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為什么對退党潮保持沉默?

新唐人獨立評論(37)

標籤:

【大紀元8月13日訊】

在線觀看
下載觀看

草庵:到7月中旬,全球范圍內“退党”人數己超過300万名,听說你最近去美國首都華盛頓DC參加了聲援300万“退党”國際集會。現在請你向《獨立評論》的觀眾介紹集會情況,并談談你的觀感。

伍凡:是的,我受到邀請,專程去華盛頓DC參加聲援300万“退党”國際集會。在這個國際集會之前我參加了“近看中國:九評引發退党大潮”國際英文研討會。于7月 22日上午在華盛頓DC國家記者俱樂部的正廳(Ballroom, National Press Club)舉行。研討會的主講者有:包括大紀元總編輯郭軍 (Annette Guo) 女士,美國國會眾議員湯姆?譚奎多 (Tom Tancredo),國家安全政策中心主席、前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弗蘭克?蓋夫尼 (Frank Gaffney),加拿大國會議員羅伯特?安德斯 (Robert Anders),和瑞典議員、歐洲委員會顧問約讓?林德布勞德 (Goran Lindblad) 。約讓 林德布勞德先生因故無法親自前來,特別請一位代表為他宣讀專門為該研討會撰寫的發言稿。

草庵:在華盛頓DC國家記者俱樂部的正廳(Ballroom, National Press Club)舉行“九評引發退党大潮”國際英文研討會,請了美國、加拿大、瑞典議員、前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以及大紀元時報總編輯來演講,這是一個層次比較高的研討會,一定會吸引不少听眾。

伍凡:是的。可容納550人的國家記者俱樂部的正廳座無虛席。听眾包括國會議員助理,駐華盛頓DC外交官,全球性非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組織人士,在校學生和商業人士。7月14日朱成虎在香港記者會上發表對美國進行核威脅的講活成為研討會關注的焦點,各位講演者都集中在焦點上從不同的角度敘述中美關系和中共核戰爭政策的變化。

按常理來分析,主辦單位選擇在美國國家記者俱樂部舉辦研討會,就是要引起主流媒體的關注來報導中國大地上發生的“退党”浪潮。可是,我發現那天研討會上竟然沒有美國主流媒體的報刊記者和電視台記者。這是個很奇特的現象。草庵兄,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為什么美國主流媒體不愿報導300万“退党”浪潮這個事實?

草庵:近半年來,“九評”和“退党”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可是中英文媒體大都不報導。在6月初,中英文媒體多少還報導一些有關“六四”的新聞和相關文章,但就是不報導“九評”和“退党”。我想其中必有原因。

伍凡:我想有几個原因:第一原因是美國社會的學者專家、情報机构如CIA、政府、企業界和媒體對共產主義世界的真實內幕并不真正了解,尤其不了解社會巨大變動的真實原因。他們很容易傾信共產党的宣傳,看不透宣傳背后的動机和實情。譬如,在上個世紀冷戰期間,美國有龐大的研究和分析蘇聯的情報机构和學術机构,但沒有一個机构作出蘇聯會突然解體的准确判斷,即便有個別學者曾有作出蘇共會挎台的預測,但西方政府、情報机构和媒體都不相信。同樣,對1989年北京天安門學生運動興起,西方社會的學者專家、情報机构如CIA、政府、企業界和媒體也沒有能判斷鄧小平會下令開槍鎮壓學生運動。

目前,美國社會對中共政權的判斷又處于上述相類似的境界,他們不相信或不愿相信中國大陸即將發生巨變,中共政權會挎台,他們不了解中國社會巨變的深刻原因。這表明,美國的專家學者缺乏對共產世界的“先見之明”,關鍵是他們根本不了解和不懂得共產党的本質。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哈佛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費正清教授從上個世紀40年代起就成為著名的“中國通”,長期對中國問題持傾向于中共的左派觀點。但“六四”大屠殺之后,他沏底推翻了他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重新寫了一本書:“新中國歷史”,對中共持否定態度。此書在他臨死前几天出版,了結心愿,這也表明他的“后見之明”。這些專家學者們的見解會影響整個西方社會。

草庵:我想第2個原因是美國企業家要和中國做生意賺錢,他們希望中國保持低工資的巨大勞動市場,促使中國成為低級產品的世界加工厂,希望中國能繼續照顧外國資本,以維持中國与西方的貿易,中國需要向外界購買大量資源和石油能源。正因為如此,這些唯利是圖的美國企業界并不希望中國在目前真正實行民主自由的制度。請看美國《華盛頓郵報》在7月3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它明顯的表明了美國相當數量的大企家們的觀點。

文章作者麥健陸 (James McGregor) 已在北京待了15年,曾任華爾街日報駐台北和駐北京記者,后從商擔任美國道瓊公司中國分公司執行長,期間曾任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几年前自行創業,在北京做生意。最近他寫了一本書,書名為「10億顧客:在中國做生意學到的教訓」。

他建議不要再向中國鼓吹立即實施民主。美國可協助中國推動政治多元化的地方是,協助中國加強司法體系和法治,并且大量提供簽證讓中國人可到美國的大學讀書和參加公共政策討論會,對中國科技出口和中國公司購并美國公司等問題采取開放的態度。

從他的建議中可見,他希望中國仍由中共統治,保持法治穩定,并且中國官員要懂得美國法律和文化,可以讓美國商人在中國賺錢。他本人曾從事由大財團掌控的美國媒體工作,對美國媒體情況相當熟悉。所以,現在美國媒體不報導300万“退党”浪潮,就是因為美國大財團不愿和中共政權發生沖突。

伍凡:僅管美國大財團、企業界和媒體勢力很大,在相當程度上為了經濟利益而傾向于不愿得罪中共政權,但美國畢竟是言論自由的國家,并且還有勢力也不弱的右派保守勢力,堅持反共立場,反專制獨栽、反法西斯立場,所以對中共政權仍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在這次華盛頓DC九評英文研討會上,演講者們對中共政權持批評立場。

弗蘭克?蓋夫尼先生(Frank Gaffney)是外交、國防及軍備政策的專家。在雷根政府時期他曾擔任國防部助理部長,現任非盈利政策研究机构 —– 國家安全政策中心主席(The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蓋夫尼先生一直致力呼吁自由世界警惕中共威脅。

蓋夫尼先生在演講中指出:中共策略性欺騙全球

蓋夫尼先生說:“我相信中共想讓我們知道它能做到的是,以最少的核武器發動進攻,在美國上空的大气層之外的一個核裝置,雖然它不是非常大和非常精密,但它產生的電磁脈沖可以發射具毀滅性的電荷波使全國的電网產生電中和,從而毀坏大多數未得到保護的電子設備。換句話說,眨眼之間,甚至在更短的時間就把整個國家從21世紀的社會變成一個前工業化社會。”

草庵:事實上,在1996年在台灣總統選舉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對當時的美國國防部副長傳立民講:你們美國關心台灣,請你們要更關心洛杉磯的安金。其言下之意是表明中共有力量用核武器攻擊美國。最近朱成虎的核攻擊美國的講話更證實了核戰爭的可能性。在美國學者專家中,對來自中共的核戰爭威脅,有的相信,也有的不相信,還有的親中派還替中共講好話。

伍凡:8 月1日在華盛頓國家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由《美中政策基金會》(US-China Policy Foundation)主持的研討會,其主題是:“美國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研討會的演講者有:1996到1999年美國前駐華大使尚慕杰(James Sasser)、美國國防部前助理部長,前駐華大使館公使傅立民(Chas W. Freeman, Jr.)、1991-1995年任駐華大使芮效儉(J. Stapleton Roy),以及美國退役海軍少將、曾在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處任職的麥利凱(Eric A. McVadon)。

這几位演講者的主要觀點:“中國不是美國的威脅”;“美國要建立和中國的長期穩定的建設性伙伴關系并沒有任何危險性,反而十分重要”。“如果我們愿意,就能把握好中國的崛起。如果我們要將中國作為美國的敵人,那它就會成為我們的敵人。”

“我不假定中國的軍事實力增長是怀有野心的”。 :“美國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台海戰爭。由于要下的賭注太高,以至于美國根本不愿打仗。而另一方面,中國也沒有做好准備用核武器對付台灣。”

“經濟發展是走向民主之路”;“美國應該選擇中國的經濟發展。因為如果處理得當的話,一個發達的中國對各方都有利。”

以上几位演講者的觀點正好和7月22日在同場所的另一批演講者的觀點完全相反,他們不相信解放軍將領的話,要用核武器攻擊美國。

草庵:我注意到一個現象,美國英文主流媒體對7月22日由《大紀元時報》主辦的“九評”英文研討會,与8月1日由《美中政策基金會》主辦的“美國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研討會都不報導。但是《美國之音》(VOA)電台、《華盛頓觀察》(中文)、世界日報(美國),以及台灣的媒體在8月2日迅速報導了8月1日在華盛頓召開的研討會消息,而對7月22日的“九評”英文研討會是“視而不見”。這個現象說明什么?

伍凡:很明顯可以看到,美國主流媒體對中共政權和中國人權狀況不愿批評、偏重報導經濟貿易的分析和消息。同時,在美國的中文媒體大都傾向報導親中共政權的消息,更不愿批評中共,全面封殺“九評”和“退党”的活動消息。我認為這些現象的原因是相當多的媒體看重与大陸做生意的利益,而不愿得罪中共政權。

草庵:但美國仍有不同的聲音,譬如美國保守派的代表人物、現任國防部長倫斯費爾德支持“退党”活動,在今年5月在華盛頓的聲援“退党”簽名大會上簽名。在今年6月歐衛公司要停止《新唐人》電視台在亞洲的播出時,在很短的時間內有近百名美國國會議員簽名支持《新唐人》電視台;之后,据知,美國國防部派出高級官員与歐衛公司談判,阻止了歐衛公司計划要停播《新唐人》電視台在亞洲的訊號,并且歐衛公司已同意与《新唐人》電視台繼續簽訂長期合同。可見,美國仍然有一股抵制中共政權的強大力量。

伍凡:很明顯在美國朝野中,對待中共政權的態度有兩股不同立場的力量。上面講到的兩個立場明顯不同的研討會是兩股不同立場的力量的縮影。這兩股力量仍在繼續交量之中,隨著中國大陸局勢的變化,隨著中美關系演變和東亞局勢的發展,我深信美國媒體的立場和觀點會變化的。目前,美國主流媒體不報導300万“退党”浪潮的現象只不過是上述兩股力量交量中的一個階段的過程而己,事情會發生變化的。

草庵:今天節目的時間快結束了,我們就談到這里,再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秦鵬直播】大S和汪小菲離婚 網友為何吵翻?
【熱點互動】疑雲罩三峽 大壩安全嗎?
中共出白皮書 美方反擊 到底誰「出爾反爾」
美中女主播電視辯論 誰能更勝一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