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視台灣新國力:科技帶動精準農業綠色養殖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八日電)台灣農漁業科技向來傲視全球,民視週日 (19日)晚間10時30分「科技台灣新國力」節目,將介紹「永久免換水系統」及「精準農業」,大大提昇台灣農漁業的水準與品質,降低成本,又能解決長久以來令人無奈的超抽地下水問題。

台灣獨創的革命性養殖科技,您家的魚缸永遠不必再換水;台灣西南沿海的養殖業者再也不必偷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甚至內陸國家也可以開始飼養海水魚。神話變成真實,一切都因為台灣生物科技研發出的「生態循環水」技術。

「科技台灣新國力」節目主持人、國家實驗研究院董事長賴義雄將介紹位於台北市潮州街漁業署大廳的水缸,已經長達四年沒有換過水,要如何維持魚缸穩定的生態?這項祕密就在於台灣研發出全球首例的「永久免換水系統」。

賴義雄指出,這套系統目前已經運用在屏東九棚的石斑養殖場。「永久免換水系統」的原理非常簡單,主要是師法大自然,利用大自然自淨作用,透過人造的封閉性生態系統,自行循環。

循環過程包括「物理過濾」、「生物過濾」,也就是將水中的水溶性有毒物質轉換成硝酸鹽類,再經過微生物分解作用,讓水質恢復成原始的天然狀態,最後再回流至石斑的養殖池,形成封閉性循環。革命性的養殖方式,其實就是「綠色養殖」的概念。

而魚池中的魚類都有排泄物,又該如何處理?賴義雄指出,魚的排泄物含有氨、氮,經過細菌分解會產生有毒性的亞硝酸,日積月累在封閉的魚缸或魚塭裡,會嚴重影響魚的健康。所幸台灣的生技公司研發出一種生物製劑,包括70多種自然微量元素配方,能夠快速分解水中的有毒物質,讓魚缸及魚塭的水質恢復自然狀態,確保生態平衡穩定。

至於在農業方面,更有高科技的影子。傳統農業的耕作、施肥全憑經驗,但是現在有一群「科技農夫」和中興大學及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合作,進行農業革命。

首先,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的工程師搭乘輕型飛機,帶著國人自行研發的第一套「高光譜影像儀」,飛至6000英呎高空用「高光譜影像」拍攝農田。這套儀器是李龍正博士花了三年的時間研發出來,它58度的視野是全世界機載高光譜儀最大的視角,拍攝面積也最廣。

由於葉綠素會吸收藍光、紅光,同時將近紅外光折射回去,因此,拍攝一片稻田就可以得到一張空間影像的光譜資訊,運用高光譜裡近紅外光波段的反射值高低,就可以區分稻作生長情形。由空中取得的「高光譜影像資料」可以大面積瞭解作物生長情形,例如施肥是否過量,甚至可以預警有無病蟲害,以及進一步預測稻作產量。這套高科技農業就是「精準農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