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量販店及超市12月起限塑 減用生鮮托盤、蛋盒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限塑政策範圍將擴大!從12月1日起,量販店、超市將限制使用塑膠類生鮮托盤、蛋盒、糕餅麵包盒及食品一次使用即丟容器,雖未立即全面禁用,但要求業者必須減量二十五%,並由各分店向地方環保局提出減量計畫,否則處三萬到十五萬元罰鍰。

前兩次臨時喊停

環保署研擬的「限制塑膠類托盤及包裝盒使用草案」日前出爐,並於上週五預告,該署將在後天邀請業者召開研商會;而這也是環保署從去年初至今,第三度提出相關政策草案,是否會像前兩次一樣推行一半臨時喊停?環保署廢管處長何舜琴表示,還是要先開會聽取各界意見才能決定。

引用資源回收法

有別於去年的舊草案,此次環保署把管制範圍限縮,限用對象不再以限塑政策的六大行業與有店面的西點麵包業為主,最後僅挑選其中的量販店與超市實施。而且引用法源依據,也從「廢棄物清理法」第二十一條改為「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第十三條,從全面禁用改為要求業者自主減量。

根據草案,限用對象其生鮮托盤、蛋盒、糕餅麵包盒,以及用於盛裝餐飲食品之杯、碗、盤、碟等一次用容器之使用,含有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 )、聚苯乙烯(PS )、聚氯乙烯(PVC )、聚乙烯(PE )或聚丙烯(PP )等五類塑膠材質必須減量,並以今年為基準年,明年減量二十五%,至於未來減量目標,則視推動情形而定。

環保署表示,韓國自1998年起推動「合成樹脂包裝材減量」政策,要求2007年減量目標為:雞蛋托盤為八十%、雞蛋盒為四十五%、蘋果與梨之托盤為二十五%,農、畜、水產托盤為二十五%,我國做法是參考韓國。

每月估減58公噸

環保署解釋,目前市面上透明的蛋盒是以PET、PVC為主要材質,生鮮托盤則是發泡PS、麵包盒則是OPS(雙軸延伸聚苯乙烯 ),每月合計用量約三百一十公噸。預計政策實施後,塑膠類一次用容器每月減量可達五十八公噸。

環保署每次計劃推出此項政策,就被批評獨厚生物可分解材質─聚乳酸(PLA )業者,環保署再次重申,草案只限用塑膠,並沒有指定特定材質,事實上包括紙類、植物纖維、竹片等,都是可以選擇的材質。

政策反覆:塑膠業罵 PLA業者也火大

〔記者鍾麗華、楊雅民/台北報導〕環保署已預告塑膠類生鮮托盤與包裝盒限制使用草案,並計劃今年12月1日實施。塑膠業者與生物可分解業者同表不滿,塑膠業者希望「不要做比較好」,生物可分解業者則批評環保署態度反覆,光是一家業者過去一年就因此損失至少五千萬元。

各大量販店業者表示,賣場內生鮮食品托盤改為PLA材質可能得階段性執行,因為可供應的廠商並不多,而且成本比保麗龍貴出許多,如果要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減少保麗龍的使用量,恐怕供應量會不足,並引起傳統保麗龍製造廠商的反彈。

台灣區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去年12月曾刊登廣告,表達對此項政策不滿,認為環保署圖利PLA業者。就連美國、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都沒有普遍禁用塑膠,我國環保署草率訂定此政策,斷送國內近千家塑膠加工業者的生計,而且污名化塑膠用品。

該公會總幹事謝勝海昨天也質疑,環保署後天就要開研商會,但他到現在連開會通知都沒看到,也不知道草案內容,這麼短時間,如何徵詢塑膠同業對法案意見?而且兩個月後就要實施,這麼短時間要讓塑膠業如何因應?

PLA製造商、普飛特生化科技總經理葉明昇表示,環保署每次都說要做,最後又不了了之,該公司投入的人力、機器設備等,大約損失五千萬元。現在他們只好靠外銷訂單維持營運,國內市場則僅佔一成左右。

葉明昇批評,環保署現在想縮小實施規模,僅要求減量二十五%,但超市、量販店商品動輒數百件,環保人員要如何一一稽查計算,他對於環保署實在沒信心,恐怕又是空喊口號而已。

面臨審預算 環署又喊狼來了?

記者鍾麗華/特稿

立法院上月開議,環保署在面對預算審查壓力下,限用塑膠類生鮮托盤、蛋盒、糕餅麵包盒政策又捲土重來!這已經是去年初至今的第三次,環保署會不會跟「放羊的孩子」一樣,喊了三次「狼來了」後,沒人會相信這次是玩真的?

去年1月,立法院以凍結環保署預算的「附帶決議」,要求該署提出生鮮托盤與塑膠容器限用計畫。環保署去年4月赴立院報告時,打算7月起試辦半年,結果在立委壓力下,當時的環保署長張祖恩允諾9月實施。

張祖恩辭職、試辦計畫結束後,環保署並不打算做,但去年底又在預算壓力下,決定繼續推動,還擬定草案,把限用對象、實施方式與實施日期具體化,最後卻又在實施日的前一個月,臨時喊停。

現在,正值立法院審查明年度預算,環保署再度把限用塑膠托盤的政策從抽屜裡拿了出來,彷彿是對付預算審查的「尚方寶劍」;而反反覆覆的政策態度,讓業者無所適從,連民眾都質疑環保署的公權力。

姑且不論現行垃圾幾乎採焚化處理下,是否有擴大使用生物可分解材質,或是限用塑膠的必要性,只是環保署在面對立委與利益團體的壓力下,要做、不做,應該清楚說明立場,而非一再重複相同的公文與行政流程,一再擾民,與其如此,不如把時間省下來,投注在其他環保業務上。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