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過熱的經濟越調越熱–溫家寶的難題是什麼?

梁京

標籤:

【大紀元5月23日訊】3月14日,溫家寶在一年一度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及時、果斷地採取了宏觀調控的措施,打了一套‘組合拳’。現在可以說,宏觀調控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成功地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避免了物價的過度上漲,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地運行,保持了物價的基本穩定。”但時隔不到一個月,中國大陸的官方統計資料就表明,溫家寶自以為得意的那一套宏觀調控的組合拳,並沒有像他自己希望的那樣有效。

大陸第一季度GDP的增長速度,高達10.2%,遠遠超過“十一五規劃”年增長7.5%的期望。更嚴重的問題是,過熱的經濟有進一步加速的強勁勢頭。具體的表現就是大陸銀行貸款的高速增長。一季度大陸新增貸款是1.26萬億元,超出全年2.5萬億元調控目標的一半。5月15日,大陸最新公佈的資料是,4月份新增貸款3172億元,達到歷史同期最高水準。

為什麼大陸的過熱的經濟會越調越熱呢?溫家寶的難題到底是什麼呢?

一種說法是,溫家寶不懂得如何使用市場手段來實行宏觀調控,主宰他的思維的依然是偏好行政手段的慣性。按照這種說法,如果溫家寶早早提高利率和提升人民幣幣值,大陸的宏觀經濟早就穩定下來了。但是,這種說法遭到了一些很有學識和影響的學者的反對。包括堅信市場經濟的張五常,他就不認為人民幣按照教科書實行浮動匯率能夠解決大陸對外經濟平衡的問題。

那麼,是不是溫家寶不懂得在大陸經濟失調的背後,有許多深層的體制問題呢?這些深層次的問題不解決,任何所謂的宏觀調控只不過是揚蕩止沸,治標不治本的舉措。我的看法是,溫家寶作為總理,應該比其他人更深刻地認識到大陸經濟的深層矛盾。就3月14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溫家寶就指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說到底是經濟結構問題,經濟增長方式問題和經濟體制問題。”既然如此,那溫家寶為什麼不來一個釜底抽薪,標本兼治呢?

溫家寶自己的回答是:“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問題需要時間。”因此,“擺在政府面前的第一位的任務,是通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句話實際上洩漏了天機。溫家寶知難而退,他選擇了回避矛盾,繼續讓經濟在錯誤的軌道上飛跑。問題是,沿著錯誤的增長方式,中國大陸的經濟能平穩嗎?能給溫家寶從容的時間來解決各種深層次的問題嗎?恐怕溫家寶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說的話。

溫家寶的問題,並不在於他看不到大陸經濟存在的問題,也不在於其他人看不到這些問題。事實是,越來越多的人都看到了大陸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是難以為繼的,危機不久就可能爆發。對於溫家寶來說,真正的難題是如何對付從這些“深層問題”獲得巨大好處的既得利益集團。

目前大陸的情況是,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局面早晚維持不下去,另一方面大家都看到,尤其是大陸體制弊端的既得利益者看得更清楚,胡錦濤溫家寶一時還拿不出什麼辦法來對付他們。於是,既得利益集團就產生了一種更加強烈的衝動,再撈一把。

大陸各種體制弊端的既得利益者抓住了胡錦濤溫家寶害怕經濟增長減緩的恐懼心理,抓住了他們既想撥亂反正,又不了手的政治困境,越來越大膽地從瘋狂的信貸擴張中攫取自己的利益,是這一次大陸信貸膨脹的主要原因。據大陸媒體報導,大陸各省市政府,無視胡錦濤溫家寶控制經濟過熱的明確意圖,在今年的一季度與各大銀行簽訂所謂“銀政合作協定”,由大陸的國有銀行對政府承諾了近9000億元人民幣的信貸支持。正如大陸人民銀行所指出的,這些政府背景的中長期貸款根本就沒有正常的還款來源,完全是一種變相的透支。

地方政府和國有銀行互相勾結所進行的這一“金融創新”,終於被大陸當局的一紙“緊急通知”喝令停止了。但是,既得利益集團與胡錦濤溫家寶之間的博弈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只要胡溫想不出辦法來化解或瓦解既得利益,既得利益就總能想出新的花招,來化解溫家寶的宏觀調控。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梁京:胡溫的新三農政策爲什麽行不通?
梁京:“反思”能救改革嗎?
梁京:從跪著的“自由”到跪著的“民主”
梁京:大陸道德重建困難的根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