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這位年輕女孩的肖像就像一幅大型油畫作品,懸掛在歷史悠久的莊園裡。線條流暢,渾然天成,女孩的肌膚水嫩透光,蕾絲披肩的細節如此精緻,讓人難以相信這幅作品實際上是一幅袖珍畫(又稱細密畫或微型畫)(miniature),只有2×3英吋(5.1×7.6公分)!它是美國袖珍畫畫家亨利‧英曼(Henry Inman)和托馬斯‧塞爾‧卡明斯(Thomas Seir Cummings)共同創作。
這幅袖珍畫就叫做《女孩的肖像》(Portrait of a Lady),以水粉畫法(gouache)(或稱「不透明水彩」)繪製在象牙片上,目前收藏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我們可以從這件作品看到英曼流暢的繪畫技巧與卡明斯對細節的要求,兩人完美地合作創作出這幅傑作。他們花了很大的功夫創作這幅很小的作品,一件當作珠寶吊飾佩戴的作品。在十九世紀初期攝影技術普及之前,袖珍藝術曾風靡一時。
迷人的象牙白肌膚
袖珍畫藝術實際上可追溯至16世紀,參考中世紀手稿插畫家的作品創作,很可能是佛蘭德斯畫派(Flemish)藝術家發展出來的。最早有日期記載的袖珍肖像畫公認是荷蘭裔法國藝術家讓‧克魯埃(Jean Clouet)的作品,他曾在弗朗西斯一世 (Francis I )(1515─1547 年) 的宮廷裡創作這類作品。早期作品繪製在牛皮紙或卡片上,但藝術家發現處理好的象牙薄片能呈光滑肌膚是理想的表面媒材,只要細緻地畫上一層又一層的薄薄顏料,把想要強調的部分拋光,就能創造出令人驚豔的肖像畫。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吉伯特‧斯圖亞特(Gilbert Stuart)是美國領先的肖像畫家之一,普遍認為是他讓袖珍畫在美國普及起來。1793年斯圖亞特抵達紐約後,與愛爾蘭袖珍畫家沃爾特‧羅伯森 (Walter Robertson)合作。他們一起提供「雙人」服務,斯圖亞特以全身肖像畫吸引顧客,羅伯森則創作袖珍肖像畫。
英曼和卡明斯於1825年開始合作,將美國的袖珍肖像畫藝術提升至另一個新境界。他們的作品媲美大型油畫,的確以超越大型油畫精緻的手法繪製袖珍畫人物(甚至是全身像)的細節。卡明斯表示袖珍畫「應該與創作大尺寸作品一樣,在構圖、精確度、光影的廣度、亮度、色彩真實度以及潤飾飽滿等具備相同的美感」。他們的作品之精美極為罕見,名列19世紀美國最令人讚歎的袖珍畫作行列。
1827年,兩位藝術家分道揚鑣。英曼維持大型油畫的創作,卡明斯則繼續繪製袖珍作品。1826年,卡明斯協助建立「國家設計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也在接下來的30年裡教授袖珍繪畫,創作令人讚歎的作品。
一位畫家的專利
袖珍畫非常昂貴,需要超凡的技術和專注力。隨著美國財富增長,有很多年的時間,人們對袖珍畫的需求愈來愈強勁。19世紀委託一位知名藝術家繪製肖像畫,平均每幅要價50美元,相當於今日2,000美元左右!價格會根據肖像畫中的人數而增漲。
誰不想擁有一個心愛之人的肖像當作紀念品隨身攜帶呢?儘管如此,對許多人來說卻是遙不可及。收入較低的人與親人的連結只能依靠往事和記憶。然而,就在大西洋彼岸的法國,有一位浪漫主義畫家兼發明家開發出新的視覺表現(visual representation)後,很快就改變了袖珍畫的情況。
1839年1月7日,路易斯‧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在法國科學院和美術學院的聯合會議上展示如何在高度拋光的鍍銀銅片上打印出「極至精確」的圖片。「銀版攝影法」( daguerreotype)是第一張商業上可採用的相片,達蓋爾因此獲得工藝專利。由於第一批照片都是黑白色的,有些袖珍畫畫家就成為彩色師,為圖像手工著色。此外,為了進一步仿效手繪的袖珍畫,人們開始將銀版攝影法製作的相片放入類似的小盒子和畫框中。
由於顧客能以更快、更便宜的方式取得類似袖珍畫心愛之人的肖像,使得袖珍畫逐漸沒落。隨著科技進一步發展,攝影成為主流。在當今時代,其實很難想像那個沒有照相機的時代,更遑論使用手機拍照的便利了。儘管如此,手工藝術品的需求儼然開始復甦。隨著科技鐘擺的擺動,欣賞古典藝術的風潮又重新浮現。
原文刊載於雜誌《美國精華》(American Essence)。
原文:Meet the 19th-Century Artists Who Painted Tiny Masterpieces Onto Jewelr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鮑勃‧基希曼(Bob Kirchman),建築插畫家,與妻子帕姆(Pam)居住在弗吉尼亞奧古斯塔。目前在奧古斯塔基督教育自學小組(Augusta Christian Educators Homeschool Co-op)教導學生工作室藝術(studio art)。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