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悼念趙紫陽看香港立法會政治

標籤:

【大紀元1月2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莉雅香港報導) 香港泛民主派議員1月19號堅持在立法會會議上為已故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默哀的行動招致其他議員集體缺席,致使立法會會議無法繼續進行。香港的觀察人士認為,這兩大陣營的政治角力使得立法會的公信力和形像受損。

*為趙紫陽默哀導致“流會”*

在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病逝之後,香港“四五行動”的成員樑國雄議員提出的在立法會為趙紫陽默哀以及進行辯論的動議由於在星期三中午12點還沒有獲得過半議員的支持而遭到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的否決。

但是,20多名泛民主派議員在立法會下午2點半開會時堅持在議事大廳為趙紫陽默哀一分鐘。結果,30多名來自自由黨、民建聯、泛聯盟以及部份獨立議員以個別議員常打斷會議、不遵守立法會議事規則為由,宣布拒絕復會,導致立法會因為不夠法定人數而出現所謂的“流會”。

這是香港有史以來首次因為議員故意集體缺席而造成會議無法進行。

*民主派議員:向良心負責*

會後,拒絕復會的議員表示,他們只是籍此表達對有人不斷違反議事規則導致休會的不滿,並不是針對為趙紫陽默哀一事。民主派對出現流會的結果感到遺憾,但表示他們不得不在立法會的規則與良心之間做出選擇,堅持默哀是向良心負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並且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鄭宇碩:兩派形像均受損害*

雖然兩大陣營的行動都有自己的考慮,但是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說,從香港市民的反應來看,這個事件使兩派的形像都受到損害。他說:“社會上一方面是出現了支持泛民主派的聲音,支持他們對趙紫陽表示敬意,但是也有另外一種相當廣泛的反應,就是說,整個立法會變得很政治化,有很多不必要的對抗。這些不必要的對抗影響了立法會執行它的工作的情況,影響了立法會為市民服務的素質。”

鄭宇碩教授說,這個事件反映了香港目前的政治現實。他說:“一方面就是,來自中共領導層的壓力越來越大,要求採取政治正確的立場的要求,在建制階層裡頭,在政府和親政府議員之間也越來越強。第二當然就是立法會裡頭,這個泛民主派跟親政府的議員,他們之間的對立越來越嚴重,相互妥協的機會和合作也越來越小。”

*李彭廣:香港社會政治立場壁壘分明*

香港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教授認為,流會是立法會兩大陣營之間矛盾長期累積的結果,是香港社會政治立場壁壘分明的反映。他認為,雖然這次流會事件是因為親政府陣營對泛民主派一直沒有遵守立法會議事規則做出的反彈,但在客觀上削弱了立法會的社會民眾基礎。

李彭廣教授認為,立法會的兩大陣營都有責任維護立法會的公信力,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使民眾對香港在《基本法》框架下的整個政治體系產生懷疑,從而給政治運作埋下不穩定的因素。

*李彭廣:立法會矛盾需及時處理*

雖然立法會是一個政治角力的場地,但是李彭廣認為,立法會裡面的矛盾需要得到及時處理。他說:“因為如果不處理的話,將來我們這個議會裡面的矛盾會愈演愈烈的時候,我覺得對整個社會的氣氛是不太理想的。我覺得,幾個黨派也需要做一些磋商,或是進行一些接觸,起碼能不能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得出共識。”

李彭廣教授說,解決立法會裡的矛盾有相當的難度,因為這不純粹是一些議事常規問題,而且還涉及到立法會議員的產生辦法等政治制度本身的一些缺陷。

*多數港人贊成為趙默哀*

《蘋果日報》對香港民眾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將近54%的受訪者贊成泛民主派堅持在立法會為趙紫陽默哀,31%的人反對。55%的人反對議員拒絕復會的行動,贊成的將近29%。至於誰應該為流會事件負責,33%的人認為是泛民主派,24%的人認為是另一個陣營,21%的人認為是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

香港立法會將在星期五的會議上討論星期三的流會事件。

相關新聞
趙紫陽故居靈堂
紐約悼紫陽 中領館關門 拒收花籃
林牧遭「吊飛機」虐待  禁止悼念趙
丁子霖及劉曉波等人活動受限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