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音樂故事:「工尺譜的由來」

廖真珮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79
【字號】    
   標籤: tags:

據說在人們還沒有發明記譜方法之前,音樂的傳授是非常不簡單的。在唐代時,有個裁縫名叫梁正康,不但是個手藝極好的裁縫師傅,也是個啥樂器都精通的樂師。梁師傅不但學習音樂,在學習音樂中也一邊傳授弟子,他感到口耳相傳的音樂教學很不方便,竟然無法將一個音正確由嘴巴表達出來,也不能把它記在紙上,說起來比教人縫衣服要困難多了。

梁師傅有位徒弟名為張生甫。當張生甫決心把「量體畫尺」的這種功夫全部學會,故而每天大清早都在鋪房裏背頌「量尺」的口訣。他不斷的念著「上尺,中長,合,四葉」這些專用詞。在量衣的口訣裏「上尺」是指先量上衣肩寬,後量袖長;而「中長」是量衣的長度與周圍;「合」則是指量褲腰頭的寬度;那麼「四葉」就是指褲長和褲管的四葉大小等。當生甫在用功背口訣時,梁師傅大都是在鋪房前練習他的音樂。就這樣一來一往音樂聲配合著口訣的印象竟然讓生甫更加深刻了,而且有時合著師傅的音樂便唱起來了。這樣幾次之後「上尺中長合四葉…」就成了量尺的「口訣歌」了。後來,他們師徒倆一起琢磨,就將這「上尺中長合四葉」定為七個音名。從此以後,民間開始有這種用文字作為「音名」的工尺譜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