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衛平:盧雪松被停課的理由無法服人

【大紀元8月3日訊】在課堂上放映或討論這部影片是一件公開的事情,即使只有班上的十幾個或幾十個同學,但無疑這是一個公開的場所,老師在這個地方所講的都是公開的,無須隱瞞的,根本談不上甚麼秘密。  吉林藝術學院老師盧雪松因為課堂上及課後與學生討論《尋找林昭的靈魂》這部記錄片,遇到了停課的處分。

  她為這事給學校寫的信,以及中山大學教授艾曉明聲援盧雪松老師的信,正成為討論的熱門話題。

  首先要說,應該允許有同學對《尋找林昭的靈魂》這部記錄片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而且將這種不認同視為理所當然。因為對於一部作品存在不同的看法,這是天經地義的。哪怕這回涉及到一位非凡的英雄,涉及到迄今仍然模糊的歷史。但是,你還必須考慮到,這些看來是無可爭議的事情,就是有人仍然會有牴觸情緒,會感到難以消化,感到十分尷尬乃至掉過頭去。很可能,過若干年之後,當人們可以更加公開地談論那段歷史,談論林昭,談論這部記錄片,有人仍然對此表示異議,這也是完全正常的。

  在這個意義上,我為討論中反覆出現的諸如「靈魂」、「良知」、「真性情」這些提法感到不安。因為「靈魂」這個維度主要涉及個人,並不能成為衡量一個公共事件的尺度。某個人選擇自己靈魂的高低,甚至選擇站在「真實」一邊還是「謊言」一邊,這些都不是公共話題。就像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不能指著一位身邊的同事說:「你怎麼不站出來?」既然不從「靈魂的高度」來看待這部記錄片以及它的傳播,而是時時考慮到在一個公共平台上隨時可能出現不同意見,那麼我們看待這件事情的態度便可以放鬆一些。比如,選用這部影片作為上課的教學內容是否一定合適?這是可以討論的,這種討論可以在盧老師的同事們之間進行,也可以在盧老師及她的同事與校方領導之間進行,包括可以聽聽班上同學的意見。雖然教學內容不是由同學們來決定的,但是假如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都不願意在課堂上看這部影片,覺得這會令他們感到為難,那麼也可以另覓時間地點。

  在課堂上放映或討論這部影片是一件公開的事情,即使只有班上的十幾個或幾十個同學,但無疑這是一個公開的場所,老師在這個地方所講的都是公開的,無須隱瞞的,根本談不上甚麼秘密。老師能夠當著學生的面所講的,也是能夠當著校長、院長的面而講的。如果是學術思想界比較有爭議的內容,那麼老師則需要把有關爭議的背景告訴學生,把不同的觀點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儘量讓每一種看法能夠在討論的平台上出現。包括老師本人的看法,也只是平台上的一種意見而已。

  當然,對於「揭發」盧老師的學生,他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是,當面站出來,理直氣壯地說:「老師,我不喜歡這部影片,我也不同意您對於這部影片的看法」,並講出自己的理由,以此來接受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質疑,進一步拓展問題的討論空間。

  這是他作為學生的本分,符合來學校這個地方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要求。而他選擇背後反映情況,那只是「秘密匯報」,但匯報的並不是「秘密」。為年輕的學生考慮,校方對於秘密匯報問題的學生,應該勸他們向老師當面提出問題,將他們匯報的問題重新放回到同學老師中去,進行更加公開廣泛的討論,也許每個人都從這個討論中得到不同的視野,調整了自己的立場,真理越辯越明。

  所以校方以怎樣的途徑瞭解到這件事情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於得到「匯報」之後,如何處理,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那種情況也應該視作正常,即盧老師在信中提到的「分院領導談到《尋找林昭的靈魂》,認為此材料存在『思想問題 』」;允許領導(們)有不同的看法,與「庶民」無異。他不喜歡這部影片那是他的自由,人們也不必因此而探討他的靈魂高下;但他若是以為自己的權力大,思想肯定比別人更正確一些,意見也就比別人更高明一些,那就大錯特錯了;而進一步,他若是運用手中的權力對於不同思想進行處罰,那他就在逾出他手中權力的界限,做他不應該、也無權去做的事情了。這樣的做法,不會為任何有權力的一方增添威信,不能說服人和收到任何正面的效果。

  盧老師聲辯道,她在課堂上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國內公開出版的,涉及互聯網的內容都是在國內ICP登記的網站上下載的」,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確實如人們所說,《尋找林昭的靈魂》早已經在一個相當大的範圍內得到公開傳播和討論,比如出現在艾曉明教授所在的中山大學比較文學的課程以及「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上,出現在《中國青年報》著名的「冰點」欄目以及《南風窗》等雜誌上。而且這部片子的主人翁林昭就是新華社原社長穆青所著名篇《歷史的審判》中讚頌的那位「勇敢純真的南國女性」。迄今沒有聽說有來自官方的文件規定,說這部影片是不能放映和討論的。

  因此可以說,迄今為止,吉林藝術學院對盧雪松老師所採取的停課處罰,僅僅是有關幾位人士他們自己的問題,是他們擅自做出的決定,這個決定是任意的、缺乏理據的。那麼,應該由做出這個決定的有關人士,直接承擔給盧雪松老師本人帶來的損失,承擔這件事情給吉林藝術學院聲譽帶來的損失,乃至給高等院校的思想和學術自由帶來的損害和損失。

  2005年07月31日
  作者系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新京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盧雪松:我夢想早日回到我熱愛的講台
徐友漁:理性對待盧雪松老師事件
劉曉波: 有感於盧雪松被停課事件
致吉林藝術學院有關負責人的一封公開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