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中國的崛起惴惴不安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特稿)曾在冷戰時期被自由世界冠以「鐵幕」之稱而被視為封閉落後地區的中國大陸,在推動經濟改革開放政策後,崛起之勢眾所目睹。亞洲鄰國,尤其是東亞經濟強國日本,對中國的來勢洶洶,開始惴惴不安,「中國威脅論」一詞的出現反映了這種的不安。

中國海洋調查船開始明目張膽地出現在日本的近海,潛艦兩度侵入日本海域,在地緣政治方面對日本造成不安;日本加強與美國發展反飛彈系統,並派剛退伍的陸軍將領補擔任駐台武官,凸顯日本對台海兩岸情勢的重視。

日本自一九七二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之後,由於過去發動戰爭的罪行,對中國一直是弱勢外交。一九七九年起,日本對中國開始提供政府援助資金(ODA),協助從事基礎建設。至今無償贈款超過十億美元,低利貸款總額則超過三百億美元,在中國開始建設的關鍵時刻,提供了重要的援助,但在中國看來,則無異於變相的賠償。

日本開始提供經濟援助也正值中國揭開改革開放政策的序幕。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歲月,中國成為全球資金的大吸盤,沿海地區發展速迅,產品開始充斥全球市場,凸顯經濟的崛起。中共搶先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協會對話,希望在二零一零年以前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使得日本在亞洲的經濟地位遭受嚴重的挑戰,日本被迫加速也和東協談判,形成中、日經貿的主戰場。

中國的崛起並不止於經濟面,從一九八零年代末期起,每年兩位數目的國防預算成長,加上專家預估它實際高於公布預算數倍的軍備擴充,顯示中國正朝亞洲軍事大國邁進的野心。加上,中國堅持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台灣海峽危機隨著兩岸軍力的消長而出現變化,升高東亞不安的變數,迫使日本不能不認真考慮對策。

政治面上,九一一事件後美國主導的國際反恐行動,拉進了美國和中國的距離;北韓發展核武的野心給中國扮演調停角色的好機會,增加了它對亞洲外交影響力的籌碼。日本一直苦於無法發揮相對於經濟力的政治影響力,中國對國際事務影響力的崛起,使得日本面臨更大的挑戰。

中國對日本造成的不安不僅是由於它的力量的崛起,更由於中國日益凸顯的野心行動,特別是在地緣政治方面。自一九九零年代後半期,中國的海洋調查船開始明目張膽地出現在日本的近海,讓日本提高了警覺。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包括核子潛艦在內的中國潛艦兩度侵入日本海域,更凸顯了中國大膽的挑釁行為。

日本在二零零四年十一月發表的新防衛計畫大綱,把中國視為不確定的因素,對來自中國的威脅表示警戒。文中指出,中國致力軍事現代化,持續發展核武、彈道飛彈和海空軍,並擴大海上活動的範圍,是今後應該注意的動向,這是日本自一九七六年制訂防衛大綱以來,首次明示對中國的威脅懷有戒心。

日本媒體最近揭露,美、日兩國正在研擬共同的戰略,把對中國的關係列為二十一世紀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外交和安保的最大課題;並考慮以包括外交協調在內的全方位策略來抑制中國的軍事發展,顯示出美、日將更密切地軍事合作,為因應亞太地區的威脅作準備。報導並指出,這項共同戰略也將台海危機的因應列入考慮範圍,美、日希望能有效說服中國放棄一昧的軍事競爭。

日本自一九六七年起開始實施的「武器出口三原則」,一九七六年,日本進一步實施全面禁止對任何國家出口武器的方針。二零零四年十二月,日本決定放寬這項禁令而得以在美、日兩國自一九九九年開始共同研發的飛彈防禦系統技術合作上提供日本的先進技術,增進了兩國的技術合作。日本在這項合作負責研究迎擊飛彈彈頭和追蹤紅外線裝置等方面的技術。

一九九八年,北韓發射彈道飛彈飛越日本上空,對日本造成極大的震撼而促使日本決定和美國共同合作研發反飛彈系統。日本一再強調,建構飛彈防禦系統是為了對付北韓的飛彈攻擊。但是毫無疑問地,這項防禦體系也是為了因應中國彈道飛彈的威脅。對未擁有攻擊性飛彈的日本來說,和美國聯手發展防空飛彈是唯一的自衛之道。

日本和美國對歐盟有意取消自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也採取聯合戰線,一致表示反對。日本外相町村信孝一月下旬接見來訪的英國外相史卓時,對歐盟的這項動向會影響東亞整體的和平與安全表示嚴重的憂慮。美國也重申反對的立場,強調目前不是對中國解除禁運的時機。

中國崛起的威脅和日增的強勢作風,使得長期來一直採弱勢外交的日本為因應這一新的挑戰,對中外交漸趨於自主。日本政府最近同意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訪日觀光是一重要的象徵。日本不理會中國的抗議,核發李登輝的赴日觀光簽證,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並針對這一事件公開表明看法,反映出日本以新的自信處理對中國的關係。

二零零三年,日本派遣一名剛退伍、相當於少將的陸將補擔任駐台武官,台灣則派遣一名中將駐日,創下兩國自一九七二年斷交後首次互派高級防衛人員的先例,這有助於提升雙邊軍事情報的交流,並凸顯日本對台海兩岸情勢的重視。此外,美國在台協會二零零四年十二月證實,自兩國斷交以來,將首次派遣現役軍官駐台,雙邊的軍事交流關係將更加密切。

美、日同盟以維持東亞穩定為要,台海動向是焦點。美、日之間有安保條約,台、美則有台灣關係法,台灣高層一直呼籲要確立台、日安保對話機制。日本為避免刺激中國,遲遲未回應。但是,中國威脅的升高及對台海的野心已嚴重影響日本的海上生命線,台、日安保對話的必要性已日形迫切,今後的動向備受矚目。

相關新聞
高力: 中國威脅論産生的原因和背景
【紀元專欄】沈默:“中國威脅論”緣何而來?
日本專家指台美日應該緊密合作防制中共威脅
陳勁松:朱鎔基東亞行,是否“賣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