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一代青年學者與過來人的思考

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與博大出版社的六四研討會和新書發佈會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6月7日訊】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與博大出版社於2005年6月5日在馬里蘭州的羅克維爾市舉辦了一個為時半天的新書發佈暨中國問題研討會。該研討會的主題是:「中國:六四一代青年學者與過來人的思考」。

  研討會向公眾推出了作為由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編輯的「二十一世紀叢書」的兩本新書。一本是由著名學者任不寐先生撰寫的《江澤民和他的十五年》。另一本是人們廣泛關注的焦國標教授撰寫的《討伐中宣部》。焦國標由於早些時候發表同名文章而遭遇中國當局的打壓。任不寐與焦國標在十六年前的六四屠城發生時還是在校大學生或研究生。

  作為網絡雜誌《議報》主筆的任不寐先生談到新書《江澤民和他的十五年》時,向到會者介紹了他稱之為「江澤民主義」的中國當政者現代統治思想以及過去十五年來「江澤民主義」帶給中國的一系列變化。在任不寐看來,「江澤民主義」既是六四鎮壓的結果,又是六四鎮壓的延續。

  焦國標目前是美國民主基金會的訪問學者。他在介紹自己新書的同時,與觀眾分享了在其他涉及中國的議題上他自己的諸多思考。他指出,如果說自己的文章《討伐中宣部》在很大程度上是感性流露的成分居多,在同名新書的眾多議題上則反映出自己的深度理性思考。

  任不寐與焦國標都相信他們的新書將為有關八九之後十六年中國的各種辯論帶來新的視角,注入新的思路。

  六四之後入獄兩年,現任全美學自聯理事的易丹軒先生重點談到了如何找回六四及其後十六年在中國知識份子中逐漸失去的「中國魂」。易丹軒把知識份子脫離統治者思想與文化禁錮的社會關懷與獨立思考看作是真正的「中國魂」。

  六四時期作為易丹軒校友的劉俊國先生現在是職業律師。他站在律師的專業角度,分析了新近在中國披露的一些冤案錯案。他指出,沒有民主化的國家是不可能實現法制的。他提到的新近冤案在民主的體制下都是可以避免的。

  美國天主教大學的聶森教授向研討會介紹了退出共產黨及其附屬組織的運動的現狀與發展。聶教授相信,目前已經超過兩百萬人聲明退黨退團,而且人數還在「與時俱進」的現象說明共產黨決不是處在所謂的「盛世」,而是正在進入深刻的危機。

  著名學者,《觀察》雜誌主編陳奎德博士向研討會介紹了新近出現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試圖從學術上為六四以及其後的中國當局的各種胡作非為尋找理論根據。陳奎德博士呼籲,讓我們把「邪惡當作邪惡」,而不是任何別的東西。

  八九年六四在天安門廣場親歷鎮壓的向東先生介紹了大屠殺如何促使他下決心離開中國並不再返回,只要中國的統治者還是暴力謊言並用的中共。但是,向東從現在的退黨退團,告別共產黨的浪潮中看到了希望並相信他回到中國的日子終將到來。

  上述演講者就有關話題與其他與會者和媒體記者進行了問答試交流。研討會氣氛認真坦誠熱烈。

  值得提起的是,有四位中國大陸人士向研討會提交了他們的書面發言;還有中國上海《文匯報》駐華盛頓高級記者與會。該記者在會後與其感興趣的人士就其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交談。

  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也借這個研討會的機會宣佈設立年度性的「受難者家人獎」並將首屆獎金頒發給著名良心犯劉賢斌先生的妻子陳明先女士。在頒獎詞中,該基金會提到:「在專制還沒有結束的中國,被警察和監獄所踐踏的不僅是政治良心犯個人的自由和尊嚴,更包括他們的家庭–他們的妻子和丈夫、他們的父母和孩子。在政治犯被捕之前,他們的家人一直承擔著恐懼和生活的重壓;在政治犯被捕之後,陪伴他們的更是痛苦、孤獨和加倍的艱辛——他(她)們日夜守候在離散的家中,擦乾眼淚繼續支持著監獄中政治犯的生活和信心,並艱難地支撐著全家人屹立不倒。在人類用良知抵抗暴政的漫長歷史中,良心犯的家人是養育人類良心的第一家園。」

  整個新書發佈暨研討會持續了四個小時,於六月五日下午六點結束。(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新聞稿, 安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菁英論壇】中國經濟面臨三連爆
質疑圖利開發商 紐約市五區居民反彈「應許城市」
巴以衝突爆發後首次以色列大遊行 警局嚴陣以待
109分局社區聯絡官黃凌欽 晉陞為警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