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15)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5月20日訊】

    七十一 相對性感原理
  
  最小相對性感,指的是認同異性的最低閥值。如果低於這個數值,就可以認為那個異性為同性了。失卻了最小相對性感的認同,這個異性所具備的性別角色也就消失了。即使她(他)還保留著作為異性的性徵,但還是要建議她(他)可以考慮做個變性手術了。
   最大相對性感,與最小相對性感匹配,自然就是可容忍的最高的異性的性感特徵和行為心理。超過了最大相對性感這個數值,一個異性在對方看來就可以用蕩婦或 者惡漢來形容。這只是過於激烈的一面。在另一方面,女人氣過重會遭到「妖精」的污蔑,或稱之為病態美人。在男人身上,像張飛就算是超越了最大相對性感的一 例,最終有了殺身之禍。
  最大相對性感也可以應用在同性之間。超過了最大相對性感,就會出現同性戀。
  由於每個人對性感的感受經驗和忍受程度不同,那麼上面那兩個量值就該是相對的,而且,性感值的相對性本身就說明,異性之間的心理、行為上的差別並非是絕對的。
  
  人妖可說是充分運用了相對性感原理。他們是男的,卻能讓同性和異性都覺出十足的性感。他們既具有男性的最小相對性感,也具有女性的最大相對性感。他們實在是恢復了雄性動物本身在動物界的美麗身份。
   那些變性手術的目的,也是為了達到受術者在最小相對性感和最大相對性感之間的平衡。那些要做變性的人,早就對自己的性感有了深入骨髓的認識。當他(她) 認為自己身上具有了異性的最小相對性感,就有了變性的念頭。他(她)會逐漸對異性的最大相對性感產生期望,並通過打扮使自己的異性相對性感值提高。當這個 相對性感值由於自己天生性別的社會身份及生理障礙無法繼續爬升時,就走進了變性手術室。
  京劇當中的男旦也是這樣。他們在生活中依然可以保留男 子風範,只是在藝術中實施了變性手術。也有一些人把藝術中的變性特徵拿到日常生活當中,造成了同性相對性感和異性相對性感的混亂,讓旁人分外不得舒悅。而 那些爛電視劇卻把這樣的噁心搬上屏幕,使全國人民對相對性感原理有了更深的誤解。
  想想吧,有了相對性感的這兩個量值,我們是否會覺得這世界不再像二元結構那樣枯燥了吧。

  七十二 「惡」是這個世界豐富多彩的原因
  
  自中國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以來,道德狀況就一直是不斷爭論與辯駁的話題。潛藏深植在國人心中的道德並非一本清水帳冊,而是一部兼容並蓄歷史與現實、自身與他人、家庭與社會的天書。潛規則、行規、規矩、不成文的規定,這些都可構成道德的一部分。
   時代永遠是領先的,道德遲滯在後。雷鋒在那個時代可說是道德先鋒,其道德觀迎合了那個重公輕私的時代。這種道德似在昭示一個真理,道德是普遍的、而不是 特殊的。等到王海出現,人們才發覺,時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道德越來越強調特殊性,關注每個人的私有權利。人的身份、角色也悄然巨變,從社會主義的建設 者、主人翁變成公民、消費者、納稅人。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這樣一個各種經濟形式交織在一起的社會裡,也就同樣地複雜化了。各種各樣的新道德觀 出現、成長,就像大廈外牆上新增的一個個空調器。同時,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種宗教也派生各自的道德。時代與社會越來越多地發生著聯繫、關聯,道德所面 臨的問題也就越來越難以逾越。
  貪官李真在被判死刑後上萬言書,寫如何反腐。而我們每個普通人,一樣避免不了道德上的自詰。如果說貪官是這個社會最不道德的人,那麼他們也是從我們之中成長出來的,也是我們幾輩人不斷言傳身教培養出來的。
  看著紛繁複雜的道德事件以及伶牙俐齒所濺出來的道德飛沫,就能看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道德標誌著時代。在這個時代,就是多元的道德觀,互相矛盾的道德觀,處在不斷調和中的道德觀。
  道德的矛盾演進在當今這個時代已成為比奧運會還偉大的一項世界性運動。道德衝突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從東到西、從麥加到梵帝岡、從孔子到福柯、從小腳到鋼管舞,到處都是道德那黑蝴蝶一般飛舞的身影。
   中國社會的進步,實質上是市場經濟作用的結果。當官本位的道德光環逐漸消退、金錢本位的時尚皇冠初露端倪,道德更像一場作秀的遊戲。娛樂新聞中的炒作, 大部分都與道德和良知有關。明星依靠了一些道德上的越軌行為讓受眾們繼續記住他們。那些沒有成名的則靠了給道德的當頭棒喝一夜成名。惡名也是名。只要是 名,不分善惡。
  社會廣泛議論的話題主要聚焦在那些新事物上,它們的出生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不順眼的。牛仔褲、迪斯科、卡拉OK、試婚、私營經 濟、個體戶、典當行、染髮、韓流、炒作、贊助式婚禮、跪式保姆、文字官司、私人偵探。據說,新事物是不可戰勝的。但一窩蜂地把以上的所有東西都歸入新事 物,似乎很是牽強。
  如果說存在就是合理,那麼那些不合理的現象的存在,又怎能是合理的呢。其實黑格爾是說,凡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合理」與「合乎理性」完全不是一回事。
  牛仔褲否定了的確良,迪斯科否定了忠字舞,卡拉OK否定了大合唱,試婚否定了包辦婚姻,私營經濟否定了一大二公,個體戶否定了大鍋飯,染髮否定了一成不變,韓流否定了歌詠比賽,炒作否定了權威,贊助式婚禮否定了大操大辦,私人偵探否定了司法制度。
  說到這裡,道德演進的節奏已昭然若揭。時代的道德演進總是處在一個經濟平台之上,才得以充分展開。道德的演進不是只朝一個方向,而是多方向地發展。在社會的各個層面上,在時代的各個階段中,在道德的各個層次裡,都有一個「惡」的邏輯如同陀螺一般起到了動力的作用。
  我們時常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善」,會以為那是道德經行世界的結果。我們也時常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惡」,就會以為那是道德經行世界要打掉的妖怪。但如果認真深入去探解就會發覺,正是理性所表達出來的「惡」,才是使這個世界得以如此豐富多彩的原因。
  
  

    七十三 舉報上級雖然光榮,打擊報復仍然有理
  
  觀央視3月27日《新聞調查》「遼寧鞍山國稅局打擊報復舉報人李文娟」,想說的話雖非滔滔江水,但也綿綿不絕。
  首先,中國人對人際關係和人緣的重視程度明顯超過了所謂的「正義」。李文娟這樣做就是置自己於無立錐之地而後快,但她還是這樣做了。如果她不受到打擊報復,那才叫奇怪呢。
  中國社會歷來是修身才可齊家、才可治國、才可平天下,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想李文娟絲毫不以小家、小集體、小單位為念,直接去平天下了,把那些掃屋子的人晾在一旁,能不招人恨嗎。
  舉報人李文娟的遭遇正說明舉報的人生成本何其大啊,這也就注定了這樣的事情少而又少,於是就成了典型,成了央視新聞的調查對象。
  
  我國雖然有法可依,雖然執法必嚴,雖然違法必糾,雖然也嫉惡如仇,卻很少去動腦筋保護那些與罪惡做鬥爭的英雄們。
  於是雖然英雄輩出,似乎表明中國的脊樑依舊。但實在是鳳毛麟角,只能做英雄狀了。
  如何保護見義勇為者的今生後世,如何讓舉報人不受打擊迫害,如何為上訪者打通方便的信息渠道?
  說到底,就是如何保護公民的法律監督權。
  
  萬惡的勞教制度,原來是為了反右才頒布的,至今卻成了專門對付舉報人的武器了。實在悲哀,應立即廢除!
  鞍山市副市長和公安局長居然當起了法官,大筆一揮,以莫須有的罪名把李文娟關進勞教所,和蹲監獄有何區別呢。
  他們在這件事上到底有沒有違法行為呢?
  鞍山國稅局的負責人在這件事上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他是否違法了呢?
  《新聞調查》不應止步,而應該繼續深入調查下去,這才是記者的責任和央視的風度。
  
  當年的孫志剛之死帶來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廢除,如今的李文娟事跡能否使勞教制度早日壽終正寢呢?
  至少李文娟還活著,還能上央視,這或許就是社會的一個小小的進步吧。
  幸甚!

  七十四 因特耐特就一定要實現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物理老師深情地對我說:人類最早的光通信設備,就是我國勞動人民偉大智慧的結晶——雄偉的萬里長城啊。
   在一個陽光燦爛春風蕩漾的日子裡,我又登上了萬里長城,眺望著這座比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巨大億萬倍的光通信設備蜿蜒在蒼山墨嶺,暢想著當年周幽王烽火戲 諸侯的氣魄和褒姒一笑時的幽默。我穿過一座座曾用來屯兵駐守的城堡,進一步發現了長城是人類最早的高速公路,而且還是全封閉的。這些心得真令我由衷自豪, 並差點兒寫篇論文。
   很久很久以後,我聽說這個時代有個很奇特的網絡,叫「Word Wide Web」(中文意思是「全球信息網」),小名「因特網」。它能夠讓世界上所有人之間交流信息和思想,這令我想起了世界大同。可還有很多人管它叫「Word Was Waiting」(中文意思是「世界在等待」),原來它的訪問速度太慢了。看來乘飛機火箭進入大同世界是沒戲了,只有靠汽車了。所以,人們又美其名曰: 「信息高速公路」。
  
   挑燈攀盡網千樹,更織絡,站如雨。
   銅線光纖鋪滿路,模擬聲動,鼠標光轉,一夜群蟲舞。
   飽覽台北黃金屋,笑聞相約聊天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因特幽悠處。
  
  如同宋詞被塗鴉為現代派的戲語微言,我的田園夢也隨著信息時代的蒞臨和知識經濟的興起而破滅了。
  我是讀著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和李商隱的「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走過黃金時代那佈滿陷阱的青草地的,憧憬的是裡夫金式的自然生活,每日與閒雲野鶴為伍,和丘山溝壑圖存,比竹林七賢更閒得桂花落,比陶淵明更急於唯吾德馨。
  
   商朝的西伯侯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在公元前的某段時間曾被紂王囚居。他閒來無事便抽出褥席下的草根用曾曾太爺伏羲的陰陽八卦推演出了周易六十四卦。根 據今天那些已經洞開天眼可見常人所不能見的天師們的說法,自此以後三千年的中國歷史文化都可打周易六十四卦推繹出來了。這種理論看來比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更 容易上手,對現實生活似乎也更有指導意義。
  待到春秋時代,孔子尊文王夢周公,仁義禮智信獨成一家,溫良儉讓恭登堂入室。孔孟學說雖歷贏政焚書 坑儒,終由劉徹發揚光大。中庸之道漸成中國一獨門功夫。正當大儒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地挑揀拾掇著君子小人的精神學說時,柏拉圖卻站在雅典城堡裡對公民們 說:吾愛吾師,但我更愛真理。
  
  公平合理的社會制度是:發現真理的人享受真理。
  據說古希臘最早的哲人泰勒斯就因精熟天 象準確預測到來年橄欖豐收而大賺過一筆。如今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在這方面更是匪夷所思無以復加。世界上第一台機械式計算器是德國人 威爾海姆•什卡爾親自製作的。而偉大的哲學家德國人萊布尼茲則發明了可完成四則運算的通用計算器。但德意志的思想成果最終還是在硅谷 被山姆大叔給弄燦爛了。
  不過,萊布尼茲指出最早的二進位制是中國的八卦。作為四大發明傳人,我覺得他還挺可愛的。早在電子管計算機時代,美籍華人王安就已經提出了利用磁性材料進行存儲的思想。看來,在現代計算機的脈管裡,也流著華夏民族的血。
  
   起來,全世界孤獨的電腦。起來,還沒上網的主機。滿腔的電流已經接通,要為聯網而鬥爭。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網迷們起來,起來,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黑客。
   從來就沒有什麼通靈學,也不靠輪船飛機。要創造網絡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我們要奪回失去的時光,讓思想在宇宙激盪。快把那屏幕點亮,升級換代才是時尚。
   這是最高的快樂,團結起來到明天,因特耐特*就一定要實現。這是最高的快樂,團結起來到明天,因特耐特就一定要實現。
  
   在這個時代,最有知識的不一定最會玩兒,但最會玩兒的一定最有知識。
   玩兒不過是輕鬆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網絡中的遊戲規則也是玩兒出來的。電腦網絡廠商們根據自己對未來發展規律的設想製造著自己的玩具。規則就是市場上的共識,人們稱之為「協議標準」。
    我回想起小時候玩兒過的很多遊戲。用竹竿粘知了,能於萬葉叢中辨認那黑頭的位置。用網兜捕蜻蜓,放在家裡天真地以為它能震懾肆意妄為的蚊蠅。在黑泥塘裡捉 青蛙,那時候的青蛙又大又傻。打炮仗,並數次掛綵。玩兒彈弓,吃過紙疊的子彈疼得我直閉眼。紙元寶、香煙盒、瓷兒片在我眼裡就是堪與人媲美的資本。
    沒經歷過童年遊戲熏陶的人,也不會有一顆永遠年輕的玩兒心,也就達不到對玩耍價值的深刻認識。我看著那些在閃爍其詞的顯示屏邊聚精會神的小孩兒們,感覺他 們身上混合著信息社會的朝氣和後工業時代的老成。他們不幸地落生在一個不需要動手、一切都已數字化的世界,而我卻幸運地從一個無知無憂但商品還很匱乏的年 代成長了起來。
   別了,我的兒時玩具。我將在因特網上使你們的精神不朽。我將珍惜每一寸網上光陰、每一段字節數據,為了我,也為了你們。我將直面這沒有了你們的慘淡人生,我將永遠為曾經擁有過你們而自豪。我會繼承你們的遺志,永遠葆藏著對遊戲的深厚感情。遊戲要從娃娃抓起。
   小隱隱於林,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網。
   讓我們做一個真正的隱者、不朽的玩家!
  
   在聯合國,有一次英、美、以色列的代表在一起聊天。
   英國人說,我們國家的工地,一挖就挖出好幾百年前的電話線來,說明我們很早就有了先進的通信技術。
   美國人說,我們國家的工地,一挖就挖出好幾百年前的光纖來,說明我們很早就有了光通信技術。
   以色列人最後說,我們國家的工地,一挖什麼也沒有,我們用無線。
  
  現在,中國電信的分組交換網連接了所有的縣城,ATM高速骨幹光纖網把全國省會和重要城市整合為一,因特網聯繫著千家萬戶,多媒體憧憬著各種新奇業務。
  再也沒有人為抄寫《金瓶梅》裡的那些刪節段落而夜以繼日了。也再不會有哲學系研究生為本地圖書館裡查不到福柯的英文版《詞與物》而心煩意亂了。再也不必為查一個典故的出處翻遍《二十四史》了。也再沒有人去造第二個「天一閣」了。
  孔老二說:吾未見好德有如好色者也。他的這句話除了語文課本上的解釋外,還有深層的傳播理念在裡面:色情總是比德行更容易傳播,知道萊溫斯基小姐的人肯定多於雷鋒爺爺。
  
    網絡就是這樣一種媒介,充斥著聲音、色相和數據,是一切礦藏的淵藪和垃圾的歸宿,是一切縱慾狂的天堂和失落漢的樂園。它銷售新聞,販賣真理,複製知識,使 地球上的所有人一下子都從痛苦的白癡變成了沾沾自喜的先知,又一下子從自以為是的先知變成了幸福的傻瓜。網上傳播著「0」和「1」組成的情感,就像我們用 蛋白質和脂肪酸所構築的友誼一樣。親情、友情、愛情、嫉妒、冷漠、仇恨,都能從1024X768的畫面中分辨出來。
   傳統的書店、電影院、學校、商店、郵局、餐廳等眾多服務設施都將被移植到網上,這是一個虛擬的社區、一個虛擬的城市。那遍佈大街小巷的電線、光纜、同軸纜,還有那與白鴿齊飛的無線電波居長天一隅的人造衛星,都是這座虛擬城市的神經。
   在這裡,新的觀念正蠢蠢欲動,新的道德將應運而生。是人,賦予了它生命,賦予了它勃勃生機。它自由地生長著,如離離原上草漸漸地連成一片,似星星風中火頓成燎原之勢。
  
   我一直認為,如果人類沒有因無聊的慾望而對原始森林進行了過度破壞,艾滋病毒本來也就是非洲黑猩猩之間的一種昂貴稀有的性饋贈。
    在電腦網絡上,計算機病毒堪與艾滋病毒相提並論。可以說,它是美國科普作家雷恩在其1977年出版的科學幻想小說《PI的青春》 (《Adolescence of PI》)中發明的。後來,美國的計算機安全專家弗裡德•科亨博士通過試驗使幻想變成了理論上的現實。
   關於電腦病毒起源的猜想也和艾滋病毒一樣,莫衷一是。
   惡作劇說認為,人的戲劇才華之橫溢之出眾於靈長,是一種難以控制的混亂力量。看看吧,在世界各地上演的戲劇之多,無非是讓人覺得這個世界還不至於淡如水罷了。電腦病毒就是人類的戲劇本能之劣根性的產物。
   自我保護說認為,病毒是自我保護的產物,軟件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在用戶不遵守商業道德的時候使他們的機器染上病毒。
   遊戲說認為,由於《聖經》規定了人命定永遠是上帝的孩子,所以人類也就放棄了長大的理想而對遊戲人生充滿了興趣。電腦遊戲之一就是看誰在網上能先破壞別人的機器而又使自己完好無損。
   我覺得如果電腦沒有病毒的話,就像1977年以前,它還真很像件完美的工藝品。但當病毒出現了,2000年問題也發生了,我感覺電腦就真的成了一件藝術品了。
   病毒就是雕刻家手中的刻刀,病毒就是瓷窯裡的熊熊烈焰。病毒是霜,是雪,是虛擬的世界裡那無法抗拒和消滅的自然災難。
   這就是人類所創造出的產品,它反過來給人類提出了新的問題。就像原子彈、空氣污染、旱澇、戰爭,可以說,電腦病毒也是人類得以不斷進化發展的非常規動因。
  
    如果茹毛飲血能滿足人的精神,今天的狩獵業將比旅遊業更加發達。人們大可以在長白山自由自在地打獵,也不必為傷害一隻華南虎而坐牢。若是耕種莊稼、栽植果 樹或養殖牛羊能搞掂人類的慾望,今天的農林牧業將比電信業更加有前途。人們可以在田園風光裡指揮若定地用電子技術控制一切作物的生長,陶醉在母牛身邊像喝 唯真礦泉水一樣狂飲著鮮牛奶。
   然而工業的長足進展深刻地破壞了古老的森林與農莊。天空已鑲滿不銹鋼的窗戶,大地上結遍塑料薄膜,海洋被厄爾尼諾和科羅娜攪拌得如巨型小天鵝洗衣機,連上 帝都偏愛通過原子鐘記載世紀的輪迴。人類不僅擁有一望無垠的田野阡陌,還親手締造了縱橫交錯的公路網、有跡無形的航空航海網,還有電話網、無線蜂窩網、廣 播網、有線電視網,甚至銷售網、營業網、關係網。可見,人類比蜘蛛更喜歡也更善於編織網系。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電腦網絡一出現就倍受青睞並很快成為最時髦 最高級的網絡形式。
  人類逐漸褪盡了類人猿的臉毛,露出鮮明的面部特徵。在社會裡生存,人臉是每個個體為社會所認識的重要手段。在每張臉上都赫赫然寫著:官職、地位、名氣、財富、宅電、手機號、辦公室電話、帳號、住址、網址。這些恐怕都是羽西化妝品所望塵莫及的。
  
  在模擬時代,長江模擬著黃河,農村模擬著城市,好漢模擬著綠林,兒媳模擬著婆婆,城市模擬著城市,單位模擬著單位,樓房模擬著樓房,人模擬著人。
  每一支農民起義軍都模擬著現政權的制度,
  每一個朝代都模擬著上一個王族的命運,
  每一位新登基的君主都模擬著先皇的口氣,
  每一位朝庭命官都模擬著忠恕人臣,
  每一個家庭都模擬著孝悌慈嚴,
  每一個男人都模擬著齊家修身,
  每一個女人都模擬著相夫教子,
  每一個學子都模擬著先賢至聖,
  每一個愛情故事都模擬著梁祝賈林。
  
  數字意味著可以任意存取,可以隨便切割,可以全部刪除,可以瞬間複製,可以打亂重來,可以壓縮釋放,可以量化社會的個性。
  數字跳躍了綿延的歷史。我們聽磁帶上的歌曲,必須一首首地聽,一首首地過帶。而在數字式光盤上,可以瞬間從當下跳到其它任何一首上。這件事雖很小,卻引出了我們閱讀歷史的新方式。
   因特網中使用的超文本傳輸協議,是對我們日常閱讀方式的反動。在日常閱讀中,書的句子、段落、章節、頁碼的順序都由作者決定,讀者是被動閱讀的。而按照 超文本方式做網上瀏覽,卻能完全脫離三維物理世界的束縛,利用一組多維指針,你可以選擇某一部分並將其引申。整個文字結構乃至多媒體系統彷彿一個宇宙,任 何一個星球般的信息分子都能與其它事物用引力相連,就像典故的手法擴展了詩意的時空。
  我們那麼輕易那麼流暢地打開著觀念中的觀念、思想裡的思想、藝術中的藝術、慾望裡的慾望。我們超越了「我注古人」抑或「古人注我」的星形歷史抽像,達到無限多維的菩提境界。數字教會我們新的思考方法,也許因此我們將不再以為我們的歷史是如此沉重。
  
  在數字時代,模擬時代那千手千眼的觀音變成了千網萬站的利維坦,而一切模擬的歷史、財富、文化都將轉變為數字,從而成為共生的簇群。數字的空間融化了模擬的時間。所有地球上的民族、種族、群落都超越了歷史的羈絆,因特網與數字為人類找到了相互交流的世界性語言。
   因特網不再面向連接,也就是說,人與人、站點與站點之間不再有必然的聯繫。根據互聯網協議的原理,一個網絡個體欲訪問另一個,需先發出探詢對方的信息, 待對方作答確認後方可進入。這就意味著,每個個體的權利是一樣的,都有獨立的個性。他們共享著帶寬、軟件、信息,分擔著費用、事故、病毒,文質彬彬地各取 所需。
  信息是全方位發散的財富,其普天同照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太陽。只有信息社會才能真正地實現平等。珠光寶氣已變得俗氣昭昭,信息社會自有它 的信息貴族。他們比精神貴族更關注現實,比皇家貴族更具號召力,比明星貴族更有活力。哲學所上下求索的、藝術所苦思冥想的關乎生存的問題,都將在網絡時代 得到最可操作的解決。
  

  七十五 中國魔術在耍甚麼
  
   這世上有一樣東西,即使在如今這個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年代裡,依然很保密。那就是魔術了。市面上,盜版書店裡,幾乎看不到魔術揭密之類的書。為什麼呢?不 是因為魔術行業的保密工作嚴密有加。想想那些大片的碟版都能在其未公映前被盜,就能明白何以魔術還依舊是魔術。因為大家基本上不看魔術,對魔術沒有興趣。 魔術,不過是在酒酣耳熱之際的祝興小技。
  中國魔術即使經過大衛表演的洗禮,依然故我地表演著大變活人和禮帽藏鴿。那些魔術師到底在想些什麼,又在耍些什麼呢。他們完全把魔術當成一門類似雜技的技巧,憑著手法和機關以為就能吃遍天下。
  他們應該知道,魔術是前科學時代的產物,是利用了人們在科學低能時代對世界的興趣。當然,或許這裡還有氣功的功勞。
  但他們決不會想到,魔術在如今的科學發達時代,應該按照科學的理論進行改造,應該把那些牛頓力學的圖解改造到時間簡史當中去,應當和科幻、未來學相結合,應當讓魔術具有黑客帝國般的體驗感。這,才是中國魔術的方向。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轉自互聯網論壇﹐未經本站核實

相關新聞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6)
組圖:中國大陸社會百態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7)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8)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