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希望建文革博物館 還原歷史真相

人氣 11
標籤: ,

【大紀元10月18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晚年親近巴金的家人透露,巴金生前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建立文革博物館,還原歷史真相。

中國一代文學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時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巴金原名李堯棠,一九○四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二一年于成都外語專門學校肄業,二七年赴法國留學,寫成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以巴金為筆名。

六○年代文革期間曾遭批斗,終其一生并未入党。

巴金一生與妻子蕭珊相濡以沫。在“文革”的艱難歲月中,蕭珊給予巴金精神上的支持﹐也替巴金承受過銅頭皮帶的毒打。1972年7月底,備受精神摧殘的蕭珊患了直腸癌。1972年8月13日中午,蕭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臥室里。巴金對蕭珊一往深情,寫了《怀念蕭珊》、《再憶蕭珊》,還有《一雙美麗的眼睛》等文章。

巴金是中國少數具有國際知名度的作家之一,一度還被視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他最知名的作品是一九三○年代寫成的“激流三部曲”:“家”、“春”、 “秋”。

“講出了真話,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開人世了。”—–巴金

晚年巴金更提倡“講真話”,在“隨想錄”中深入反思文革和歷次政治運動所造成的傷害。巴金管家徐鈐指出,巴金淡泊名利,熱心助人,敢說真話,是巴老給人的印象,但巴老在文革十年浩劫,所受屈辱卻是鮮為人知。

“文革”後,巴金用了8年時間寫了150篇《隨想錄》,計有42万字。巴金說:“五集《隨想錄》主要是我一生的總結,一生的收支總賬。”學術界認為這是一部“力透紙背,情透紙背,熱透紙背”的“講真話的大書”,是一部代表當代文學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響,遠遠超出了作品的本身和文學范疇。

巴金寫《隨想錄》的出發點非常明确,就是要對“文化大革命”作出個人的反省,正如他在后來所寫的《隨想錄》合訂本新記中說的:“拿起筆來,盡管我接触各种題目,議論各樣事情,我的思想卻始終在一個圈子里打轉,那就是所謂十年浩劫的‘文革’。……住了十載‘牛棚’,我就有責任揭穿那一場惊心動魄的大騙局,不讓子孫后代再遭災受難。”

巴金對他在50年代的一些行為的反思,則是挖掘到一個更深的思想層次上了:即在無約束的權威秩序統治下,他是為了保全自己而被迫犧牲正義和朋友,這就在事實上為無約束的權威秩序作了幫凶,而在這行為的背后,他原是明白是非的,所以他的良心也要為此而受到煎熬,結果就在愈加絕望的生存環境和身心交困的巨大痛苦中,他最終一點點地喪失了清醒的意志,放棄了作為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的獨立思想的自覺和能力,也根本違背了自己曾經奉為生命的自由精神和人文理想;這也正是他何以會在文革中變成精神奴隸的心理基礎。

巴金不斷反省自己的“文革”經歷与奴隸意識的聯系,他發現在“文革”初期他也曾像奴隸似的心甘情愿地低頭認罪,主動改造思想,而在《十年一夢》中,他痛苦地喊出了這樣的自譴:“奴隸,過去我總以為自己同這個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隸!……我就是‘奴在心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隸。這個發現使我十分難過!我的心在掙扎,我感覺到奴隸哲學像鐵鏈似地緊緊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

《隨想錄》出版後,老人宣布擱筆。但那些陰絲絲的冷風並沒有消除對老人的敵意。1991年,北京一家報紙上公開發表署名文章,含沙射影地攻擊老人晚年用生命來呼喊的“講真話”口號,這篇奇文以“真話不等于真理”為理由,把一盆盆污水朝老人頭上潑去,誣陷“真話”是“投向党和人民政權的石頭、槍彈”。針對此,老人發表了一篇公開信,反駁道:“我提倡講真話,并非自我吹噓我在傳播真理。正相反,我想說明過去我也講過假話欺騙讀者,欠下還不清的債。”

巴金簡歷

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漢族),無党派。
1921年于成都外語專門學校肄業。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國留學。
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
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總編輯,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
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 學》主編。
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
1977年至1983年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
1983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2003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2003年11月,被授予“人民作家”榮銜。
2005年10月17日19時06分在上海逝世。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巴金森氏症十分之一屬於早發個案
巴金森氏症患者每天動一動,避免關節攣縮更利害
慈濟醫院研究多巴胺細胞移植治療巴金森氏症
廖天琪:筆會、作協與巴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