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兩岸關係中「統獨觀念「的反思與「新整合理念」的意義建構

——由臺灣「終統」及其引致的爭議與危機情勢所想起

黃永森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4月6日訊】主題詞:統獨觀念反思政治思維革新交互共識的「新整合理念」建構對稱性轉換憲政共同體「理念「「中華民國憲法與憲政的現代轉換」

一,引言如何超越傳統政治思維觀念﹖–當代政治法哲學的思考

二,反思「統獨觀念」上的缺失,消解「統獨魔咒」造成的困擾「統與獨」真的那麼可怕嗎﹖為甚麼不能賦予其進步意義與整合建構的精神內涵來重新正確解讀和思考﹖

三,期待兩岸政府政治觀念思維的真正轉換與革新如何用新的理念思維,來超越「傳統的統獨觀念」及其造成的兩岸歷史現實的政治困局﹖

四,在「權力/權利訴求」與「憲政法治規範與規則遵循」之間作綜合選擇—-兼對臺灣當前「憲政改造」運動的一點思考從「臺灣可不可以有‘自己的’憲法﹖」問題,轉向正確思考「臺灣如何才能實現‘中華民國憲法’的創造性現代轉換﹗」並建構其「新的典範意義」

一引言如何超越傳統政治思維觀念﹖–當代政治法哲學的思考

對於「終統」及其引致的爭議問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析,表達各自觀點立場,這對於澄清事實和理解相關問題無疑是有幫助的。由於「終統」事件屬臺灣兩岸政策方面比較大的「政治性」動作,它受到中美及相關方面強烈關注和反應,應該是「意料之中」的。而「終統」之後,意在啟動「兩岸關係辯論」與「憲改工程」¡M並為「臺灣新憲」作準備的「意圖」已經顯明!對此,仍然停留在傳統兩相對立的政治價值系統或觀念立場來解讀應對,顯然,已經難有什麼善果!對此,嘗試作一種比較超越性思維與研讀解析,可能是較好的處置與應對的態度與方式。因為,如果我們不能超越「傳統政治思維模式」或只停留在長期以來政治對立的意識形態化的「情境與氛圍」。那麼,「我們對此能夠說什麼」﹖換言之,「如何言說才真正觸及問題的癥結與根源並有「真啟示」呢﹖」而不是長此以往僅僅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於事無補!

在進行一定程度的反思與綜合思考之後,對「終統」作為,這一雖屬「不夠理性智慧」實也「其來有自」(存在某種「必然性」和訴求「正當性」成份)。細想一下會發現我們處於﹕既不能依循「中共的政治思維邏輯」對其進行「聲討與鞭伐」﹔又不能不深入思考其思維認知方面的缺陷與政治作為意圖的危險性傾向,這樣的「兩難情境」之中。當然,無獨有偶,不僅美國對此也深感棘手,即便臺灣內部在野黨基於政治立場和國家利益與人民安全福祉的綜合考量,持堅決反對的態度,但在反制性動作之餘,也會流露出不解與深切憂慮的雙重困擾的情態。由此可見問題的複雜與情勢的吊危。所以,對此如何作有益的超越性思維和透析,以獲得最佳的批判性「議題轉換和意義建構」的效果?就是較為理性積極和有格局的應對態度。

二,反思「統獨觀念」上的缺失,消解「統獨魔咒」造成的困擾

議題﹕1「統與獨」真的那麼可怕嗎﹖為甚麼長期以來,我們不能賦予其進步意義與有益於整合建構的精神意涵,來重新正確解讀和思考呢﹖如是,必然是另樣情勢與引致不同的積極效果。

2究竟「法理」上目前「中華民國[臺灣]」是否「獨立存在」﹖應該進行當代憲政法理與政治哲學上的廣泛深入地思考,並論述闡釋其相關聯及其演繹出的課題。不要讓一個「法理台獨」概念/大棒,阻斷/窒息中國人當代法理政治理念的生成與創新,並在兩岸與當代政治-法理中國「整合建構」中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意義。

在當今世界,台海問題或兩岸關係這個「熱點」,經過這次「廢統」爭議和後續逐漸顯明的勢態與可能引致危機的「即刻性」和嚴重性。大概更會激發人們深入思考相關問題,並探討其思維根源與本質所在﹗

那麼,現在真正需要思考的是﹕「統與獨」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其造成臺灣內部與台海兩岸尖銳的政治對立分歧,其背後隱涵著什麼樣的政治觀念與思維的衝突﹖長期以來,我們對「統獨」概念的認知,存在和反映著什麼「共同性的意識與政治思維」的缺失與局限﹖等等。就是首先需要辨識清楚的一個關鍵性議題。所有希圖能夠超越傳統政治觀念思維,超越現實政治困境的種種原因與事實情態,以致力於面向未來和展現新世紀時代精神風貌的人們,不能不深入思考:造成兩岸政府在政治理念認知與政治觀念思維方面缺失的根源在那裏。從而,超越由政治人物基於權益需要而「設定與製造的’議題陷阱’的困境」。實現當代政治觀念思維的提升和創造性轉換,以在兩岸關係現實發展與未來整合的理論建構方面,真正有突破和有意義的建樹。從這一層意義上說,「終統」爭議,正從一個「側面」挑戰並啟發兩岸中國人的理性良知與智慧,克服一直「揮之不去」而不斷困擾兩岸關係發展的「統獨魔咒」,以從根本上消除其「根源」。從而步入兩岸交流,面向區域與世界的,當代憲政共同體民族國家整合建構的新境界。

如何消除「統獨魔咒」?

就當下而言,「統獨魔咒」之所以揮之不去,主要問題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兩岸政治經濟與軍事實力的不對稱發展和逆向漲落的勢態,以及兩岸在政治方面的制度性對立難以短時間改變/化解,經濟與政治/軍事主導權逐漸向大陸傾斜。而大陸雖獲得經濟社會的一定進步,然政治極權如舊與處於國家社會危機四伏的狀態,構成對外部的潛在與不確定的威脅情勢,等等。在這種情勢下,對於臺灣而言,「統」似乎早已經難以操之在己,而且,又很可能「避之不及」而在日趨不利的狀態下,造成臺灣難以接受的「被統的」局面(如大陸堅持的「一國兩制」)。對此,臺灣執政黨政府似乎日漸失去「自信」。「終統」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其在內外交困情境中的「無賴」(沒有辦法的)選擇!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二是,真正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在臺灣民主化之後,對大陸中共非理性的在政治方面與國際上繼續打壓臺灣,以及拒絕與臺灣民選政府對話等,由此產生的政治與心理反彈,加劇了極力主張「自決」的族群/政黨/政治人物,無所顧忌的將「立憲建國」並與大陸中國完全「切割」的訴求「絕對化/激進化」並抬上了「日程」。以作為對抗大陸政治一統與經濟社會飆起勢向的,最後王牌與不二選擇(所謂「豪賭」說是也)。因為,在兩岸政府極端政治對立的情境中,造成其沒有其他選擇的「態勢」!就此而言,「終統」除去執政危機與政治人物個人危機等因素,顯然是這種演變趨勢在特定背景/危機情態下的特殊產物﹔所以,也可以說是大陸中共僵化的意識形態化政治觀念思維及其做法的一個必然結果!

另一方面,關鍵的原因在,迄今兩岸對「統與獨」的真正現實與未來的意涵,即只有兩相獲得整合,方能展現其時代意義﹔對於「統與獨」的可能的轉變形態與相對性作用﹔對「怎樣統」與「如何立[確保臺灣目前獨立存在的地位]」這一「對稱性問題」及其對未來的整合建構的不同影響等,缺乏深刻地當代理論辨析,和應有的理性闡釋與理念構設﹗從而,雙方只是在各自偏頗的貌似理據充份的「情緒化/情感化」的訴求上(這從阿扁終統的情緒化言說與單面向民主權利訴求﹔和大陸兩會後,最新的民族情感化話語/與斷言式政治判斷表現出的意識等,皆可得到證明.),不斷地「重彈老調」而鮮有政治整合方面有建設性創新建構的新理念主張構想與政治實踐作為﹗這是當前兩岸政治危機的一個關鍵性特徵。

這種獨特的兩岸政治現象,也從反面應證了:在當前兩岸政府的政治意識與價值對立的系統中,在各自只顧「各說各話」的政治氛圍下,雙方既不能在最基本的政治訴求上尋得「理性政治共識與交集」而有「交互性政治作為」。而又實際阻遏了各種有創建和積極建設性的當代政治法律理論主張構想的生成,以及對兩岸中國當代民族政治國家「理念型塑」與現代實踐轉換的有作為的建構!所以,若要進入雙方能夠理性務實的對話言說的政治協商的境域,真正展示兩岸政府與政治人物既有歷史擔當負責任的,且能夠展示當代理性政治智慧的政治訴求,思考並進行共通性政治共識理念與目標體系價值的整合建構,就是兩岸必須的「政治功課」。那麼就此而言,兩岸中國當下真正需要的是:作政治的理念歷史與制度實踐思維方面的深刻反思超越與提升,並致力於當代意義的「統獨理念的制度性(或法理的)整合建構」!才是從根源上消除分歧化解危機和邁向統合的不二選擇。

從實踐方面言,就是必須要有「雙向互換式思維轉換」:即彼此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有條件的接受認同對方的訴求,以致力於打破政治僵局,共同營造「共識建構的政治基礎」。所以,必要的「彼此互讓」和審慎的政治表述與訴求轉換就是必須的(姑且將其假設為「兩岸政治對話協商的’前議題’建構」!)。從長遠看,這是兩岸追求「互惠雙贏」與「共同繁榮發展的整合建構目標」,以真正維護兩岸人民共同權益與安全福祉的「不二途徑」。那麼,兩岸政府與政治黨派人物,首先實現「政治思維超越性轉換」的突破,乃至真正當代意義上的「政治思維革命」!就是兩岸關係發展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這是追求與致力於兩岸中國有意義的整合建構的關鍵前提所在。從而也是打破兩岸現實政治僵局困境的不二法門!

為此,對兩岸關係思考與處置的政治理念訴求與政策方面存在的兩種傾向:即以「先經濟社會(關係)發展而後政治(關係) 」主導的交往思維模式﹔與從事政治法律制度方面的「操作性政治」主導的理念訴求型思維模式,兩者之間必須有一個相互對稱的轉換,並實現一定的「妥協」與「思維整合」。以達致最低程度的「理念制度理性」上的平衡。

若從理論思考的層面與角度上說,仍然是二十世紀中國的「孫文的問題意識」與其思想理念體系建構中,所突出的「民族」「民生」與「民權」訴求三者關係方面,展示的「主題關聯意義」!這仍然是當代中國兩岸關係中,所面臨和沒有解決的課題。同時,也是當今世界後發民族國家政治變革與經濟社會發輾轉型所面臨的同一主題與深刻挑戰所在!臺灣的經社發展與政治變革成就及其存在的問題,與大陸的改革開放之後呈現的經濟社會發展與政治變革的必然性趨勢。雖然,目前仍然存在著某種「質的差異性」。但若從歷史大跨度看,總體上也可以說,存在的是「時序」的先後問題:即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的價值取向,與其正在和「終將邁入政治民主化」(布雷爾語)全面變革時代的勢向,是不以中共意志所轉移的歷史大勢。兩岸也終將呈現「趨同之勢」。所以,在這一視角下,「兩岸關係問題」就轉換成﹕兩岸整合「樣式」與過程,將對其產生什麼樣重要影響與決定性的作用?這是今天我們反思「統獨問題」的關鍵與意義所在!

對積極交往模式與當代「協商民主」理念﹕不同的政治主張的「思維差別」何在?

而在此方面,目前臺灣執政黨政府與在野黨及國際普遍認同的差異何在﹖除了經濟力與國家利益驅動外,純粹政治思維方面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一是,所採取的政治理念秉持與交往思維模式方面的不同﹔二是,對政治的本質及其與經濟的民眾社會根本利益關係方面,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和政治變革的方式選擇方面,即在民生與民主關係課題的必要區隔與關聯處置的設想/做法上的理念認知差異﹔三是,與此關聯的對「民族整合,共同體生成與當代世界政治國家建構」方面,存在的政治理念思維與政治/政策選擇的不同等等。但都依然沒有實質超越「孫文問題」與其理念思考的範圍,以及當今世界面臨的歷史現實發展的兩難困境。所以在此意義上說,當前兩岸「統獨」政治爭議困境,其背後的歷史政治根源與理念思維認知的局限,存在著某種「同一性」。

為了克服這一政治思維上的局限,一方面,需要作民族歷史性的深層政治反思與剖析,並對兩岸關係,進行全球化資訊時代的,具國際觀的完整透析與審慎抉擇!另一方面,重要的是需要進行政治理念意識與思維習慣乃至社會實踐行為方面的當代轉換與昇華。具體而言,就是超越單一面向的政治權益訴求與片面孤立的理念訴求及其「絕對化與極端化」(傾向與作為)。從「傳統政治思維」轉向「當代憲政民主理念的’制度理性’與協商政治的思維模式」和實踐追求,以進行當代政治關係法律制度化整合建構,並開啟「理性務實的政治協商」與「交互的關聯-對稱性綜合思考」!以此超越「權力政治意志」思維「定式」的局限及其導致的現實困擾,而走出兩岸關係建構與整合發展的新路徑!

兩岸政府的政治理念對立而思維層面/方式卻比較接近的「吊詭」

兩岸政府間近年來的政治思維,集中表現在「統與獨」對立政治訴求及意向方面的片面性作為上。如臺灣政府方面追求「公投制憲「實踐(民主自決權力訴求雖有其正當性,然「立憲建國」路線的錯誤操作和危險性卻是「眾所周知的」)「VS. 」《反分裂國家法》(悴行政治與民族國家意志並試圖「武力相向」)「等。在這兩相對立且難有交集的「政治思維與權益訴求」的衝突敵視情態,得不到緩解反而加劇的情勢下,突發性政治動作(如「終統」及其後續作為)就是遲早會來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當然,如果能換一個角度思考,它也可能是導致超越性思維創新的機遇和時機。問題是,在此類變化及其可能引致的危機爆發之前,兩岸理論思想界是否已經真正認識到其政治理念衝突的本質與根源所在?是否已經在追求「政治理念與思維方式」的根本轉換和嶄新的建構?

需要指出的是,在當前兩岸政治關係方面,最為突出地是,所謂「法理台獨」概念,其實這是一個由大陸提出並被簡單化與濫用的錯誤觀念﹗其概念意涵被特指:主張臺灣政治外交自主與民主自決者,籍修改或變更憲法(消解「憲法一中」)以求達到「立憲建國」並與大陸中國徹底「切割」的目標。但實際上,臺灣這方面的訴求,無論是尋求國際上的「外交承認」和國際事務的參與﹔還是臺灣內部的政治與簇群社會整合及民主權利追求等,在當代法理政治上都具有其現實正當性與合理性。但如同兩岸關係發展及其解決,實質又都是「政治性的」。它所遭遇的最大「罩門」也是政治上的(無論內部政治衝突與相關政策的不同選擇處置,還是外部是否能夠獲得國際的「政治承認」。而絕不單純是臺灣內部的「憲法變更」的單面向的法律問題!)所以說,真正當代政治與法理上的思考,即不但有別於一般政治性權力意志觀念與思維,更重要的祂是人們開拓視野更新觀念改造陳舊的思維方式以獲得「真知」所不可或缺的。

所以,兩岸政府的政治思維與觀念判識,正好構成「同一政治思維層面」的對立兩極!不同的是:臺灣「終統者」面對著這一「政治難題」走的是實踐民主理念在「法律上求解」的路。過度片面強調了「自由民主權利」,而回避和忽略了憲政規範與當代政治規則/慣例遵循的重要性﹔而大陸面對臺灣民主權益訴求與統獨與否問題,採取的是回避當代政治法理的「理念原則」議題,和憲政民主整合再造的必經之路[理念制度性「程式與方式」]。而僅僅訴之民族情感和「國家大義」,只進行傳統方式的政治思考與「以經促政」的作為。

顯然,面對分割半個多世紀,而且以不同的制度與國家形態生活存在的臺灣社會人民,尤其是「民主化之後」情態。大陸「政經不一貫」的做法,並不能真正在政治法理上以當代世界普遍認同的理念原則(而不只是一個「政治概念化」和「獨斷化」的「一個中國原則」),最終說服自己和能使臺灣人民信服。簡言之:究竟怎樣統才能為臺灣人民認同與接受?以及「統」的當代整合建構的意義與方式(程式/體系/結構等),並沒有完成當代理念制度建構主題方面的探索與「說清楚道明白」!因為,大陸的傳統政治意識形態氛圍,不但阻礙了其自身的國家政治體制的變革,而兩岸真正需要的「當代整合建構的政治法律理論探索與實踐」,也被政治化的「法理台獨」概念和大棒所抑制了。

臺灣究竟在法理上是否獨立存在?

對此問題,當代「強權與法理」觀念上的對立,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判識結論。

若從兩岸歷史與現實的「事實情境」與「法意」上說,正如臺灣方面比較一致堅持和有識學者專家論述指出的:臺灣在事實與法理上就是「獨立存在」的。雖然,從現實的角度說,中華民國/憲法的內涵與外延存在「內在差距」並與當代兩岸政治現實存在有距離!但是,祂在當代政治法理上的「獨立國家地位」是勿庸置疑的!它面臨的問題實質,就臺灣內部言,是如何加強憲政實踐和實現關聯性現代轉換的課題!而在兩岸政治關係未來發展中,則是唯一具有法統正當性和當代憲政共同體整合建構的政治法理基礎與歷史典範意義。這是臺灣主張「立憲建國」者,必須深入反思並審慎抉擇的重要問題。否則,正如受到廣泛質疑的﹕民進黨政府的作為與對待「中華民國憲法」否定的立場態度,不是與大陸政府意圖本質上雷同了嗎﹖

所以,如何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現狀]–事實」又能正確認知並深刻闡釋/揭示其憲政民主意義﹖是臺灣現執政黨政府所面臨的政治困境的根源,和走出執政危機的關鍵。而兩岸若能從這一當代憲政法理與事實角度出發思考,彼此對相關問題就比較容易獲得「相互諒解」和可能從根本上來化解。而運用「法理台獨」這一概念來界定臺灣目前民主政治演變情勢,是中共傳統政治意識形態觀念與思維的表現,既不能理解與正確認知,臺灣人民在民國憲政法治下,追求民主權利的意志﹔又難以諒解臺灣政治自主訴求和外交上「被承認」的主流意向與願望。

當然,「權利與規則」是法理學上的一個重要的「對稱性範疇」,不可能「顧此失彼」只強調其一(正如《聯合國憲章》中明示「人民自決權原則」,但在其政治實踐上,又從不承認與認可:主權國家(指世界共認的)之一部分,「非經憲法程式的正當性過程」或經「政治協商解決」的「政治分離與獨立」的合法性與有效性。)﹔而「臺灣主體意識與現實權益確保」訴求並不能等同「台獨」(如同臺灣內部在野黨的「臺灣意識並不等同台獨意識」的主張,與「台獨運動者們」所致力於的「立憲建國」路線及其政治追求之間的區別)。而臺灣的「民主化權益訴求」,是否能夠在兩岸關係發展中最終實現其民主價值,雖主要取決於「兩岸政治實力關係」格局的變化和世界大氣候,但關鍵還是在能否被正確運用於兩岸關係的整合建構過程之中,而不在或不會僅僅根據其「憲法」變更與否而達成,應該不是什麼深奧的問題!

而從主張「臺灣獨立」的訴求者,當下真實意圖與目的看,政治權力訴求才是其關鍵所在!而其訴之或試圖籍變更憲法法律的途徑,實現「主權在民」的政治理念和建構新國家的目標,若單單從現代政治法理的「理念原則」上說,具有其「理論自恰性」與一定意義上的「合理合法性」。非但在臺灣,而在當今世界,也是愈來愈被「普遍認同」的當代政治法律理念!即法理上的獨立,其實一直是臺灣實現民主化轉型之後,政治理念與社會實踐的「歷史現在進行式」。從臺灣目前政治情勢,就其內部而言,它不是在法理上不成立,而是臺灣現行憲政規範和程式的限定,和「政治實力條件」及民意認同基礎不足(這點凸顯了「台獨」訴求在「政治必要性與可行性」方面的「認知缺失」)!以及外部面臨的:具有歷史與政治關聯性的大陸的堅決反對與國際社會比較普遍一致的「政策性政治認同」與國際政治秩序格局的制約。

所以,以反對「法理台獨」概念來界定「臺灣獨立運動」,雖然具有政治性宣導作用,但在理念思維上則犯了「政治法理觀念落伍」的錯誤!實際上遏制了兩岸關係整合所需要的「當代法理中國」整合重構的積極性正當思考,與建設性創新理念構想的生成。從而不但造成今天兩岸政治整合所面臨的,空前的政治觀念主張衝突對立的困境,實踐上也逐漸失去了兩岸政治整合的當代理念共識基礎,及其對「當代整合建構理念意義」與實踐功能作用的理解(如歐盟整合過程的意義與世界性區域一體化整合趨勢)!突出的是,在臺灣具有廣泛民意認同的「臺灣的前途和最終選擇必須由臺灣人民決定(認同與接受)!」這一「民主臺灣」現實獨立存在,並有權根據憲政規範與法律程式,決定其發展變化前景的當代法理原則(祂已逐漸成為臺灣朝野乃至全民的政治理念共識),難道是任何形式的強權意志可能剝奪和改變的嗎?

「法理台獨」概念的誤導及其造成的危害

概括而言,指斥臺灣搞「法理台獨」,其實只是就其表明現象和形式上追求法律獨立言,存在一定的合意性。但對其實質上「法理上獨立存在」的事實而言,就是不準確而且難以被接受的:無論從國際法的「綜合認知與法理平衡」需要,還是臺灣內部民眾政治認同及其趨向來看!因為臺灣民主化之後,臺灣社會與民眾所面臨的突出課題,從其自身而言,已經是「當代政治國家(和共同體)如何建構?並在國家憲政法律制度體系上如何調整完善的問題」?以及民主權力的「正當性與合法性」訴求,如何實踐並獲得(內外部)認同的問題?這裏與此關聯的問題是,在兩岸政治歷史既有聯繫又長時間分離存在的特殊情境中,凡關涉雙方的政治權益訴求(如主權爭議問題與政治統一和民主自決問題等)及其未來關係的整合建構,就存在「歷史現實的政治關聯性」。需要更多的進行「當代政治法理」層面的思考與探索!和有建設意義的「對稱性轉換」與「交互性政治法律作為」。從而在「獨立權益」與「政治一統」兩相訴求之間,尋求到現實政治的平衡。並為未來關係的整合建構奠定當代政治法理的制度化理性原則基礎與共同方向!

若從當代世界性政治實踐論,則是「當代民主的理念與意涵」在「遭遇或面對」政治整合和超政治國家(實體)整合,如何建構與實踐提升?的難題。就當今世界而言,唯有歐盟體在民主的「形式建構」與制度/社會實踐演變勢向方面,基本上有可能接近解決這一難題。但是,正如「歐盟憲法與歐盟憲政體建構」所遭遇的現實困境一樣,正如歐盟依然存在著「超國家民主赤字」的「權力與體制」問題等。而其他區域性整合與超國家一體化建構,則或者根本沒有觸及此議題,或者只是悴行「代議制民主」(國家主權代表政府間協定方式)與履行「公民複決確認程式」的民主制度化「主權在民」原則。但超國家/或政治實體間,當代憲政共同體的民主建構課題本身,可以說仍然是一個遠未解決的難題!雖然,兩岸關係問題,不但與歐盟建構的基礎不同,也與世界性超國家區域整合旋異。但是,若從問題的「法理制度的本質」論,同樣面臨的是「當代憲政民主理念制度的超級建構」的難題!僅此而言,兩岸雙方任何單方面/單一面向的「主權性」訴求與作為,都是難以成就其歷史地位與功業的!同理,兩岸任何符合當代政治法理原則的內在性政治發展演變,對未來兩岸整合建構又是必須而有益的。尤其是大陸中國的政治思維觀念的轉換與政治/體制的憲政民主化變革!

目前臺灣內部的政治窘境,可以說主要是民進黨政府「兩岸關係政策」方面的根本性決策失誤與過度的政治操作不當造成的。所以,從這層意義上說,臺灣法理獨立是個政治事實認定與被接受認同的政治問題,目前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追求的「法律形式上的’獨立’」。最大的問題是「程式上與政治實力條件」方面存在現實問題,以及國際認同與接受方面的不可行性難題。但它反映與突出的「實質問題」是,當今世界在「法理與現實政治之間的張力」或可以說是:當代國際法理政治秩序面臨的內在性現實衝突與世紀性改革重建的課題!這是大陸指斥其「法理台獨」論者,沒有意料和真正理解或難以認知的「政治理念與思維盲點」所在!如果仍然以傳統政治思維與對政治法理的片面理解,來定義「台獨」和片面認知臺灣民主政治所帶來的變化以及其發展的內在趨向或必然要求等等。就不僅限制或障礙了人們從當代政治法理(理念原則與制度精神方面)去思考「臺灣問題」及其可能的正確解決的途徑,並且窒礙了當代中國對於「現代民主憲政政治國家與憲政共同體」整合建構的法理政治理念與理論的探索,以及對政策轉變與實現方式的正確選擇的影響作用。

所以實踐上,大陸既然不能實現當代政治理念與思維觀念的轉換提升,和儘早實現政治變革。那麼,就只能過度利用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勢,挾持著日益增強的「政治與軍事強權」(指國家實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所必然呈現的勢向),而缺乏當代兩岸關係整合的「軟實力」(即能最終說服民意征服人心的當代理念政治與制度力量)。而一旦「強勢不再」或強權賴以存在的基礎–政治極權體制崩解之後又怎樣﹖另一方面,就目前臺灣的危機言,恰恰是大陸遇上了喜歡「針尖對麥芒」(硬碰硬而不知變通)的阿扁和民進黨人,才占到了「天時地利」。但關鍵的「人和[臺灣的民心]」條件如何全面達致呢﹖顯然,台海政治衝突不斷地升高,台獨不斷地「激進化」,一定意義上不正好反證了大陸中共兩岸政治思維的失敗嗎﹖其實,不明白當今世界「天下國家「事同一理(政治法理與法理政治),從而,對世界大勢與關聯的臺灣民主政治變化之趨向,以及未來兩岸整合建構的條件(無論大陸必需的政治變革(整合條件),還是兩岸整合建構所必須經過的程式和模式),乃至未來整合的理念基礎與目標體系等等。都缺乏當代法理的基本思考與政治整合建構的理念制度思想主導。

從長期看,就大陸當前面臨的內外政治制度性危機的根源言,恰恰就在對當代世界政治法理秩序演進變化的核心—政治法理理論建構與制度化前景方面完整思考的缺如!從而在兩岸整合與現代政治中國與法理中國重構這一時代課題方面,並未展現有創建與前瞻性的,符合時代潮流精神的積極有建設性的構設與作為來!而大陸堅持的所謂「一國兩制」方針,是一個實用主義的政治模式,雖然在大陸目前沒有人能夠挑戰其「權威性」,而它不能被臺灣人民認同與接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它雖然具有中和兩種制度與政治意識形態的「政治意味」,但缺乏當代憲政民主制度的政治法理「魅力」和精神內核。如何改造與轉換﹖進行當代政治法理的思考與理念制度探索,深刻反思現代中國憲政實踐教訓,汲取世界憲政民主的經驗,是唯一能夠啟迪中國人理性良知與政治智慧,並完成兩岸憲政整合體制度理念重建與實踐的根本途徑。

作者為居比利時中國學者

──《觀察》首發(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家同:兩岸競爭,別輸了國際觀和創意
李家同:團結在民主自由的大旗下(03/13/1996)
未普:台海局勢考驗兩岸執政者的智慧
官員:經續會將討論直航三通議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