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 官員問責制度缺失與貪污腐敗的關係

何清漣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5月13日訊】最近中國國家審計署公佈了今年第一號審計大案,即雲南大姚地震救災金有4,111萬被挪用,28名幹部受黨紀政紀處分。但與2003年和2004年兩度 「審計風暴」中的興奮狀態相比,這次中國媒體的反應已經明顯疲弱,除了跟進報導涉案官員被處分與資金挪用的情況之外,已經不再為「審計風暴」賦予反腐的神聖使命了。

  自從90年代後期開始,國家審計署每年都要提交一份審計報告,這些報告內容也都在全國人大政協期間公佈其主要內容,雖然公佈的只是冰山一角,但已足以顯示所謂做假帳、小金庫、挪用公款、資金黑洞等貪污腐敗現象在中國比比皆是。而2004年的所謂「審計風暴」,既非審計顯示的結果特別嚴重,也非這一年的清查特別到位,僅僅只是這一年的審計報告是國家審計署「積零為整」,將積存多年的舊案一起曝光,才突顯了問題的嚴重。

  由於審計報告揭露的是政府部門不依法行政的問題,通過向國家權力機關(人大)匯報,並在媒體上公開的辦法,這才使得人們瞭解到政府部門普遍存在瀆職等腐敗行為。這種向社會公開審計報告的做法,可以使中國人逐漸習慣政府行政工作的公開化。

  但問題的關鍵是審計後的問責。近些年審計風暴每年都旋風般刮過,但貪污腐敗依然照舊,而且從「問題資金」的數額、資金使用性質等方面看,腐敗現象都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審計署工作不力,而是牽涉到制度設置缺失,其中「官員問責制」的缺失是一個重要方面。審計署只司審計之責,問責則是屬於政府反貪局與黨委紀檢部門的職責。國家審計部門去年審計9.5萬個單位,移送犯罪線索1,165件,但是否立案,立案後如何查處,公眾並不知情。事實上,每年一度的審計報告公佈之後,人們不僅沒看到對涉嫌官員的處理通報,反而有信息披露這些官員或者毫髮無損,或者易地為官。可以說,正是以往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沒有追究責任,才使得後來者有恃無恐。而這種僅有審計而不查究的制度缺失,完全是中國官僚機器嚴重生銹且運轉失靈的表徵。

  雲南大姚一案之所以能夠推行審計後的問責,主要是官員層級較低,屬於「蒼蠅」一類。所以有人將這類審計後的問責稱之為「打蒼蠅不打老虎」的表面文章,譬如去年國家體育總局挪用奧委會資金一案,因事涉2008年奧運會,關係到國家形象與國際輿論,因此雖然公佈了審計中查出的問題,但處理之事就免談,連報導此事的媒體都被迫噤聲。

  而針對金融部門與教育部門的審計,每年倒是審計出許多問題,如今年1月公佈華融等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的多種違規和管理不規範問題,宣佈共發現案件線索38件、涉案資金67億元,存在三方面重大問題:一是不良資產收購把關不嚴,造成相當一部份金融債權難以落實。一些銀行為甩掉包袱、逃避責任,借剝離貸款掩蓋以前年度違規經營造成的損失;二是弄虛作假,暗箱操作,低價處置債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三是一些AMC財務管理鬆弛,虛報、挪用回收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採取虛報冒領、截留收入、虛列費用等手段,將資金用於發高額工資及獎金補貼等。但清查小組進駐四大AMC以後的下文,公眾無從知曉。

  又如去年6月22日,國家審計署曾公佈了全國「50個縣基礎教育經費審計調查結果」,指出這些縣存在擠占挪用教育資金問題。43個縣地方政府及財政、稅務、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校擠占、挪用、滯留各類教育資金4億多元人民幣,不少地方的教師無法按時領到工資,學校亂收費現象也很嚴重。但公佈歸公佈,實際上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只要存在,僅僅依靠公佈審計結果,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政府公開審計報告主要有兩個目的,其中之一就是促進政府部門行政行為的公開透明,即通過「陽光政策」,讓社會來進行監督其行政行為。但瞭解腐敗現象還僅僅只是第一步,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建立健全的官員問責制。而官員問責制的有效實行,更是有賴於政治制度的健全。(華夏電子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何清漣:戴著鐐銬跳舞的中國記者
何清漣:中共治下抓捕與殺害記者
何清漣:金盾工程能夠拯救中國的威權政治?
何清漣:中共嚴密控制境外記者的採訪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