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冰點》停刊事件的衝擊波

--讀龍應台致胡錦濤公開信有感

伊川

標籤:

【大紀元2月2日訊】一月二十六日,正是中國農曆新年的前夜,海內外媒體和互聯網均大幅度報道了北京《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突然遭到中宣部勒令停刊的消息。臺北《中國時報》在當日立即刊出了著名作家龍應台致北京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公開信。

龍應台針對《冰點》周刊被停刊的事件,提出了一系列的質疑,指出:“胡錦濤”三個字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歷史裏,仍代表一種逆流:在追求民主的大浪潮中,它專制集權;在追求平等的大趨勢裏,它嚴重的貧富不均。作爲一位深愛中國這個“血緣家國”的臺灣知識份子,龍應台問道:“錦濤先生,作爲一個臺灣人,我實在不在乎團團和圓圓來不來臺北,雖然熊貓可愛得令人融化。但是我這樣的臺灣人可真在乎《冰點》的安危,就像很多、很多香港人真在乎程翔那個被逮捕的記者的安危。如果中國的‘價值認同’是由一群手持鞭子、戒尺和鑰匙的奴才在壟斷它的解釋和執行,而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是被打擊、戒律、監控的物件,請問,我們談統一的起點理由究竟是什麽呢?”

龍應台這篇義正詞嚴而情意真摯的公開信,引起了持續而熱烈的反響,迅速在互聯網上廣爲流傳,並在大陸知識份子裏爭相傳貼。筆者正是從大陸學界友人傳來的電郵中讀到的這篇文字,同時也讀到了《冰點》主編李大同致讀者的公開信,以及中宣部爲《冰點》治罪的有關胡啓立紀念胡耀邦的文章和袁偉時教授關於中學歷史教材改革的文章的。

應該首先指出:中宣部這次在《冰點》問題上的倒行逆施,已經到了讓任何稍有良知的社會人士都難以容忍,以致觸犯衆怒、引發社會對抗的危險臨界點。這正是一向對大陸社會問題發言溫和、留有餘地的龍應台女士,再也忍受不了自己的良知折磨而在海峽對岸拍案而起的原因。僅僅在不到一個月內,新年流流,中宣部又一次跳出來充當給中國大陸社會抹黑、向過節民衆和讀者潑糞的白虎星和喪門星的角色──西曆新年前夕,它以蠻橫無理的手段對清新、敢言的《新京報》開刀,把主編撤職,引發報社員工罷工、怠工的大震撼;農曆新年大除夕,它又一次使用流氓手段,趁過節的忙亂齷齪出手,對深受讀者歡迎的《冰點》周刊發動突然襲擊,給國家和百姓的喜慶氣氛兜頭澆下一瓢辣湯臭水。但是,中宣部老爺們忘記了,媒體和網路是沒有假日的,作爲“地球村”的國際社會不會因爲哪個國家的年假忙亂而開放“人權假期”或者“專制假期”。顯然,時令正當中國新年,《冰點》停刊事件必定又一次成爲國際輿論集中關注的“中國話題”,它所引起的衝擊波將是持續而多方面的:

其一,《冰點》停刊事件將直接衝擊胡錦濤開春之後對美國的國事訪問。正當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和美國副國務卿佐力克(Robert Zoellick)在1月24日對外正式宣佈: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四月首次正式訪問美國;孔泉稱:此次訪問“是兩國關係的一件大事”;佐力克還在北京記者會上努力營造兩國和諧氣氛,用“利益相關者”的新提法,修補布什總統以往稱中國爲“戰略競爭者”的對華政策,並提出希望中國“分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正在此時,中宣部在扼殺新聞自由、禁制公衆言論權利方面大扮黑臉、大打出手,公開挑戰國際認可的現代文明國家的行爲守則,必將給胡錦濤訪美的中方籌碼大打折扣,使胡錦濤向美國公衆和國際社會推銷的中國形象蒙上重重的塵灰和暗影,也是胡錦濤此次訪問意圖與美國政府和社會建立建設性的對話關係,發生更大的困難。

其二,《冰點》停刊事件已經直接衝擊到僵持已久、本來剛剛出現微妙轉機的台海關係。此次事件在事發的當天就引起對岸的知名作家龍應台在臺北《中國時報》發聲抗議,除了說明兩岸社會、人文狀況已經唇齒相依,兩岸和平統一問題,一刻也離不開大陸社會民主、自由的建設性發展以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龍應台曾爲國民黨現主席和臺北市長馬英九親自選定的“臺北文化局長”,被認爲是“馬團隊”的重要成員。這次龍應台的公開信,不僅批評了胡錦濤,也批評了馬英九“希望將來國青團(國民黨青年團)也能培養出一個胡錦濤”的說法。《冰點》停刊事件和“胡錦濤”相連,在臺灣公衆中引起的負面反映,將有可能衝擊台海未來的局勢和臺灣本土的選情,外界應該對此保持後續的關注。

其三,更加顯而易見的是,《冰點》停刊事件,完全缺乏法律(包括黨章)的基本法理依據,將又一次爲中共的執政正當性與合法性減分,它又一次撕裂了中共政權與知識份子之間已經千瘡百孔的關係,又一次嚴重傷害執政黨在讀者民衆和市場承諾中的信任度。一個政權,如果流失了公衆的輿論信譽和社會的基本信任,就是把自己置於在一種危險的境地了。中宣部的上司胡錦濤、溫家寶們如果對此沒有足夠的清醒自覺,其執政前景,就很堪憂慮了。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伊川:“逼良爲娼”何時休?
組圖:河南洛陽街頭的一幕殘忍鏡頭
伊川:“和解”與“和諧”--從中共公開紀念胡耀邦說起
伊川:舉步惟艱從“回歸黨內民主”到“回歸實事求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