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19)

標籤:

【大紀元5月30日訊】

  九十一、網絡新偶像的偉大意義
  
  新偶像浮出網絡,意義重大。它在向現實岸上諸君展示曼妙的同時,也在向那些著名的高級且時尚的娛樂垃圾挑戰。
   那些高級娛樂垃圾之所以高級(參見第四十八章《中國文化垃圾論》),是與比較低級的網絡新偶像比較而言的,畢竟前者都是在社會上已經相當成熟的垃圾,而 且是專業人士忝著臉皮搞出來的,其海拔水平自然在網絡新偶像之上。而大多數的人因為其常見,也就不以之為垃圾,其臭氣反而有越來越香的可能。
  但是,已經出水的新偶像以其獨特的清芬提醒了我們:垃圾永遠是垃圾,即使那是上億元才堆起來的。
  正是高級娛樂垃圾的滋養,使得網絡池中有了新偶像的種子。再加上大眾的心領神會,終於出水。出水的新偶像立刻照出那些高級娛樂垃圾的醜陋。
  它們就傲然屹立在我們的生活大平原上,它們就在我們熟視無睹的日常中侵蝕著我們的理想,它們有著合法的外衣與學術的支撐,它們以文化暴力壓制著我們的呼吸。
  出水的新偶像喊道,看哪,那些大個兒的垃圾山啊,多麼鬱鬱蔥蔥,可它們就是我身下的河泥啊。
  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越高貴的垃圾山越臭不可聞。
  這,就是網絡新偶像的偉大意義。
  
  
  
  
  九十二、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
  
   中國的儒家是倫理學派,而且拒斥邏輯。其中的概念都是先驗的,或者說,是不能論證只能實踐。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又開了一個先驗的哲學源頭。從此 一切可表述的東西,其核心是邏輯演繹或分析的東西,都成了等而下之。即使形而上的邏輯,也不及老子的一個道、孔子的一個仁。
  後來的思想大多是在儒道基礎上的發揚。其體系的建立,也多是先驗的方法。
  由於春秋思想的早熟,使得對大自然的研究被放置在從屬地位,以致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使得人事代替了天象自然,使中國人的興趣更多地集中在人學上,而不是科學上。
  對比古希臘哲學,我們在百家爭鳴時代確實沒有多少自然哲學。先人們似乎早就明白,他們去思考大自然的問題是瞎耽誤工夫,是「名可名,非常名」。於是,發達的科學代替了古希臘幼稚的自然哲學,二十世紀的科學哲學把科學從實證的道路推上哲學的高峰。
  屈原有《天問》,可見對大自然的興趣,文學家甚至超過了思想家。除去墨家一些實用科學外,諸子從來沒有把科學上到哲學的層次。前面說了,我們的先人已經把一切可表述的邏輯演繹或分析的東西(包括科學哲學、宇宙問題),都歸入等而下之的部分。
  一種哲學,只當被本民族的語言說明白的時候,才標誌著這個民族真正地理解了。自然哲學來自西方,但並不是說所有哲學都來自西方。
  我們的先哲既早熟又獨斷,既智慧又無奈。他們所留給我們的哲學(思想)財富到今天並沒有被說清楚。那麼,我們是否急於創造新的哲學呢。
  
  
  
  
  九十三、IT文學之路
  
  IT文學就是信息時代(Information Time)的文學。實際上,這個時代的靈魂不是網絡,而是信息。網絡傳遞了信息,才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觀念。所以,真正滲透到人們心裡的是信息。
   身處在信息時代的我們會發現,信息時代與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了歷史學。以前我們看到的歷史,是存儲在紙張、碑石、木頭、竹簡、甲骨和人的記憶裡的歷 史。這些歷史信息極其有限,而且經過了人為的篩選和篡改,真假難辯。王國維在《古史新證》裡提出「二重證據」法,想以此更準確地研究歷史文化,但「二重證 據」也不過是一種簡陋的方法。正是真實信息的絕大量丟失,才使歷史學和歷史考古學如此發達。
  現在,人類發明了磁存儲技術、光存儲技術、網絡傳輸技術,它們完全代替了紙、碑、木和人的大腦,能夠完整並安全地存儲信息,不再會有信息丟失這種情況。歷史考古將變得沒有用處,歷史學將轉化為信息提取學。
  那麼,IT(信息時代)文學是什麼樣的呢?
   中國人自古講究的就是歷史與命運,向來以命運的想像力來補充個人史的缺陷,從而構成個體的命運史詩。而信息的極大豐富,使我們不再有歷史的沉重感,從而 使我們對待命運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信息的極大豐富,為想像提供了無限多的樣式,從而徹底超越了古典主義。宇宙是無限的,人的想像力也是無限的。想像是快樂 之源。
  我們身處在前信息時代向信息時代過渡這樣一個時期,各類傳統的文學母題依舊存在,諸如:愛情、童年、歷史、土地、苦難。而信息時代的各 種概念又蜂擁而來,像:網絡、基因、光、硅、知本。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凝聚著這兩類不同時代的觀念,既彷徨又焦慮,既充實又迷茫。但我們終是知道自己的前 途的。
  一批批新生代小說家走上了時代的舞台,他們帶著經濟殖民地特有的藍色新鮮氣息,虔誠地向著西方遙拜。他們的小說技術沒有多少長進,但內 容上卻異常大膽,但他們是找不到自己的一代。他們沒有了愛情、童年、歷史、土地、苦難,他們也沒有網絡、基因、光、硅、知本。他們晃晃悠悠,穿街過巷,無 所事事。他們再無對事物進行深理窮究的毅力和知識能力,而是滿足於時代表面的光怪陸離和豐富多彩,並自以為無所用心才是時代的潮流。
  而IT文學不是這樣。它將以信息學的眼光看待歷史,把歷史作為前信息時代來反襯信息時代。
  IT文學真誠地對待信息這個幽靈,認識它,解剝它,理解它為人性之本。信息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幽靈,它與文字藝術的結合是大勢之必然。
  真正的IT文學,需要極高的想像力才能和信息時代相匹敵,科幻將會與文學完美結合。人們不再生活在匱乏的世界裡,所以人的想像力也充滿了科學意味和智慧色彩。新的母題文學將不斷被創造出來,文學想像力不再受到傳統習氣的約束和影響。
  IT文學以信息為自己的靈魂,從而與空洞的網絡文學涇渭分明。它必將為才有八十三年歷史的中國現代漢語找到新的時代道路。
  
  
  
  
  九十四、《圍城》證明錢鍾書患有貧血症
  
  《圍城》一書是錢鍾書唯一的長篇小說,也是研究其思想與文學相結合的最好文本材料。在《圍城》裡,錢鍾書的聰明俯拾皆是。弔書袋,吊洋書袋,寫《管錐篇》寫多了,吊吊也無妨。
   書中人物多是知識分子,寫得也是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男主人公方鴻漸是個不學無術但又不甘寂寞的人,每每發表高論似乎看破世塵,卻總是被現實教訓得體無 完膚。還有眾多的其他人物,各自擔當了知識分子(《圍城》裡只有社會科學的知識分子)一種或幾種的性格。他們相互衝突,彼此勾結,彷彿一卷知識分子的生態 圖景。
  但錢鍾書在知識分子人物上描寫得越生動,越讓我確認其貧血症的存在。因為這本書似乎該是在講一個存在主義命題:圍城。城裡的人想衝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這是一個多麼蒼白的命題啊,它的含義怎樣才能進一步引申呢。
   《圍城》只不過在揭示各個知識分子的各個性格,人人都有缺陷,而最正派的人物居然就是方鴻漸了。他能採取批判和自我反思的方法來看待事物,能在高校長、 報社及老婆的姑媽面前採取高姿態,能不與李梅亭這樣的齷齪之輩同流,還能看破婚姻等等。作者顯然是通過方鴻漸及第三人稱的敘述採取了批判現實主義的手法。
   可惜的是,這種批判現實和「圍城」命題有何相干呢。作者論及「圍城」,還說過另一個比喻:籠中的鳥想飛出去,因為覺得不自由;而籠外的鳥卻想飛進來,因 為可以有吃有喝。可惜的是,這和知識分子的現實生態有何關聯呢,難道就是為了說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名達天下與歸隱山林之間的辨證關係麼。
  作 者之所以要把這部長篇叫做《圍城》,恐怕正是私下嫌自己的作品沒有一個好主題,完全不知這種對知識分子的現實批判能有怎樣偉大的內涵,又不甘於自然寫實般 地一路下去,就弄來個貌合神離的名字和命題張冠李戴。縱然文中有再多的至理名言、人情練達、聰明論調、文化比較、中英混雜,卻更加證明了其貧血症的毋庸置 疑。
  
  
  
  
  九十五、中國標語的潛意識
  
  中國的很多標語一般來講是紙老虎,很嚇人。有些鬼符的意思,可能是專門用來嚇鬼的。至於人,看得多了,也就不怕了。
  進而言之,那些標語大多在宣傳國家和當地政府以及標語牆所有者的政策、想法、觀念、廣告。這些內容混合在同樣一種文體當中,足見出中國特色是政、經混合,權、商不分。
  
  由於毛主席他老人家特別喜歡發動群眾,也包括生孩子,所以不讓節制人口。於是後來人只得搞起了計劃生育,在廣袤的鄉村就出現了很多相關的標語。
  宣傳國家人口政策的,如:
  國家興旺,匹夫有責;計劃生育,丈夫有責。(男人的地位依舊強大)
  見證懷孕,持證生育!(中國的證實在是太多了,建議一證制)
  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滅三胎。(跟當年劉伯承的「達一個,夾一個,看一個」異曲同工啊)
  堅決打擊流產女嬰!(應該補上「的行為」)
  一人結紮,全家光榮!(啟發人們的榮譽感)
  
  引導生育生產活動的,有:
  少生孩子多種樹,少生孩子多養豬!(迎合農民心理的佳作)
  結貧窮的扎,上致富的環。(加:今天是個好日子)
  農村想不窮,少生孩子養狗熊。(把孩子與狗熊相提並論,和舊上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近似)
  
  放狠話的,顯然是被上級的指標給逼急了,很可能是一票否決的硬指標啊。這些標語的核心就是不破不立、趕盡殺絕。如:
  寧添十座墳,不添一個人。(「三光政策」吧)
  寧要家破,不讓國亡。(十足的忽視個人利益,很像人民公社時代大煉鋼、大辦食堂的勁頭子)
  通不通,三分鐘;再不通,龍捲風!(洪水猛獸,苛政猛於虎的表現)
  誰不實行計劃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罪莫大焉)
  喝藥不奪瓶,上吊就給繩。(他人即地獄的搞笑版)
  
  那些關於結紮的標語看上去跟獸醫行徑似的,如:
  超生就扎!(乾脆,鮮明)
  一人超生,全村結紮!(明顯侵犯人權,但為了達標也顧不上了,實行連坐與保甲制度)
  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一、二、三、四!)
  一胎環,二胎扎,三胎四胎殺殺殺!(從人多力量大到殺殺殺,怎麼跟殺右派相仿)
  該扎不扎,見了就抓。(跟階級鬥爭差不多了)
    
    關於強制人流的標語也特別多,而且都有個「流」字,真是鮮血淋漓啊,只有真的猛士才能面對。如:
  能引地引出來,能流地流出來,堅決不能生下來。(措施齊備,防患未然,決不能亡羊補牢)
    寧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個。(只求政治指標的完成,不顧人民死活)
  該扎不扎,房倒屋塌;該流不流,扒房牽牛。(還能說什麼,暴政)
  
  以上這些與計劃生育有關的標語特別醒目,每個火車上的旅客在窗前吃蘋果的時候都能看到。當我們坐在火車裡享受著人性的服務時,在火車外、鐵道邊,侵犯人權的標語口號卻如此赫然而出、扎眼地存在著,著實令拿蘋果的手抖上幾抖。
  但如果回頭想想火車票如此難買、黃金周如此擁擠,也就繼續吃下可人的果實,即使裡面有些小蟲,但更甜了。
  
  還有一些政治、經濟、教育方面的標語口號也是耐人尋味,如:
  以三個代表指導我們的屠宰工作。(這簡直就是在諷刺)
  集體上訪違法、越級上訪可恥!(愚民是肯定的,關鍵是還引入了榮辱觀)
  [貧困縣]我們的工作重點是管好兩個口,填上面的口,堵下面的口。(貧困並不限制想像力啊)
  [歸還農業貸款]人死債不爛,父債子來還!(太狠點兒了吧)
  誰侵犯投資者,誰就是人民的罪人。(誰能代表人民?)
  農村信用社是老百姓生活的貼心人。(還好)
  不娶文盲妻,不嫁文盲漢!(和文盲結婚就不能幫助他脫盲嗎)
  養女不讀書,不如養頭豬!養兒不讀書,就像養頭驢!(狠)
  [大慶油田買斷工齡職工刷出的標語]青春獻給黨 老了沒人養。(早就該想明白,上山下鄉難道還沒把你們教育明白)
  
  在這些標語中,能夠看出政府和民眾(公民)都想通過標語這個中國特有的政治文體來表達自己的強烈意志。
  至於有用沒用就另說了,至少能起到起碼的心理調節作用吧。
  政府這樣自我安慰,不是沒做宣傳工作啊,不是刷了黑白標語了嗎。領導來視察一定能看到,再配置些彩旗一襯托,行了。
  民眾(公民)也會想,一口惡氣算是出了,再說吧。
  
  再看打擊違法犯罪的,這些標語的修辭方式就是「嚇唬」:
  坦白從寬,回家過年;抗拒從嚴,牢底坐穿。(一點不符合新的法治精神,但卻把坦白不坦白的結果說得很直白、形象,而且直指人心)
  放火燒山,牢底坐穿。(玩火自焚,而且牢房裡沒火柴)
  橫臥鐵軌,不死也要負上法律責任。(果然是嚇鬼用的)
  搶劫警車是違法的!(這就不僅是嚇鬼了,還自己嚇自己)
  武裝抗稅是非法行為。(給自己壯膽兒)
  私設路障違法,攔路搶劫判刑。(普法教育的廢話)
  偷稅漏稅,來世罰作尼姑。(詛咒式)
  不怕死的就到十八里鄉來作案!(簡直就是空城計)
  堅決打擊挑腳筋。(具體指出了可怕的罪行特徵)
  嚴禁觸摸電線,5萬伏高壓,一觸即死,違者法辦!(看來不觸不行了)
  [廈門鼓浪嶼]違法越界觀光,小心槍彈掃光。(看台軍也是觀光項目之一啊,怎麼就取消了呢)
  
  如今電信建設大發展,光纜遍佈廣大地區。偷光纜的人總認為那裡面肯定有值錢的東西可以去販賣,於是很多標語就得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格式來教誨一番:
  光纖沒銅,偷也沒用!(有銅沒銅總得打開來看看吧,誰教科普不到位呢)
  光纜無銅,偷盜有罪!(但裡面總有金屬吧)
  偷割光纜,討死。(至少不會被電死)
  
  這些涉及法治[法制]的標語簡直就是直接寫給罪犯的判決書,讓看見它們的良民們焦慮、不安,感覺就跟背後有只槍、前面有個監視頭一樣。
  當然,真正的罪犯是不怕這種威懾的,該偷盜還偷盜,生活所迫、慾望所至。
  倒不如一些更人性化的標語或許能深入人心,人人(良民和犯罪嫌疑人)見了不說立地成佛,至少也能葉公好龍吧。像:
  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不要出交通事故啊)
  小草淒淒,踏之何忍。(請勿損壞花草樹木)
  
  在長途旅行時,會有很多標語如同風景一般提醒著腦神經,這裡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
  熱烈歡迎人大代表來我校明察暗訪!
  熱烈歡迎全國某某系統領導來日!
  敬愛的各界群眾,請攜帶你們的發情母牛前來配種。
  外地車輛在巫山境內一般不被處罰。
  [某鎮內衣廠]發展內衣製造業是我們的基本國策!
  請您便溺入池。
  
  
  

本文轉自互聯網,僅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發現有版權疑問,請及時與我們聯絡。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轉自互聯網論壇﹐未經本站核實

相關新聞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9)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10)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11)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1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