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英女王最為害怕的事情

平時不過問政事的英女王對全球暖化罕見介入引全球關注

標籤:

【大紀元5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廖佩妮編譯報導)《浮華世界》雜誌(Vanity Fair)5月8日刊登赫茲嘎德(Mark Hertsgaard)標題為「當華盛頓沉睡時」(While Washington Slept)的文章,為讀者提供了一些關於全球暖化問題上美英兩國首腦互動的內幕。作者稱全球暖化是一個英國女王最為害怕和國際大亨們緊張的問題。

文章說,卡翠娜颶風襲擊美國紐奧良市的十個月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萊爾正因為美國總統布什進行私下會談。這樣的會談由來已久,自1952年女皇即位以來,她與首相星期二傍晚在白金漢宮的會談就成了傳統。為了確保會談的保密性,與會者只有女皇和首相,內容也鮮少為外界所知悉。也因此,當倫敦記者報導女王對首相布萊爾表達嚴重關切美國對全球暖化的態度時,女王對世界政局的罕見介入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今年英國的春天比五十年前早了三個禮拜,在位多年的女王親眼見證了氣候的變化。女王從科學家那裡學到,溫室效應的氣體會把熱氣困在大氣層裡。只要燃燒石油或是森林著火,二氧化碳就會釋出。而二氧化碳佔溫室效應氣體的大部分。全球暖化會在二十一世界末,讓冰河溶化,海洋上升,海平面可因此上升三英尺。許多沿海的城市都將被海洋淹沒,英國的城市也不例外。全球暖化更會促成愈來愈多像2003在歐洲造成三萬一千人喪生的熱浪。

女王要求布萊爾向美國總統布什提出她的關切是有原因的。一百六十二個國家共同擬定京都議定書,要求工業國家將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度減少百分之五。儘管這樣的百分比較所需減少的百分之六十仍遠遠不及,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美國卻拒絕接受這項協議。這讓像中國、印度及巴西這樣的開發中國家質疑為何他們得接受協議。美國在2001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英國首相布萊爾曾經為此批評布什政府。但在2004年,儘管美國拒絕接受議定書,布萊爾仍宣稱,全世界對抗氣候變遷的戰爭,缺美國不可。

布萊爾為支持美國在伊拉克的戰爭,以自己的政治前途做了賭注,布什的確欠了布萊爾。為了迫使布什有所動作,2005年八國高峰會布萊爾將氣候變遷列為首要議題。在此會議召開前一個月,布萊爾就曾飛到華盛頓和布什商討此議題,同天,中國、印度與巴西等國也聯合聲明,要求各國對氣候變遷展開立即的行動。

布什政府仍舊對固定溫室氣體排放量投了否決票。七個禮拜後,卡翠娜颶風以慘重的代價讓美國政府知道氣候變遷的嚴重性。儘管沒有人能肯定全球暖化和卡翠娜颶風的關係,但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全球暖化很可能使得像卡翠娜這樣的超級颶風愈來愈多。因為全球暖化使海洋變熱,這是形成颶風的先決條件。卡翠娜颶風讓我們預先看到全球暖化後,二十一世紀的颶風會是什麼樣子。卡翠娜襲擊的正是低於海平面三英尺的紐奧良市。三英尺恰好是英國科學家預估海平面上升的高度。也就是說,未來很多城市將會像二十世紀的紐奧良一樣。全世界大約有六十五億的人口居住在海岸邊。阿姆斯特丹、威尼斯、上海、馬尼拉和加爾各答等城市將會成為首當其衝。

文章說,科學家認為氣候變遷問題比恐怖主義更為可怕。因為全球暖化來自人性對石油、煤與天然氣的依賴。人們並不想放棄這些能源。幸運的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不像布什總統所聲稱會重挫經濟。英國科學家金大衛爵士表示(Sir David King):「英國的經濟在溫室氣體降低百分之十四後,卻成長了百分之四十。」最終人們還是得尋求其他替代能源,不只是因為全球暖化的關係,昂貴與難找的石油也是因素之一。如果政府下定決心制定以替代能源為目標的政策,設定條件並加以鼓勵,企業是會回應的。

美國大眾對氣候變遷的討論遠遠落後歐洲,許多民眾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一無所知。這是因為在美國,對氣候變遷的意見往往正反都得報導,以「平衡」新聞素材。即便一方報導沒有科學佐證,也因為「平衡」原則,使得氣候變遷的嚴重性無法被大眾所得知。歐洲媒體不這麼做,他們只報導科學證實的意見。美國媒體儘管報導氣候變遷,也僅將其視為是環境議題,而不是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文章說,因減少溫室效應而遭受的短期經濟挫折,長期來看,會因為新的技術突破而彌補回來。然而,氣候一旦變遷,可能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彌補過來了。布什政府須要為氣候變遷採取更多的行動,這必須由富有的已開發國家開始做起,畢竟已開發國家過去以經濟發展為由犧牲了環境保護,現在不能讓開發中國家或未開發國家承擔責任。如果美國還選擇繼續沉睡,地球的反撲將是巨大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人類應立刻採取行動 對抗全球暖化現象
摩納哥親王攻北極極頂成功 警告全球暖化
科學家預測全球暖化將導致物種滅絕
加拿大北極熊可能二十五年內絕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