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狂漲 亞洲經濟拉警報

標籤:

【大紀元8月21日訊】(自由時報盧永山編譯)美國高盛公司今年3月底曾發布報告指出,由於中國和印度對石油的需求暴增,預估原油每桶可能漲至105美元,當時引發不少非議。

燃油補貼減少

高盛發布報告之際,紐約油價剛好越過50美元,而到了8月12日,紐約油價漲破67美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今年以來,油價漲幅已超過60%,比兩年前的價格高出1倍。

油價飆漲迫使不少亞洲政府削減燃油補貼,以保護他們的財政預算,卻導致企業成本提高,不少人甚至質疑:若油價升至70美元,亞洲經濟是否可以繼續維持成長?

而收入遠不及已開發國家民眾的亞洲消費者,在燃油成本上升、央行利率走高之際,是否還養得起汽車、冷氣機和洗衣機?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前亞洲開發銀行(ADB )首席經濟學家Arvind Panagariya表示:「我認為隨著能源價格上漲,民眾對汽車等奢侈品的需求將會減少。」

收入高的民眾可以負擔得起增加的能源成本,但Panagariya認為,短期內若亞洲國家繼續維持燃油補貼,可能面臨財政赤字升高,否則消費者就要有心理準備,面對持續飆高的油價。

嚴控燃油需求

跡象顯示,亞洲政府準備選擇保護他們的財政預算,免受高油價的衝擊,這將使得油價更貴,影響市場對石油的需求。

中國採用燃油配給等傳統方式來抑制消費;泰國政府停止柴油補貼,使得7月的需求下滑16%,而今年以來,泰國的汽油需求已減少7%。

印尼國營石油公司Pertamina上周表示,計畫自9月起調高某些產業的柴油價格,為半年來第4次調價;而印尼政府今年3月也宣布,調高各種燃油價格30%。

低利減少衝擊

儘管美國仍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佔全球每日總消費額8100萬桶的1/4;但過去10年,亞洲的需求卻暴增1/3,目前每日消費佔8100萬桶的30%,其中,中國和日本為全球第2大和第3大消費國。

高盛分析師Sun-baeKim表示:「儘管亞洲國家的用油效率勝於以往,低利率也成為民眾抗衡高油價的緩衝器,但仍須留意高油價帶來的衝擊。」

經濟動力折損

部分亞洲國家已經面臨到這種衝擊。受油價飆漲、民眾消費意願降低影響,今年以來,部分亞洲國家已調降經濟成長預估值1個百分點以上。

德意志銀行貨幣策略師貝格和麥爾坎,就今年以來布蘭特原油價格平均上漲25%對亞洲的直接衝擊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油價此番飆漲,已使泰國經濟成長預估值下滑2.1個百分點,南韓和菲律賓經濟成長預估值下跌1.5個百分點,台灣、印尼和印度的經濟成長預估值減少近1個百分點。

貝格和麥爾坎說,日本和馬來西亞的經濟成長可能最不受高油價影響。(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油價飆漲後運往亞洲海運貨櫃徵收附加費
美林上調今明年油價 估達56與52美元
中油8月將短收40億  加計獲利也虧20億
傳巴菲特考慮拋售中石油持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