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農業生物科技前景佳 傳統農業轉型契機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6日報導】台灣經濟利基系列報導之一(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六日電)複製牛、生物農藥、豬隻疾病診斷基因晶片等,這些突破都是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研發成果。台灣農業技術發達、生物資源豐富,擁有發展農業生物科技的雄厚基礎,政府已將農業生物科技列為重要政策,引領傳統農業朝精緻、高價值方向轉型升級,未來前景可期,開創台灣農業新契機。

雖然政治紛擾,但今年以來僑外投資台灣金額不斷創新高,渣打銀行日前宣布將併購新竹商銀,顯示外資仍然看好台灣經濟發展前景。

行政院昨天推出「喧囂中進步的台灣」政績說帖,共印製二十萬本,給全台灣各縣市政府,說帖中詳細說明六年來執政政績,其中,點出台灣農業生技發展潛力無窮,農業生技園區是政策發展重點之一。

比起美國等大農經濟型態,台灣地狹人稠,農業經營屬於小農經濟規模,生產成本較高,在國際上難具競爭力,一直是台灣農業長久以來難以克服的挑戰。尤其,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後,市場開放,農業更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      

總統府 5月公布「2006年國家安全報告」指出,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是農業生存之道,台灣應藉知識經濟輔導措施,實現農業研發應有的經濟效益。政府體認台灣農業發展困境,積極尋找轉型方向,經分析後,認為應運用生物科技提高農業附加價值。

生技產業是二十一世紀明星級產業之一,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將生技產業列為「兩兆雙星」產業之一。生物科技應用範圍廣泛,除了應用於醫藥外,農業也是重要應用領域。

農委會科技處長黃子彬指出,台灣土地面積小,沒有發展大農模式條件,必須以有限資源發展高價值農業,台灣農業技術精進、人力資源豐沛、資金充裕,適合朝精密技術集約方向發展,而且台灣地處亞熱帶,可種植熱帶、亞熱帶及溫帶作物,生物資源豐富,具有發展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雄厚基礎。

農委會規劃農業生物科技研發重點,包括植物基因轉殖應用、植物組織培養、動物及魚類基因轉殖應用、生物性農藥與生物性肥料等,具體成果包括選育抗病、特殊花色或延遲花瓣老化的基因轉殖蝴蝶蘭、研發複製豬羊牛、豬隻疾病診斷基因晶片、利用基因工程研製家禽支氣管炎病毒疫苗、建構花卉種苗組織培養優良種苗認證體系等,目前已有多項進展。  

為有效推動農業生物科技產業,農委會「新農業運動」將建設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列為重要工作項目。

農委會目前在屏東縣設立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另有地方主導的宜蘭縣海洋生物科技園區、彰化縣國家花卉園區、嘉義縣香草藥草生物科技園區及台南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集中研發資源,透過產業群聚效應,整合園區成為農業高科技中心。

農委會規劃,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發展策略短期目標應著重技術發展,讓傳統農業轉型的腳步加快,並加速可應用的相關技術及知識累積,同時應建立健全研發機制,研發創新具市場導向的產品。

以往機械耕作模式對大農有利、不利小農,但時代變遷,生物科技發展後,農業趨向精緻化、高價值,反而對小農有利,這正是台灣發展農業生物科技的新契機,也為台灣傳統農業帶來另一個春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