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即將消失的地平線之二 寡婦村變外籍配偶村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四日電)過去的紅毛港有百分之九十的家戶都依賴漁撈為生,壯男出海捕魚,漁婦補破網與清潔船隻,簡樸的生活模式,養成所有紅毛港人純樸、堅毅的性格。以討海為生,船難成了生命終結常見悲劇,早期的紅毛港有「寡婦村」之稱;現在的紅毛港反成了「外籍配偶村」。

過去政府遷村政策搖擺不定,「禁建」四十年,漁民不滿「三代同床」的生活窘境,屢屢連袂到市府抗議,他們所展現強悍、敢衝的性格,正是他們與海搏鬥形塑而成,為了守護家園,近二十年來,紅毛港居民的抗爭不下百次,每次的「悍」衛方式,總令政府頭疼。

即便是歐巴桑捍衛家園的方式也令人稱奇,她們敢站上談判桌,也敢掀桌走人,這些從生活逆境中求生存的漁村民婦,雖多已垂垂老矣,不過她們形塑出的剛毅性格,仍是子孫後代心目中最堅韌的一代。

不少年輕守寡的漁婦靠著為人補漁網、清潔漁船養育子女,無非是在接續家族討海的香火,希望世世代代都能讓「烏金」滾滾財富再成傳家致富之道。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年輕人逐漸排斥與大海搏鬥的生活,他們也喜歡到都會去尋找機會,過著都會人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於是紅毛港漁村舉目僅剩灰黑的建築,銀髮、高齡化的人口,巷弄之間偶爾傳出稚齡兒童追逐的嬉戲聲,漁村顯得死氣沈沈,只有台電大林廠高聳的煙囟與之為伍。

居住在灰黑的漁村中,年輕人期待到都市找尋彩色的人生,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所長李億勳教授,是紅毛港傑出的子弟典範,他不願討海維生,唸書成了他寄望走出紅毛港的唯一管道。

尚留在紅毛港封閉的社群中,一些為延續紅毛港漁撈為業的少年仔成了「外籍配偶」需求的大宗,這些落籍於紅毛港的外籍配偶,慢慢融入漁村生活,操著簡單的國語、台語與人交流,為撫育紅毛港的下一代過著辛苦的日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