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衝擊 非產油國降低石油依賴發展新能源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8月3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三十一日綜合報導)國際油價節節上揚,石油來源大幅仰仗進口的非產油國,面臨「第三次石油危機」浮現,心中已是警鈴大作。為避免油價攀漲造成經濟成長衰退,甚至經濟崩盤,紛紛採取行動降低石油使用,並且著手發展新能源或開發節能產品。

諸如日本、南韓等非產油國,面對高油價時代來臨,均戒慎因應,因為這些國家的石油多數倚賴進口。日本目前使用的石油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來自進口,南韓每日進口三百萬桶原油,八成來自中東。

對於非產油國而言,油價飆漲促使成本增加,獲利減低,連帶影響物價,造成嚴重影響。日韓兩國均建有戰略貯油制度,然而一旦油價上漲無法遏止,貯油也無法解決長期隱憂。因此這些非產油國對抗油價上漲的第一步,就是先減少石油消費。

日本環境省六月起到九月底,推動上班不穿西裝、不打領帶的「Cool Biz」運動,希望藉此降低冷氣空調的大幅使用,減少能源消耗。

法國也是非產油國,為了對抗高油價,巴黎方面計劃將公路行車速限,從一百三十公里減為一百一十五公里。同樣的方法也出現在德國,官員呼籲民眾少開車,再不然就開慢一點。

然而減少石油消費,並不代表能源需求降低。油價飆漲反而讓核能出頭。日本全力發展核能,目前擁有五十三座核電廠,是全球第三大核能發電國,核能產生電力佔日本發電總量三分之一。法國也決定全力發展核能,預定在二零一二年建造完成歐洲壓水式反應爐,成為核能發電新生力軍。

  日本的太陽能發電也是赫赫有名,產能量高居全球第一,佔全球總量的百分之四十八點五。南韓也著手推動如沼氣、氫氣等生物能源發電。然而,替代能源或許可以成為新的能源選項,但基於各種因素,目前佔總能源供給比例甚低。日本希望二零一零年能提高新能源供給比例至百分之三。

  油價上漲也影響民間企業,其中以航空業與汽車業為甚。對航空業而言,油料費用是人事費用外最大宗開支,去年第四季油料費用就上漲百分之六十四,包括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與大陸航空去年因此轉盈為虧。

  為因應窘境,航空業者絞盡腦汁撙節開支,包括縮減地勤人員編制、減薪、減少地面盤旋時間、減少行李負重,汰換更省油的新機型等。

  汽車業也嗅到這一股高油價趨勢,一改過去重外觀不重視省油的想法,著手研發新型節能車種,其中以「油電混合車」(Hybrid)最為出名。以日本車廠豐田第二代混合車為例,每公升汽油可跑三十五點五公里,遠甚於一般汽車的九公里,省油效能極佳,此外此車種甚至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相關新聞
油價飆  聯邦快遞美國奧克蘭中心改太陽能
梁國源:油價中長期高於60美元
中國將暫停汽油出口退稅以確保成品油供應
心理因素推動油價持續攀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