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屢出差 潘岳衝破「失勢」陰霾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亞洲時報 方德豪撰文) 去年末曾有一段時間沒公開露面而外傳「失勢」的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近日再次公開露面。在此前不久,中國國務院剛剛公佈《國務院有關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潘岳一路堅持的「環境信息公開」主張得到接納。分析指出,潘岳的「復出」意味深長。

上海《第一財經日報》1月10日刊登了潘岳的訪問。這是潘岳在去年下半年傳出「失勢」消息後,首次開腔接受媒體訪問。當時的傳聞指稱,潘岳因為堅持環境信息公開而在環保系統內部引發分歧,加之得罪利益集團,失去為環保總局公開發言的機會。

可是,世事每每難以預料,在人人以為潘岳逾越了中國官場潛規則,開罪了官場同僚必無好下場之際,中國發生了松花江污染事件,並因為毒水波及鄰國俄羅斯而累及中央政府要道歉賠償。至此,中國及國際輿論一片批評聲音,事件又開始發展到有利潘岳的這一邊來。

因為被指拖延公開信息,在松花江污染事件後,中國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辭職。可圈可點的是,據上海《第一財經日報》的報道,就在解振華提出辭職的當天,解振華還曾與潘岳在環保總局的走廊裏抱頭痛哭。

2005 年12月14日,國務院公佈的《國務院有關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這一《規定》提出,各地區要根據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生態狀況、人口數量以及國家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將區域經濟規劃和環境保護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有關建議,正好跟潘岳一直的主張「不謀而合」。

根據《國務院有關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企業要公開環境信息。對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通過聽証會、論証會或社會公示等形式,聽取公眾意見,強化社會監督。這些內容,都跟潘岳的「公眾參與環保」思路吻合。

在東北吉林和黑龍江的松花江事件後,廣東的北江和湖南的湘江都分別發生污染事件,當地都要按《國務院有關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要求,公開有關信息。

另外,北京領導正部署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也強調「可持續發展」。

最有意思的是,潘岳在訪問中指出:「中國的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可以說,環境狀況已經進入了『冬天』,但由於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已經進入了『春天』。」似乎,不單是中國的環保形勢,他個人的仕途也開始了一個意料之外的轉折。

分析認為,潘岳由被傳「失勢」到再度「發言」,其象徵意義非比尋常。潘岳敢於堅持己見,即使開罪同僚,也在所不惜。這種在真理前面絕不妥協的精神,在中國官場「官官相衛,互不攻擊」的潛規則下,可謂已屬碩果僅存。潘岳行情再度看俏,代表中國官場的潛規則,絕非一定牢不可破,儘管嘗試打破這些潛規則的人一定要冒上風險。

潘岳原是前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的女婿,過去外界以為他的晉陞與岳父有關,但他與劉華清的女兒劉朝英分居之後,反而由國家技術監督局副局長升為國家體改辦副主任。據傳,潘岳的父母親與江澤民從四十年代開始即有私交。

《第一財經日報》引述潘岳指出:「上世紀80年代,我們學歐美傳統的發展模式,用資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費來刺激經濟高速增長,這一模式追求資本生產率與利潤最大化而忽視資源利用率與環境損失。」造成的結果是,單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印度的2.8倍,單位GDP污染排放量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幾倍。中國在人均 GDP 400 美元~1000 美元時,出現了發達國家人均GDP3000美元~10000美元期間出現的嚴重污染。

據報道,潘岳認為,中國不能先多賺點錢,具備足夠物質手段之後再來治理污染,一開始就非要以發達國家的環境標準要求自己。他指出:「原因很簡單,第一是我們發動工業化的時間太晚,我們開始改革開放時,發達國家已經發展了幾百年,早就劃定分割完了所有的國際規則與市場,我們的環境成本轉移不出去。第二個原因是我們的人均資源佔有量和環境容量只有歐美國家的幾分之一到幾十分之一,沒有本錢跟人家拼消耗。」

潘岳主張中國政府必須倡導新環保文化。報道引述他指出,「中國需要對其經濟發展路線進行一次徹底的重新檢查,需要一個全新的環境文化。」潘岳說,中國的環保文化必須建立在民眾參與的基礎上,一種全新的、人人有權去保護環境的意識,是人民力量的一個重要部分。

報道指出,潘岳說,「這種趨勢將不會改變,就像中國邁向社會主義民主的趨勢不會改變一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去年中國民眾對教育問題關注程度提高最多
中印經濟繁榮為世界構成嚴重環保挑戰
對抗中國產能過剩 耶倫籲G7築「反對之牆」
【淨園財經】濫發國債及印鈔 中共是最大老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