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遺珠之憾! 冷門、跨領域難出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特稿

每屆院士選舉每組最多可選十位院士,但本屆數理組院士只選出六位、人文組僅選出三位,上屆生命組院士也只有四位當選。不少院士都認為,現行院士選舉體制下,冷門、跨領域的學者很難出頭,在制度和觀念上都需要改革。

候選人要選上中研院院士,需得到分組院士三分之二的支持,並在全體院士投票時得到過半數的票。生命組院士廖一久認為,這種投票方式對既有院士社群中人數較多的領域比較吃香,生、醫、農都歸類在生命組,醫學界人才濟濟,當然佔優勢。

廖一久強調,台灣農業研究雖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農業領域的院士卻只剩五個,最近幾屆農學領域的候選人都未能當選。數理組也有數理科學和工程科學競爭的問題,未來院士選舉或可考慮再細分。

生命組院士陳建仁表示,新院士越選越少,可能是因各種科學分工越來越精,加上跨領域情形普遍,推薦、評比都很困難。中研院副院長賴明詔認為,跨領域的院士候選人會被分到兩組做討論,跨領域候選人就會被評為不夠深入,若審查和選舉觀念沒改,光是修改選舉制度恐很難有實質改善。

數理組院士吳京指出,冷門、跨領域學者在各國院士選舉中都有難以入選問題,各學科名額最好能再折中平衡一點。

對於人文組本屆院士只有三個,人文組院士許倬雲非常憂心地說,現代朝高科技叢林發展,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者越來越少,這樣下去社會不知要邁向何方、走向何處,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已七十六歲了,有時真希望眼睛一閉,早點離開,眼不見為淨」。數理組院士孔祥重也為人文組抱不平,他說人文院士非常重要,卻越來越難在院士選舉選出,讓他覺得相當遺憾。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