可愛的路竹會醫療團志工也積極的學習泰米爾語言,萬芳醫院醫檢師林友喬與孩子們玩在一起,即使比手劃腳,因為愛,讓膚色、語言都不是距離。

慈濟醫學大學護理師陳姿妃剛剛結束路竹會醫療團回台,一月下旬又再度前來斯里蘭卡賑災義診。她說,「今年我似乎特別有福報,能為災區人民服務。」

卡內基葛拉瑪難民營的負責人依古拉斯葛藍,擔心災區兒童心理重建。十一歲的雷沙熙妮(Risanthini)敘述奶奶遭海嘯捲走的場景,小男孩古木達(Kumuda)親眼目睹弟弟與妹妹在印度廟前玩耍,遭一波一波的海嘯衝擊。

有許多眼見親人或父母喪生的兒童,及無法挽救孩子的母親,都要面對現實。但心理復健的時間也最久。

失去孩子的父母親飽受錐心之痛,東部卡爾穆奈鎮的一家醫院,有九個母親聲稱獲救的孤兒是他們的子女,最後只能交由法院經由DNA 比對來判決。

由於斯國已經出現老人企圖出賣成為孤兒的孫子案例,警方擔心犯罪集團把黑手伸向孤兒或與父母失散的兒童。斯里蘭卡政府已禁止收養海嘯孤兒,並普查無家可歸的兒童。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斯里蘭卡辦公室主任察班(Ted Chaiban)災後甚至公開指控斯里蘭卡反對軍「塔米爾之虎」,在海嘯災區召募兒童加入游擊隊,成為童兵。這些暴露在危險下的孩子,無論男女,年紀愈小愈危險。緊急救援告一段落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透過各國政府和非正式管道,設法切斷人口販子的交易和交通網路。並致力於學校復校、兒童的心理復健。

斯里蘭卡有一千位老師因海嘯遇難,一百五十一所學校受到破壞,全面恢復教育秩序仍需大量援手,二十七萬受災兒童的教育資助,正期待各慈善機構的援助。(系列完)

相關新聞
聯合國會議討論國際防災
安南將對聯合國做大規模人員調整
北海道6.3地震,無傷無海嘯
雪地度假 注意護眼 避免罹患雪盲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